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信是一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而其中受人们喜爱的是娱乐短信。从新兴修辞格的角度来分析娱乐短信,同时兼以语用、语法等辅助手段对短信中的修辞格如换算、添加、释语、设图、合语、同字等进行具体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以及表达效果,这对理解这种语言现象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左鹏飞 《家庭科技》2021,(11):13-14
5G消息强势来袭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诞生.在随后的29年发展历程中,短信业务既有辉煌也有低谷,对运营商来说其目前仍是一种有用、有效的工具.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收入4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移动通信网络从2G发展到4G,短信业务一直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演进迭代,如彩信、飞信等.5G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短信业务的再次进化.  相似文献   

3.
短信写手在进行短信创作时,最初大多是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此种游戏不仅仅是文字技巧与形式的表面揉搓,更含有精神上的游戏、嘲弄,是一种审美的游戏,一种摆脱了强迫、物质需要与社会束缚、支配的自由活动,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浸润着人生的谐趣与语言的韵律之味.但短信文学从诞生起,就暗含与商业合谋,希望凭短信赚钱、梦想一夜成名,亦是短信写手最显明的心态.利润与虚荣的蛊惑导致短信文学商品化运作过激,写手创作心态失衡.任何一种文字的目的性过强,都将摧毁其作为文学文本的可能性,最终沦为文字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部三家报纸广告在西部大开发前后的变化以及东部三家日报和西部三家日报广告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发现西部日报在大开发启动后,其广告经营总体上因应了中央的政策精神,市场意识在增强,广告的投放、设计较之大开发前有某些进步,如版眼广告、分类广告及公益广告的出现与增多;然而与东部日报相比,西部日报广告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广告容量、版面符号、表达方式上均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5.
网络广告是随着互联网络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广告形式,它具有多维性、交互性与高效性等特点,但我国现行广告法对网络广告出现的诸如邮件广告、广告主体资格、广告发布程序等未能进行有效规制,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以促进网络广告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便利了人们之间的联络和沟通,但一些不法分子发送不良短信诈骗钱财、传播虚假信息、搞恶作剧等,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扰乱了正常的通讯秩序。加强对发送不良短信行为的规范,可以实行手机号码入网实名登记制度,由电信部门对强行发送短信者停止其短信收发业务等。  相似文献   

7.
利用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情绪情感反应 ,进而产生有利于产品销售的效果 ,这在广告策略中被称为情感担保。R -P网格是国外学者在研究情感担保策略的有效性中提出的一种产品细分方法。该网络在消费者动机分类、产品适切性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情感担保的作用过程有其心理学基础。情感担保的作用条件表现为广告偏好转变为品牌偏好、认知评价与产品的适切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流是同一交际过程中发话者明示行为与受话者推理行为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言语交际,手机短信孕育于信息编发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联互动。就短信发送者而言:发送短信旨在给对方明示其所想要传达的信息意图;而对接收短信方来说:解读所接收的短信必须依靠自身的百科、逻辑和词汇等语境知识对所收到的新信息进行语用推理。以关联理论为研究框架,探讨手机短信交流过程中信息互动双方如何在明示—推理这一交际模式下成功地进行短信息交际。  相似文献   

9.
苏自红 《理论界》2010,(6):77-78
随着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和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机短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沟通交流方式。但垃圾短信的出现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不必要的烦恼,垃圾短信通常包含虚假和欺诈的广告宣传、传销、骚扰、色情和封建迷信等内容,这些垃圾短信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曾经并继续遭受其骚扰,甚至出现了诸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以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不良现象。当前,我国对垃圾短信规定还很不完善,为促进和完善我国在垃圾短信侵权问题方面的法律制度,笔者试从垃圾短信的界定、垃圾短信侵权的主体、客体等几方面来论述有关垃圾短信的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伴随新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传统广告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植入式广告应运而生,日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有效的广告手段更需要合乎情理符合规律的操作策略,以赢得人心润物无声的设计理念。植入式广告作为中国新兴的行之有效的广告手段,其发展路径如何克服浮躁的功利性,向合理合情隐形有效的方向健康发展,是理论工作者和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可以从法律规制、科学设计和艺术重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使植入式广告走上有效益、有规范、有策略、有品味的合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恒源祥”广告开创了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很多企业争相效仿,进而形成“恒源祥现象”。恒源祥广告的成功主要基于制定了合理传播策略并恰当利用声像媒体,而当恒源祥广告成为一种模式,被盲目效仿时,重新审视恒源祥广告,它本身就暴露出急功近利、缺乏创意表现等一些问题,其结果是造成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助长了广告制作忽视品牌建设的短视行为。  相似文献   

12.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行为,一种文化体系表现,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文化现象。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本文通过将广告文化与民族文化,这两个现代与传统文化精髓体现的文化现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广告文化中民族情感因素,民族伦理道德和民族风俗的阐述,以及对大量现实广告例子的分析,旨在说明广告文化其特有的一种民族情节,突出民族文化在广告中的重要地位。民族文化从一开始就被深深地烙入广告文化的灵魂之中,因此,广告要突破,要有大创意,就不得不将民族情感、道德、以及风俗加以吸纳,加以运用,才能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短信祝福语是随着手机具备收发短信功能后而产生的一种祝福型短信语言。近几年来,语言学界对短信祝福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特点、文化特色和语体分析等方面,而鲜有文章对短信祝福语修辞效果进行专门性研究。笔者在对短信祝福语及其修辞效果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由于文化、心理和交际对象的不同,短信祝福语修辞的表达效果和接受效果也会产生矛盾,从而影响最佳修辞效果的实现。因此,笔者欲通过对短信祝福语及其修辞效果的调查研究,来挖掘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悬赏”一词在词典中解释为“用出钱等奖赏的办法,公开征求别人帮助做某事”~①。近年来,有报酬之寻人寻物或激励发明创造等广告常见诸于各种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或大街小巷的张贴等,实为日常生活所习见。由于我国法律对悬赏广告无明文规定,常生纷争或诉讼。为规范悬赏广告之使用,本文拟借鉴国外有关规定和学说见解,探讨其涉及之法律问题。一、悬赏广告的适用法律悬赏广告,乃广告人以广告的方式声明表示对完成其指定行为的人给予一定报酬的意思的行为。英美法系国家一般认为悬赏广告是公开的要约~②,而大陆法系各国法律规定各…  相似文献   

15.
广告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在中国广告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广告传播的文化特征,使广告有了浓郁的中国味和文化气息。这是将现代广告理念与技巧同中国文化有机融合的产物。文化这一概念,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是由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组成的一种复杂整体。广告也是一种文化。一个广告是由形象、语言  相似文献   

16.
广告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广告信用既指广告主体行为,亦指社会对广告主体行为的评价。为了保障广告信用机制的形成和有效运行,我国广告信用的法律保障,需要构建和臻善国家保障、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制度。  相似文献   

17.
广告,顾名思义,就是要广泛告知。它是一种用招贴、登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介绍商品、文娱体育节目、服务性事业等的宣传方式,是启事的一种,是商业部门、生产单位等用来报告信息,招徕顾客的一种公告性应用文。广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古代招牌广告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早在公元七百多年前的唐贞元年间,酒家里就出现了我国独树一帜的招牌广告——酒旗。这种酒旗用青  相似文献   

18.
201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广告法》修改案,其中第44条规定:利用互联网从事广告活动,适用本法的各项规定.围绕此条款,本研究探讨了新《广告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性问题.文章认为,修改案固然有不少条款可直接适用于网络广告,但也面临不少较为复杂的新问题,比如广告主体定位、竞价排名、在线行为广告、垃圾邮件/短信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即制定专门的行政法规、提高行政监管的效率和效能、注重行政监管之外的管制手段(包括民事诉讼和业界自律).  相似文献   

19.
短信诈骗近年来长期处于高发态势,犯罪人利用被害人的心理弱点设置骗局骗取财物。短信诈骗案件的频发包括制度、社会以及个体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社会宣传、法律规制、技术防范、行政监管和责任追究等路径来控制短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20.
从本体特点和交际特征两个方面对短信语言做了考察,旨在揭示短信语言的形式特点及其交际价值。从语音等角度进行分类,分析其形式特点,从功能角度分析其交际特征,评价了短信语言的现实交际价值,并预测了短信语言对语言交际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