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老泉”是苏洵之号,还是苏轼之号?自来就有争议。自宋以来,多有称苏洵号老泉者。甚至有将苏洵文集《嘉祐集》称为“苏老泉”文集的。目前所能见到的较早的苏洵文集(东莱标注老泉先生文集》十二卷,是宋代吕祖谦编,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吴炎刻本。由此可知宋代吕祖谦就称苏洵为“苏老泉”了。另,《苏老泉文集》十三卷本,有文十二卷,诗一卷,并有凌蒙初《苏老泉文集序》和凡例、本传,是明代凌蒙初的朱墨套印本。  相似文献   

2.
叶梦得《避暑录话》说:“(韩琦)席间赋诗,明允(即苏洵)有‘佳节屡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之句,其意气尤不少衰。明允诗不多见,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如《读易》诗(应为《送蜀僧去尘》)云:‘谁为善相应嫌瘦,后有知音可废弹。’婉而不迫,哀而不伤,所作自不必多也。”这段话颇重要,指出了苏洵诗的特点:在数量上,“明允诗不多见”;从内容上看,“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从风格上看,意气风发,“婉而不迫,哀而不伤。”一苏洵以散文名家,他的诗作传世不多,一般都不甚重视。通行的十五卷本、二十卷本《嘉祐集》仅存诗二十七首;双研堂十六卷本《苏老泉先生全集》多《香》诗一首,亦仅二十八首。最近从宋残本《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上发现了其他版本皆失载的二十首苏洵佚诗(见《文学遗产》1982年第3期刘尚荣《苏洵佚诗辑考》)。此外,散见于苏轼诗集,实为苏洵所作,又为以上诸本所不载的还有两首(《老翁井》、《水官诗》)。这样,苏洵的存世诗总计共有五十首,比较宋代其他诗人确属不多。  相似文献   

3.
(一)宋代苏洵文集传刻简述苏洵文集在宋时已有多种传本,见诸记载的有:(1)欧阳修《赠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及曾巩《苏明允哀词》皆言有文集二十卷。(2)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并著录苏洵《嘉祐集》十五卷。(3)《通志·艺文略》著录《老苏集》五卷又《嘉祐集》三十卷。(4)《宋史·艺文志》著录《苏洵集》十五卷又《别集》五卷。以上各本之书名卷数  相似文献   

4.
近检唐圭璋先生编《全金元词》一书,偶见其“张可久”条下小传云:“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省鄞县)人。……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笔者遂查孙楷第先生著《元曲家考略》,方知上说源于此书。孙先生据元人李祁《云阳集》卷四“跋贺元忠遗墨卷后”一文,考出“至正初小山年七十余。”(《元曲家考略》“张小山”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假定张可久至正初年七十五岁,则可推出可久约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一二七○年)。新编《辞海》即依此说。  相似文献   

5.
注出处卷次错讹《全宋诗》卷一三一五录滕茂实诗8首,后注出处说:“以上金元好问《中州集》卷二○”。按,《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谓二十卷,误。《全宋诗》卷一二七○载赵令《秋》,编者加按:“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六○作赵妻王氏诗。”按: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仅五十卷,按谓六○卷,误。《全宋诗》卷一二七○载秦觏《呈东坡》注出处谓“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七引《王直方诗话》。”按,卷二十七应为卷二十九。第二句“初置”应为“所至”。《全宋诗》卷一二七五载王祈句:“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注出处谓“宋…  相似文献   

6.
一、李侗的生平事迹 李侗,字愿中(1093—1163),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因剑浦曾名延平,故又称延平先生。他的祖辈三代都是进士出身,任过朝廷文官。李侗从幼年起就“习举子业”(《李延平集》卷一《初见罗豫章先生书》),接受正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二十岁时,在家乡已小有名气,“既冠,游乡校,有声称”(卷四《李先生行状》)。 北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李侗二十四岁时,闻郡人罗从彦(字仲素,称豫章先生)在杨时(字中立,称龟山先生)处得二程的“不传之学”,慕名而拜罗从彦为师。从此,李侗成为二程的三传弟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诗坛上,王士禛被誉为“一代正宗”(《随园诗话》)。宋荦在《蚕尾集序》中说:“予以谓先生在本朝卓然为一大家亡疑,如东坡、山谷之在宋,遗山、道园之在元。”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四说:渔洋少岁即见重于牧斋尚书,后学殖日富,声威日高,宇内尊为诗坛圭臬,突过黄初,经其身无异辞。”《四库全书总目》卷173在评价王士禛的《精华录》时说:“当康熙中,其声望奔走天下,凡刊刻诗集无不称渔洋山人评点者,无不冠以渔洋山人序者,下至委巷小说,如  相似文献   

8.
<正>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是苏词代表作之一。历来对这阕词的写作时间、地点、说法不一。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总案》附载此词于哲宗绍圣四年(1097)苏轼谪居儋州(今广东省儋县)时所作,此说与词中钱塘西湖之景不合,盖因误据“约他年东还海道”之句所致,可置而不论。朱祖谋《东坡乐府编年》和龙沐勋《东坡乐府笺》系此词于元祐六年(1091),其据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长短句》:  相似文献   

9.
<正> 著名的明嘉靖间覆宋世(纟釆)堂本《昌黎先生集》和《河东先生集》,前者乃东吴徐氏东雅堂所雕,后者为东吴郭云鹏济美堂所梓。其中,徐氏东雅堂本《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集传》一卷,半页九行、行十七字,线黑口,对鱼尾,四周双边。序、例、目及各卷末皆有“东吴徐氏刻梓家塾”之篆、隶、楷三体牌记。版心上有字数,下镌“东雅堂”三字及刻工姓名。仿宋欧体字秀挺有致,精妙动人。济美堂  相似文献   

10.
二程诗辨伪     
(一 )《秋月》辨伪宋潘自牧《记纂渊海》卷二《天文部》载程颢《秋月》一诗 ,诗云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两悠悠。”此诗实为朱熹所作 ,见于《晦庵集》卷二 ,乃《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的第三首。明李编《宋艺圃集》卷十七、明曹学编《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八十二、清张豫章等纂选《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御选宋诗》卷七十、清吴之振编《宋诗钞》卷六十、清陈焯编《宋元诗会》卷四十于朱熹名下俱载此诗。而旧题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两宋名贤小集》、谢叠山《千家诗》卷一沿《记纂…  相似文献   

11.
《全清词·顺康卷》失收词别集补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蓄斋集》附词,黄中坚撰。黄中坚,字震孙,号蓄斋,江苏吴县人。清顺治六年(1649)生。顺治间诸生。康熙五十八年(1719)卒。著有《蓄斋集》十六卷、《蓄斋二集》十卷。《蓄斋集》卷一六附词二十首,卷七有《诗馀自序》。康熙五十年棣华堂刻五十三年增修本。冷士嵋、魏世傲等序,其子黄会谨跋。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藏。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捌集第二十七册。《操斋集》附词,蔡衍锟撰。蔡衍鎤,字宫闻,号操斋,蔡祚週子。福建漳浦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生。康熙五十六年岁贡生(《光绪漳浦县志》卷二一)。著有…  相似文献   

12.
《埋忧集》是清代文言小说集。岳麓书社1985年出版了该书的新校点本,在《出版说明》中说:“《埋忧集》十卷,续集二卷,清人朱翊清(1795——?)撰。朱翊清,字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屡试不中,绝意科场,终身未仕。”这里认定朱梅叔生于1795年,即乾隆六十年乙卯,不知何据。然而《埋忧集》卷八《梦庐先生遗事》(按,据《冷庐杂识》,张梦庐为浙江名医,  相似文献   

13.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4.
孔凡礼先生点校,中华书局出版的《苏轼文集》,是目前最好的苏轼文集点校本。《文集》以明茅维《苏文忠公全集》为底本,并校以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三苏文粹》、《东坡外集》、《东坡志林》、《仇池笔记》等,博采众本,择善而从。但不免有个别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一、最早的文集刻本就目前所见资料而言,最早的曾国藩文集刻本,当属清同治十一年(1872)刊于苏州的四卷分类本《曾文正公文钞》,黎庶昌编、张瑛刊.卷前有黎庶昌同治九年(1870)五月《序》,并载同治十一年三月十六日(1872年4月22日)黎氏《后记》.卷末《跋》为张瑛同治十一年六月所作.黎庶昌,贵州遵义人,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子”,据序中云,到幕之初即有意系统抄录曾文.曾国藩同治二年五月初九(1863年6月24日)日记:“观有人抄册,抄余文颇多.自以无实而享盛名,忸怩不宁”.黎庶昌于是年三月九日(5月6日)到安庆大营,曾国藩当时所见之“抄册”是否“黎本”,尚无确考.  相似文献   

16.
唐庚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庚(1071—1121),字子西,宋眉州丹陵(今四川省丹陵县)人。《宋史》第四百四十三卷文苑有传。十四岁时,已能诗文,所作《明妃曲》、《题醉仙崖》,深为老师匠手赏识。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举进士,任州县官。哲宗元符二年(1099),因贡举事系狱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至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始入朝为宗学博士。其时,新党人物宰相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平。后张商英罢相,唐庚为赋《内前行》,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战线》2023,(3):284-285
<正>《白云仙峤图卷》,绢本,纵14.5厘米,横81厘米,传为南宋赵伯骕所作,现藏吉林省博物院。画卷无款,卷后有署为元代徐宪、管道昇等人的题跋,钤“徐宪元度”“仲姬”印,其中有跋文称此卷作者为南宋赵伯骕。赵伯骕(1123-1182),字希远,河南开封人,宋宗室、画家,与兄赵伯驹皆精于青绿山水,师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北宗山水的代表画家之一。画卷笔法细致,设色厚重,从绘画风格看,似出于明代或清初画家之手,托名于赵伯骕而流传于世。曾入藏清内府,钤有“三希堂精鉴玺”“乾隆御览之宝”“宜子孙”“乾隆鉴赏”“无逸斋精鉴玺”“嘉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等多枚清内府鉴藏印,后散入民间,由张伯驹先生收藏,  相似文献   

18.
应璩诗论略     
应璩(190——252),字休琏,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其祖应奉,字世叔,“才敏,善讽诵”,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裴注引华峤《后汉书》,“后”字原脱,据《隋书·经籍志》补);从父应劭,字仲瑗,博学多识,撰有《风俗通》、《汉书集解》等书,为世推重;其兄应(王易)(?——217),字德琏,“学优以得文”(《文心雕龙·才略》),建安七子之一;其子应贞(?——269),字吉甫,“善谈论,以才学称”(《晋书·文苑传》);汝南应氏,真可谓“世济文雅”(张溥《应德琏·休琏集题辞》)了。关于应璩的生平,本传(附见于《魏志·王粲传》下)极为简略,但从裴松之所引《文章叙录》中,我们可得一梗概:  相似文献   

19.
何麟传质疑《全宋诗》卷一九四六《何麟传》云:  何麟,字子应(《舆地纪胜》卷一七九)。高宗绍兴十三年(一一九四)知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八)。检《舆地纪胜》卷一七九《夔州路·梁山军》载诗句“梁山韭黄妙天下,玉筋金钗盈大把。”注:“何少卿子应。”此即“字子应”所据。然检张扩《东窗集·何麒除宗正少卿制》,知任宗正少卿者为何麒而非何麟。又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三年闰四月丙午:“新除宗正少卿何麟依旧直秘阁,知嘉州。”今按,窃疑此处将何麒误为何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三年六月丙戌朔:“上曰:待何麒至…  相似文献   

20.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卷一《送沈秀才下第东归》一诗,仅为校“疾”、“子不”三字。据《文苑英华》二册卷二七八第1411页原诗,尚有“室”作“堂”、“掉”作“棹”之异文,为李氏所未校出。我以为“室”作“堂”无关紧要,不校亦可,但“掉”作“棹”对理解全诗关系甚大,决不可漏校。诗题中之沈秀才即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属浙江)人。据李嘉言《贾岛年谱》(见《长江集新校》附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