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业科技旅游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托农业科技活动开展的农业科技旅游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农业科技旅游的内容广泛,这种旅游活动具有三个层次的审美活动:一直蕴含了农业美学自身所具有的形式美、动态美、韵律美、艺术美;二是体现了美的创造者———劳动者以及劳动本身的人工美、功能美、技术美;三是农业美赖以产生发展的社会美、时代美。  相似文献   

2.
难忘蒙古包     
退休后,喜欢旅游的我和老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天南海北地游了个遍。住过蒙古包,上过傣家楼,进过苗寨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使我们精神焕发,开心得很。说起蒙古包,到目前为止,我一生中有两次接触到。第一次,那还是上个世纪60年代,我陪同父亲到内蒙古  相似文献   

3.
蒙古包是游牧文化的精髓,是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住所,它外形美观,结构简单,且蕴含着独特丰富的生态文化意涵。蒙古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易于搭建,便于拆迁,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除此之外,蒙古包也体现了蒙古人热爱自然、崇拜祖先等生态文化观念。蒙古包内部围绕灶火划分了不同的空间方位,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神圣与世俗之间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旅游”概念发展、演变、运动的历史轨迹指向美学、归于美学.从美学角度看,所谓旅游活动,准确地说应叫”旅游审美活动”.这是因为:旅游活动与审美活动构成的要素,旅游心理活动与审美心理活动,旅游需求与审美需求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同质性.美、审美与旅游审美活动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均为自由生命的表现.不同的是,与单一的或以自然美、或以社会美、或以艺术美为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相较,旅游审美活动的突出特点就在子;其功能、本质、作用皆可全面地、综合地、多侧面、多层次地体现、丰富、发展和完善人的自由生命.  相似文献   

5.
朱熹一生寄情山水,不仅有层次较高的旅游动机,而且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人格。他的旅游动机主要表现为好佳山水以探奇求美;远游以广其见闻;交游以得名胜;优游和缓以养生休闲;脱尘氛以识天地之理。他的旅游文化人格主要体现为平生山水之心、诗酒之兴、怀古之思、仁智之乐。其旅游动机与文化人格对于当今旅游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西旅游审美心理差异与旅游资料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料是一种宣传资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语言水平的限制与旅游审美心理的差异给旅游资料的翻译带来了难度。中西旅游审美心理的差异主要有:人文美和自然美;主体美和客体美;平衡美和简洁美;朦胧美和精确美。译者在翻译旅游资料时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来实现两种审美心理之间的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纪念品具有材质美、工艺美、功能美这三大审美特征。其审美构成具体包括地方特色、文化个性、设计制作和外在包装四个要素。设计和选购旅游纪念品,应该很好地把握这些审美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8.
运用模糊美学理论,通过实地考察,对三河古镇模糊美的主要类型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三河古镇旅游开发建议。认为应保护原有模糊美,塑造住宿和餐饮设施的模糊美,策划具有模糊美的旅游体验项目,设计特色旅游纪念品,向旅游者传播、解读模糊美。旨在促使三河古镇发展成为具有更高审美价值的旅游目的地,亦供环巢湖地区其他古镇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文化之于旅游的意义日益凸显。盐城黄海湿地有大美,且文化意蕴厚重。盐城黄海湿地旅游发展,不仅在于对自然美的旅游呈现,更在文化表征理论指导下,将情感认同、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等融入“湿地有大美”中,“以游为核、以食为媒、以住为助、以购为充”创新旅游产品,以政府为主导、利益相关者参与为保障,实现文化自信、旅游发展的协同。  相似文献   

10.
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以笔墨文字构筑的旷世奇园─—大观园历来为人所乐道。本文从旅游美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大观园的山水美、花木美、建筑美和文学美,揭示了有关的旅游观赏原理。  相似文献   

11.
自然美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其精神意向与它所反映的审美态度的价值,它对人类是一种元价值的关系。这种元价值主要表现在为社会美或艺术美提供审美的原型、意象、归宿以及自由的精神。从逻辑上看,自然美的价值方式主要体现为一种审美态度和建构自由的调节性法则。  相似文献   

12.
重在实用的公文,作为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实用性是公文最显著的特性,公文的内容具有实用美和威严美;公文的主题明确单一.表现为鲜明美和单纯美;公文材料呈现为真实美和准确美;统一有序的公文格式体现出规范美和严整美;公文语言之美是一种严肃、和谐的庄重、得体美。  相似文献   

13.
《金阁寺》中人与物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三岛由纪夫的哲理性小说《金阁寺》,揭示了主人公从崇拜美到毁灭美的心理过程,论证了作品中的主人公与作为美的象征物的金阁寺之间的关系是从统一、和谐走向冲突、对立。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中蕴藏着巨大的美学价值,包括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生物学的自然美具体表现形式为光、音、形、色诸方面;社会美是人们对生物某些物种自然特征认识的深化,已把它们的某些自然属性“人格化”成一种精神的东西,使其自然美转化成社会美的特殊表现形式;生物体具有奇妙的自然形态,通过加工和改造,倾注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给予人们艺术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美学教育,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5.
化学关是在化学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人类对客观自然界(化学研究对象)规律的揭示,是实现人的自由创造而显示出的人的本质力量,化学美通过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化学科学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美:一种是事物的外在形式美,它通过各种形式因素(色、线、形、声、质、味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具有鲜明的可感性,是一种感性之美;化学科学中更重要的还存在着事物的内在形式美,这种内形式即是抽象的“内容的结构形态”,又是一种科学理性之美.本文探讨了化学科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奇异、简单等内形式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美学以“和”为美的实质是以“中和”为美。蕴含诸多文化意蕴的中和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根本精神,是古代中国人生实践和艺术创造的最高理想,其内在特征是刚柔相济,外在表现是文质彬彬。中和之美的理想和追求渗透着古代社会对人的、道德伦理的、社会政治的理想,是“天人合一”的至美。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死水》一诗的中间几节用词艳丽,照通行的说法,其作用是反讽,以美写丑,使得死水更显其丑。而本文认为,这恰恰是在象征层面上写出了死水变美以后的情形,寄托了诗人的涅意识。涅意识是《死水》立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泰戈尔是自然美的热情讴歌者,被誉为是大自然的情人和诗人。他认为自然是全美的,自然与美是同一的。自然之美体现为一种和谐之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一种包含矛盾、对立、多元的宇宙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和谐。这种和谐的原因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时刻存在着的神秘的力量。自然美是现实美与超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波德莱尔美学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是突破美的恒定模式,肯定美的当下性、瞬时性、多变性,而他对永恒美的突破又集中体现为对宗教的背离。其诗集《恶之花》正是这种背离的感性呈现,借助由天堂到地狱的反宗教结构,将属于审美范畴的"永恒/瞬间"、"古典/现代"、"理性/非理性"等问题具体化为"上帝/撒旦"、"灵魂/肉体"、"崇高/罪恶"等二元结构,表达了波德莱尔美学现代性思想的内涵及他对永恒美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约瑟夫·康拉德的海洋短篇小说《青春》以富于激情的笔调描述了海洋梦幻般的美丽和凶险,准确地展示了航海者的各种真实体验.作品歌颂了人类面对自然环境依然保持高昂的士气和临危不惧的勇气,再现了自然的美好和壮丽,并在人和自然的积极互动中,进一步反思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这部蓝色短篇经典的生态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