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要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中,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应结合学校特色及原有办学理念,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工作体制机制,探索课程与思政融合融通方式路径,从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教材建设、课程评价、师资建设等多方面着力,构建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文化融入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彰显时代使命,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学科及特色课程建设的突破口。这基于中医药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内在相契的性质和趋势,可通过整合资源、夯实思想理论之基,紧贴课程、巧设特色教学专题,建设精品、增强立德树人实效等途径将中医药文化融入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院校如何开展大学外语通识教育仍然处于探索之中。中医药院校大学外语通识教育要为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学科服务,为中医药“走出去”服务,为掌握中医药国际话语权服务。然而,目前中医药院校大学外语通识课程建设中存在着开设语种较为单一、课程体系缺乏统一标准以及中医药特色课程建设需要强化等问题。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大学外语通识教育应对其实用工具价值、文化调适价值和话语构建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并围绕通识化、体系化、国际化、特色化、思政化开展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4.
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厘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与联系.语言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因此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遵循"三实、三化、三结合"的理念,构建"依托教材内容、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形成课前课中课后闭环、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采取多维度教学评价"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起到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而且为其提供丰富的思政资源和教育方法,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思政元素应做到分专业、分类别、分特色开发。可从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教学团队、丰富教学模式3个层面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体系保障。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传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时代"三全育人"新格局的现实需要,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客观诉求.当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一些重大成就,但是从反思的视角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策略包括学校...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不仅是课程思政的源泉,更与课程思政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同源性。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建设与完善。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合力体系薄弱、授课方式单一、解析深度不足、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校、院联动,通过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地方文化的思政元素挖掘以及全过程多形式的考核评价,实现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最终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逻辑起点在于目标上高度一致、内容上相互交织、效果上相得益彰。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顶层设计的系统性不足、党建工作的效用发挥不够、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不强等方面。促进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融合,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积极构建多方协同发力的体制机制,科学编制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和行动指南,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建设要发挥所有课程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将教育教学统一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上来.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品牌课程和典型经验,但对于课程思政的定位、育人元素的挖掘和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局限和实践困惑.随着课程思政进入全面性建设的新阶段,其所面对的新情况和新任务也需要深入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从课程思政的整体建构入手,抓住课程多样性与育人一致性的特点,构建各门课程相互协同的思政育人课程体系,梳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从内生动力和外部助力两个方面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学术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外语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师应基于课程思政的内涵,深入探索学术英语课程教学素材中的思政内容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特色为依托”的原则,将国家战略政策、中国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学术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推进学术英语思政教学,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11.
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作用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阐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二者同向同行作用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二者同向同行作用的原则.通过增强"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二者同向同行作用系统,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理念突出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要求高校各类课程同向同行,所有专业教师都应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努力做到价值引领和知识教育同频共振。推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发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促进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构建,提升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型财务管理人才。在推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必须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把握“课程思政”的核心,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逻辑;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能够适应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教学组织管理和评价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是党和国家基于完成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的战略考量,二者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思想领航作用.科学把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涵、原则,在此基础上,从打造"思政课程"全程育人闭环、共筑"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提升教师队伍"战斗力"三方面提出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升新时代育人整体效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是党和国家基于完成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的战略考量,二者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思想领航作用.科学把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涵、原则,在此基础上,从打造"思政课程"全程育人闭环、共筑"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提升教师队伍"战斗力"三方面提出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升新时代育人整体效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在体育课程健身基础上,更加强调思政教育的育心功能,从而实现综合育人目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主体与原则;需要加强课程建设,既要做强体育课程本身,又要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学段贯通,体育课程内部联通;需要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创新,实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景创新;需要融合联动,实现课程融合联动,师资融合发展,校地融合共育;需要强化保障,构建制度、物质财力保障,建立评估评价体系,从而确保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意味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相互支撑,形成合力,共同发挥育人作用。为此,要明确'课程思政'提出的重要意义,要认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要加强'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的提出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迅速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热点。学界围绕课程思政这一主题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成果丰硕。这些研究主要围绕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生成依据、重大价值与实践路径等维度展开。已有成果为人们理解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借鉴,但同时还存有诸多分歧。学界在今后研究中,应强化课程思政的知识供给,建构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强化课程思政的协同意识,建构育人共同体,注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强化课程思政的问题意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对于坚定教师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保障课程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类比分析法与跨学科借鉴法等,对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内涵进行诠释,并提出能力提升的路径。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包括: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内容拓展与教学方法优化能力;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创新能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路径主要有:深入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性、紧迫性;加大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红色元素的挖掘与恰当运用;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必须常态化、制度化等。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存在着共同的价值引领,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上应发挥同等重要作用。新时代高校要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更好地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就要建构“大思政课”教育格局,整合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建构“全过程育人”课程体系,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并有效发挥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而言,数字化转型既是机会又潜藏危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趋势,并引发其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技术媒介等方面的逻辑转向,表现为从集群化“思政课+专业课”到数字化“大思政课”,从思政知识“口耳相授”到数智思政“具身沉浸”,从思政课堂“云上平台”到课程思政“数字生态”。其间,亟待澄清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理性、内容理性与过程理性,秉持课程思政教育思维与数字思维,兼顾思政理论知识与虚拟仿真体验,协同“三全育人”与思政数字治理。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数字化转型实现共生发展,需要警惕数字技术异化,重塑高校课程思政的制度体系;分类组建数字联盟,打造高校课程思政的数智生态;探索多元表达方式,构建课程思政的数字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