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制造石刀和摩擦取火体现了原始人的动作思维和因果思维 ,古代思维方式是以巫术、神话、宗教、哲学等意识形式为主导的。在近代 ,科学的、理性的权威取代了神学的、宗教的权威 ,力学的完善导致了机械的思维方式。在现代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冲击了经典物理学的思维方式 ,复杂性科学描绘了不同于经典科学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思维方法的内涵解析入手,明确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三种不同类型:具体科学思维方法、一般科学思维方法和关于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四个主要特点:系统性、不确定性、进化性和互补性,进而提出了合乎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做法是,树立一种多元互补的科学方法论意识,有意识地形成一个多元互补的科学方法论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科学、复杂性理论研究学科群的崛起,不仅揭示了一个区别于传统科学与哲学所集中阐释的物质(包括质量、能量)世界的一个全新的存在领域(信息世界的领域),而且提出了具有全新视角的四方面科学研究纲领。其实,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这些当代科学和哲学前沿理论在古希腊、中国与印度的文化土壤里都能发现其存在的根,由此可以归结古代希腊、中国和印度哲学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4.
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从一般存在论层面揭示了信息所具有的普遍性品格,深刻揭示了信息科学和哲学对当代科学和哲学所具有的根本范式革命的非凡意义和价值.信息范式从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和双重演化的维度上建立了全新的存在论、认识论、演化论、全息论、时空观、价值观、社会发展观、生产实践观,从而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导致了“科学的信息科学化”的科学变革趋势,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5.
自然科学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之分,理论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应用科学则是专门研究如何把理论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实践,使它转化为现实的物质成果。没有应用科学的推动,就不会有理论科学的物质实现和发展。同理,哲学是科学,也应该有理论哲学和应用哲学之分。理论哲学是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哲学学说;应用哲学则是把理论哲学的成果具体应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从社会实践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部门提出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中概括出新的哲学概念、范畴、理论,使之系统化,形成新的哲学体系,对具体部门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迄今  相似文献   

6.
邬焜先生在《复杂性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中所阐述的四个世界的理论使得人们第一次开始从哲学本体论层面上思考信息世界,并能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信息思维——去思考和探讨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的对象性世界。信息思维作为一种在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都明显区别于传统科学思维方式的全新的全息综合的复杂性思维方式,对复杂性研究有重要的启示:避免泛化复杂性概念;转换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方式;承认复杂性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系统论是产生于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科学思想,而中国古代文化中就已经存在着系统整体的思维方法。当审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经典《黄帝内经》中的形神范畴和脏腑理论时,会发现《黄帝内经》就是用系统整体的方法解释形神关系和脏腑之间关系的。发掘《黄帝内经》中的整体系统思想,将会深化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科学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理论及相关的物质观作为客观真理的基础 ;物质本身只是一种有限人类世界或无限宇宙自然作为实践整体过程的一种存在 ;物质概念只是反映实践整体过程这个中介环节存在的本质或特性及其作用的一个中介范畴 ,是对实践范畴进一步具体的逻辑展开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信息本体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者独立开展的信息哲学研究已逾30年,其中关于信息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尤为突出。最具影响力和被广泛讨论的观点有:属性论、反映论、关系论、中介论和物质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论。在这些相关理论中尤以西安交通大学邬焜教授提出的物质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论理论最为系统化。正是邬焜教授相关理论的提出,将信息概念作为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引入了哲学,使信息哲学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区别于其它已有哲学的元哲学或最高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表述方式,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0.
人们的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采取的是概念、规律和范畴等形式。正如列宁指出的:“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作为人类认识结晶的各门科学,由于它们所研究的具体对象和范围不同,都有自己特定的概念、规律和范畴。可以说,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由该门科学特定的概念、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则是由一系列普遍适用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那么,概念、规律、范畴这些反映形式,它们之间是完  相似文献   

11.
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自然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哲学概念、范畴的主要来源。自然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不断向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渗透和转化,不断以新的范畴、规律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体系。 众所周知,古代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浑为一体,自然科学没有发展为独立的科学,包括在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之中。古代的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扩大当时自然科学上的一些概念和范畴,如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时间和地点、数量和质量、物质和运动等的使用范围,被用来说明和论证哲学问题。这样,自然科学上的一些概念和范畴,也就成了哲学的范畴。但是,同这时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些概念、范畴一般是与具体现象的论述结合在一起,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相似文献   

12.
人们的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采取的是概念、规律和范畴等形式。正如列宁指出的:“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①作为人类认识结晶的各门科学,由于它们所研究的具体对象和范围不同,都有自己特定的概念、规律和范畴。可以说,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由该门科学特定的概念、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则是由一系列普遍适用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那么,概念、规律、范畴这些反映形式,它们之间是完全等同的,还是互有差别的呢?或者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又表现在什么  相似文献   

13.
由当代复杂信息系统理论的崛起所代表的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走出了一条科学与哲学相互作用、内在融合的综合发展之路,具体呈现出了人类知识发展的"科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科学化"的一般方式。对这一发展方式的具体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科学与哲学的内在融合的统一性关系,而且还能够为我们在科学与哲学的联盟中发展哲学提供诸多方面的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14.
列宁用"客观实在"所阐释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克服了以实体范畴所阐释的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历史局限,而且也能很好包容和解释当时自然科学所取得的相关成果,并且还能很好包容和解释之后涌现出的一系列崭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客观实在"所具有的一般性、普遍性、全面性和抽象性特征,使它拥有了极为深刻的内涵和极为广泛的外延,用它所规定的哲学物质范畴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有现实而深远的科学意义和价值;"唯能论"并不等于唯心论,列宁在批判唯心主义的"唯能论"的同时,又对"唯能论"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正是列宁提出的"客观实在"物质观为辩证唯物论的非实体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物质思维、信息思维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马克思视域中"物质变换"概念的考察要么局限于追溯其唯物主义的理论传统,要么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对其予以阐释,其实,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概念的使用,恰恰体现了其社会批判思想的物质思维特征.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分析角度,剖析了物质思维得以在社会领域生存的理论根基--资本逻辑.随着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取得,科学思维方式也由物质思维向能量思维、信息思维转变,而且信息思维更是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我们遵循马克思的批判思路,就会发现这种思维形式向社会领域的渗透遵循的依然是资本逻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存在论和认识论、演化观和时空观、人类生产和社会实践理论、人的本质和价值哲学,以及信息系统模型和信息思维方式等领域的重大科学与哲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具体展示了信息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对传统哲学所具有的全方位、根本性改造和全新突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文本,科学一般被认为是现代西方的产物,但是两者所要诠释的最终对象或者探索的目标,都是宇宙的真理,即“道”。哲学具有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就决定了《老子》中必然包含着探寻“道”的途径,与现代科学存在着一致性,包括有机整体思想、动态变化观念和直觉思维方法。《老子》中所包含的思维方式的三方面,不仅对中国古代科学形成独特的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对今天人类文明的发展仍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探讨了《周易》与三种科学模式的关系。首先,从中医学这一个侧面说明《周易》与中国古代科学关系不大。其次,指出作为国学经典的《周易》对外来的近代科学无所谓阻碍或促进。最后,认为现代科学的整体性、动态性的宇宙观在现代科学体系里本身就已经存在,反过来从《周易》寻找启示的意义不大。反思《周易》与三者的关系,本文主张,《周易》哲学的"为什么"是本体界的探究,而科学的"怎么样"是现象界的描述,二者各有自己的界限和范围,不应把哲学看做科学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9.
存在(being)概念是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核心概念.在《形而上学》中,亚氏基于《范畴篇》的认识,分别从逻辑与现实的双重角度,对之进行了考察规定.他的规定既超越了希腊自然哲学实在论,也超越了柏拉图理念论.但是在思维方式上,亚氏也表现出古代哲学直观思维的特有局限.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知识观念的冲击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可资利用的三项战略资源:物质可以被加工成为材料,能量可以被转换成为动力,信息则可以被提炼成为知识和智慧。古代人类主要只能利用物质一种资源,近代人类主要能够利用物质和能量两种资源,现代人类正在学会综合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资源。这种历史性进步,分别导致了古代人力工具、近代动力工具和现代智能工具的出现,推动着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向近现代社会生产力再向后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和飞跃。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演进的基本规律。它预示着我们正在进人与前现代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