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差异性、偶然性和个体性——未来哲学的新的聚焦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吾金 《求是学刊》2001,28(5):12-18
哲学理念是哲学关于自身的认识和体悟 ,其中包含着哲学家和人们关于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范式、哲学的视野、哲学的维度的理解。每一时代各种哲学思潮中总是包含着某种主导性的哲学理念。这种主导性哲学理念在重大文明时代的更替中又总是发生深刻的转变 ,从而引起哲学的重新定位。全球化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 ,它以深刻的文化逻辑引导着哲学理念的变革。思考和展望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革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的阶段性总结 ,我们特邀几位著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视角透视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化。孙正聿教授认为 ,必须对全球化时代哲学创新问题进行前提性研究 ,当代哲学创新的基本前提是发现哲学理论的“外部困难”(即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与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矛盾 )和“内部困难”(即表征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哲学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 )。张一兵教授则集中探讨哲学理念创新的途径 ,提出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精心解读以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长期盛行的研究方式的历史审理而获得一种科学的平台 ,从而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思想逻辑与当代问题的结合点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返本开新”。其他学者侧重于揭示全球化时  相似文献   

2.
文化进步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哲学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立群 《求是学刊》2001,28(5):21-24
哲学理念是哲学关于自身的认识和体悟 ,其中包含着哲学家和人们关于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范式、哲学的视野、哲学的维度的理解。每一时代各种哲学思潮中总是包含着某种主导性的哲学理念。这种主导性哲学理念在重大文明时代的更替中又总是发生深刻的转变 ,从而引起哲学的重新定位。全球化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 ,它以深刻的文化逻辑引导着哲学理念的变革。思考和展望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革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的阶段性总结 ,我们特邀几位著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视角透视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化。孙正聿教授认为 ,必须对全球化时代哲学创新问题进行前提性研究 ,当代哲学创新的基本前提是发现哲学理论的“外部困难”(即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与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矛盾 )和“内部困难”(即表征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哲学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 )。张一兵教授则集中探讨哲学理念创新的途径 ,提出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精心解读以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长期盛行的研究方式的历史审理而获得一种科学的平台 ,从而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思想逻辑与当代问题的结合点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返本开新”。其他学者侧重于揭示全球化时  相似文献   

3.
张一兵 《求是学刊》2001,28(5):9-12
哲学理念是哲学关于自身的认识和体悟 ,其中包含着哲学家和人们关于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范式、哲学的视野、哲学的维度的理解。每一时代各种哲学思潮中总是包含着某种主导性的哲学理念。这种主导性哲学理念在重大文明时代的更替中又总是发生深刻的转变 ,从而引起哲学的重新定位。全球化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 ,它以深刻的文化逻辑引导着哲学理念的变革。思考和展望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革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的阶段性总结 ,我们特邀几位著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视角透视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化。孙正聿教授认为 ,必须对全球化时代哲学创新问题进行前提性研究 ,当代哲学创新的基本前提是发现哲学理论的“外部困难”(即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与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矛盾 )和“内部困难”(即表征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哲学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 )。张一兵教授则集中探讨哲学理念创新的途径 ,提出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精心解读以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长期盛行的研究方式的历史审理而获得一种科学的平台 ,从而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思想逻辑与当代问题的结合点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返本开新”。其他学者侧重于揭示全球化时  相似文献   

4.
哲学创新的前提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理念是哲学关于自身的认识和体悟 ,其中包含着哲学家和人们关于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范式、哲学的视野、哲学的维度的理解。每一时代各种哲学思潮中总是包含着某种主导性的哲学理念。这种主导性哲学理念在重大文明时代的更替中又总是发生深刻的转变 ,从而引起哲学的重新定位。全球化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 ,它以深刻的文化逻辑引导着哲学理念的变革。思考和展望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革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的阶段性总结 ,我们特邀几位著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视角透视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化。孙正聿教授认为 ,必须对全球化时代哲学创新问题进行前提性研究 ,当代哲学创新的基本前提是发现哲学理论的“外部困难”(即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与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矛盾 )和“内部困难”(即表征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哲学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 )。张一兵教授则集中探讨哲学理念创新的途径 ,提出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精心解读以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长期盛行的研究方式的历史审理而获得一种科学的平台 ,从而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思想逻辑与当代问题的结合点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返本开新”。其他学者侧重于揭示全球化时  相似文献   

5.
1.哲学作为人类自我意识水平的理论表达,其精神内涵不外两个方面:其一为思想成果,其二为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变革往往是某一时代哲学革命的直接动因。 当我们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每一种思维方式的实质是一种理解和说明世界的原则。不同哲学家哲学理解的系统表达,在其现实性上便构成哲学基本问题在该时代的合理逻辑展示. 通过理解,人类才能逐步洞悉自身及对象世界的价值与意义,哲学的进步才有可能。那么,哲学的这种理解功能是以何种方式实现的呢? 2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包容了哲学理解的全部出发点。 在哲学基本问…  相似文献   

6.
论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1,28(5):18-21
哲学理念是哲学关于自身的认识和体悟 ,其中包含着哲学家和人们关于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范式、哲学的视野、哲学的维度的理解。每一时代各种哲学思潮中总是包含着某种主导性的哲学理念。这种主导性哲学理念在重大文明时代的更替中又总是发生深刻的转变 ,从而引起哲学的重新定位。全球化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 ,它以深刻的文化逻辑引导着哲学理念的变革。思考和展望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革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的阶段性总结 ,我们特邀几位著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视角透视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化。孙正聿教授认为 ,必须对全球化时代哲学创新问题进行前提性研究 ,当代哲学创新的基本前提是发现哲学理论的“外部困难”(即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与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矛盾 )和“内部困难”(即表征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哲学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 )。张一兵教授则集中探讨哲学理念创新的途径 ,提出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精心解读以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长期盛行的研究方式的历史审理而获得一种科学的平台 ,从而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思想逻辑与当代问题的结合点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返本开新”。其他学者侧重于揭示全球化时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时代相神的精华。哲学家的最高使命就是通过他的理性沉思去展示他那个时代的深层意识形态及其内在的理论框架。所谓时代精神就是指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基本矛盾,而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哲学家以概念和范畴的思想形式来把握这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基本矛盾在人类精神层次中的冲突。人类历史的基本矛盾在不断演化,哲学就不会常驻。如果以20世纪为界,人类历史的基本矛盾经历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哥白尼革命”。在此之前,人与自然界的冲突构成了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生死搏斗中,人类需要解释外在世界并以此改造外在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哲学史上,本世纪堪称十分特殊的、流派纷呈的时代。这些流派清晰而精确地体现出时代的自我意识,而且对历史与文化发展的逻辑也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如果说经典哲学的特征是忠实于从综合的观点看待传统问题,似乎这些问题应从人生的实际意义中抽象出来,那么当代哲学将人的问题带进了日常生活背景之中,其规范不仅受制于哲学传统,而且受制于生活及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进程,既可从社会发展静态分层的角度划分为"传统知识型"、"文化比较型"、"当代阐释型"的三部曲,亦可从社会发展动态更迭的角度命名为"哲学史就是哲学"、"哲学史就是认识史"和"哲学史就是思维的创造"的"三级跳"。这三重静态分层与动态更迭充分体现了西方哲学中国化从文化自信到理论自觉的历史脉络,也充分展现了理论民族化所共有的历史逻辑与中国文化建设强大包容性所展现出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不同意认为“全部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营垒斗争的历史”的片面观点,论证了哲学史是一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互斗争和相互渗透的历史,指出了哲学史上两大派别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原因和必然性,主张唯物主义必须批判地吸收唯心主义以及整个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才能使自身获得发展。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互渗透是哲学发展的规律,也是唯物主义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还通过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及其与现代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关系的分析,指出承认并研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早就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必然同历史时代息息相关,集中地反映历史时代的本质、基本趋势和特征,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和结晶。真正的哲学象聚光灯一样,其中凝聚着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2):10-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时代,是社会深刻变革的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具有动态流变与追新求异、物质占有与精神匮乏、思想虚无与自由创造并存的时代特征。新时代催生新哲学,理性精神的确立、个体主体的觉醒、对真理真知的信仰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当代青年只有把握了新时代的哲学脉动,才能在汹涌澎湃的时代浪潮中,传承文明的火炬,肩负起自身的哲学使命。  相似文献   

13.
吕明洋 《创新》2023,(1):1-12
中国精神是民族的价值取向、时代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理念的高度凝练,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人文精神的统一。作为人在主动把握与超越对象的过程中不断激活和开拓出的精神天地,哲学境界具有实践本性、应然本性、形而上学本性三重属性及至真、至善、至美三重维度。中国精神的崇高品味同哲学境界的内在规定相一致,二者以时代所赋予的意义和使命为纽带、以知行合一为契合点,彼此呼应、全面对话、深度交流,分别从国家和个人层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希望,具有相融相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的内在逻辑关联。哲学境界的独特品格和特殊功能为把握中国精神所蕴含的民族特性、时代意义、人文价值、现实功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界,亦彰显了哲学境界的精神旨趣和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万斌  余华 《浙江学刊》2003,(1):5-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是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和巨大鼓舞。在新世纪 ,世界和中国的发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我们要抓住机遇 ,顺应时代的要求 ,迎接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矛盾和复杂关系 ,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和矛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又一座里程碑。它一方面体现着全党和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进化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运行前沿的最新认识 ,另一方面又作为具有浓烈时代精神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构成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和科学指南 ,同时也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着政治保障和正确导航的作用。自觉学习、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乃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内在要求 ,也是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得以坚持理论创新 ,永葆青春活力的现实途径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以批判康德哲学的“是”与“应当”的二分为起点重建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主张从“现有”之矛盾推出“应有”.“是”与“应当”相统一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价值判断与科学论证相统一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存在论依据;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的过渡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现实内容.基于上述方法论原则,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把科学论证和价值判断统一了起来,揭示了“人类社会”取代“市民社会”的必然趋势.在当代世界,市民社会已从单纯的市场经济领域进入了社会交往的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的这种演变,反映了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为当代政治哲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基于这种社会事实,在当代推进和深化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需要重新审视市民社会及其蕴涵的价值和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其使命必然要关注和研究所处时代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应当这样。我国为什么要在实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叨年后转向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缘由在于:我们终于在实践中认识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乃是全党全国全民的迫切需要和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一定要面…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史研究中,最奇特的现象莫过于哲学家们老是退回到他们研究的起点上,去思索“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史昭示给我们的是群星璀灿的思想家的行列,但哲学却老是在原地踏步,仿佛从来未向前跨过一步似的。也许这正是哲学思考的特点,也正是哲学吸相人们不倦地去探索真理的一个动力。 今天,在哲学走过了20多个世纪的漫长历程的今天,我们能否对这个令人困惑的哲学之谜有一个新的解答呢?毋庸讳言,解答是有的。但我们却不能用现成的、直接的方式把它说出来,哲学史自身的发展已经把我们正在寻求的谜底展示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让我们把目光投向…  相似文献   

18.
康德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较为系统地表述了人之主体性的思想;但人之主体性思想在他那里远未取得合理的形态和根基,因而也未获得真实的成果。黑格尔力图以辩证运动的绝对理念扬弃康德哲学的缺陷和矛盾,因而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一般原则。但他的泛理性和泛逻辑的立场使得康德明确提出的人之主体性再一次湮没于理念的阴影王国之中。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在主体与客体统一、人与自然统一和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上真正确立了完整的人之主体性,从而在逻辑上完成了康德所开始的彻底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9.
引言印度文化源远流长,有近4000年的历史。它的哲学史也同样悠久。从公元前1000至500年间,奥义书哲学产生之后,各个时期的哲学基本上是继承和发展奥义书的哲学原理,虽然因不同时期的历史条件而有不同的特点和形式。今天的印度哲学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既要设法使自身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又要尽力保持它的传统价值观,特别是要坚持那些经久不衰的奥义书的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20.
<正> 文学的当代性或称“现化性”。它是时代对于文学的一种综合性的要求。文学的当代性,要求作家在思想意识、创作过程和作品的整体面貌上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即以时代立言的严肃态度和负责精神去从事创作,具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更紧密地拥抱生活、贴近生活,及时反映人民的愿望和意志,渗透强烈的当代意识;在把握特定历史时期个别形态的社会生活的同时具备一种统摄全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