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清华筒<保训>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难点问题是:中当何释?对此,学术界意见分歧、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有中道观念说、司法文书说、地中说、军旅说以及命数说等等.这些说法的立论依据基本上都局限于中的本义或引申义范围,完全忽视了对中字可能存在的通假义的检讨,这个盲区为我们寻求新的答案留下了空间.沿着传世文献中章、中通假互用的线索考察,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保训>之中当为章之通假字(即后来的嫜或忪),在<保训>的具体语境里,中乃关与婚事,指称岳父.这个结论既增加了尧舜禅让事件的合理性、可信度,又恰当解释了甲骨文中河与王亥、上甲微合祭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3.
清华简《保训》是新发现的战国“训”体篇章。结合《保训》考察“训”文体演变,可以看出“训”由政事之训到教诫之训的变化过程。上古“训”的文体特征,体现出因事而垂训的实用性、述往事以明德政的叙事性和垂大训以诫后世的教育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对清华简"保训"之"中"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保训"之"中"指思想观念,二是认为"保训"之"中"指某种实物。结合"中"在相关历史文献中的字义考察,"保训"之"中"应为一种与刑罚、权力有关的判词,体现了后世"中道"思想在前期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5.
6.
清华简《皇门》篇一般被认为是描述了周公归政成王时期的"政治遗嘱",但在认真释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字词的理解,主旨应是刚建立的周朝面对管蔡之乱,周公告诫群臣应与王庭保持一致,保持舆情畅通、共同面对危局的政治心声。这件事发生当不是在所谓归政的周公七年,而是在周公摄政二年前后,通过对《皇门》篇的重新释读,可以发现周公从摄政称王到最终归政是有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的,由此也可窥见周初的政治情态、周公为周王朝长治久安而施行的特殊政治战略。  相似文献   

7.
  清华简《说命》三篇均有自题篇名,这表明已知《尚书》篇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确定是孔子编书时所拟定,孔子编书应该也不涉及为各篇文字最终命题;同时孔子编辑的文本并非《尚书》的唯一文本,孔子之后可能有更多人做“编书”之事,由此而形成的表现不一的《尚书》文本也会相继出现。目前还不能完全否认简本是与“古文《尚书》”系统有复杂关系的某未知《尚书》文本。在古书成书和文本形成研究中,注意未知文本的作用,将帮助我们在《尚书》成书等重要问题上形成新的想法。简本《说命》三篇的出现对准确认定包括《国语》在内的早期语类文献的形成和史料价值,也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8.
今传梅本《尚书》"不古不今,非伏非孔",提醒我们关注早期典籍因流传而形成的文本层次;诸本《金縢》篇的"整合"特征说明《尚书》文本存在编纂层次。典籍生成与流传过程中,受到政治社会中多种因素的作用,不断聚存着共时与历时的痕迹,其文本呈现出多层次性。从形成过程来看,构成《金縢》篇的三个部分,就其转写程度来看,第一部分祷病祝册记录近乎周初文献,第三部分关于因天灾而发匮及迎回周公的记录部分据旧史官所录而有所损益,第二部分是为了衔接一、三部分的记录,故转写比较严重,已不类记言之《书》体。形成后的文本在其流传过程中,亦会出现历时性变化,形成新的文本层次。这些层次主要呈现在诸本之间的异文差异上,同时异文内部也表现出层次性。  相似文献   

9.
清华简《皇门》可与今本《逸周书·皇门》对读,简本中“譬如戎夫,骄用从禽,其犹克有获”一句当依今本校改为“譬若畋,犬骄用从禽,其犹克有获”.其中“犬”指犬官,“骄”指不熟悉地形和兽情.句谓譬如王田猎时,以不熟悉地形和兽情的犬官随行去擒获猎物,难有收获.犬官若不熟悉地形和兽情,便为失职,周公借此讽劝那些没有恪尽职守、不能兢兢业业襄助天子的庸臣.如此解释有助于进一步领会《皇门》告诫群臣恪尽职守,使天子亲贤才、远佞臣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11.
清华简所见《金縢》与“三监”等材料,解释了《尚书》学史上与三监之乱有关的若干疑难.周公所谓“我之弗辟”云云,即《孔传》所说“我不以法法三叔,则我无以成周道告我先王”,“三叔”就是管叔、蔡叔、霍叔“三监”.然而,就清华简字面而言,“三监”当为商邑叛民所杀,并非成王或周公东征所辟.清华简《系年》第三章所记东征,并未提及周公,而是以成王为东征之君,这一问题尚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商代甲骨文、楚简《容成氏》中以往释读为"黎"的"旨"、"耆"、"利"等字均系文字误释或辞例误读,目前只能确定西周金文中的"楷"、清华简中的"■"是黎国;古书所见的"黎"地不止一处,从它们的出现时间以及武王伐纣的路线来看,东郡之"黎"、浚县之"黎阳"可以排除在外,西周金文中"楷"所在的今山西黎城之"黎"最有可能是武王所戡之地;通过对《夜》篇中的介词语法、纪年方式、典型词汇等的考察可以看出,该篇文字应该有较原始的史料来源,但经过了后期的改动、整理。  相似文献   

13.
清华简的发现,具有极重要的史学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周公之琴舞》类似于《周颂》,是一组十分珍贵的先秦佚诗,其中的启曰、乱曰等词汇与先秦诗乐舞传统的关系,也很引人关注。《周公之琴舞》体现出修身与治国相结合,敬天保民,力行文王之德政的治国思想,为现在的以德治国提供了一定的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4.
15.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一共由十篇诗组成,如果从诗篇内容中的君臣口吻来划分,可以发现有五篇诗为周公所作,五篇诗为成王所作,其分布很有规律,显然是有意编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新近出土的战国文献中,清华简《系年》是一部具有高度人文理性倾向的史学作品。它的历史叙事,完全以人事活动为中心,克服了早期史学作品中神话传说与人事活动相互混杂的缺陷。它的叙事选材,克服了早期宗教巫术之神秘主义的影响,相比于《左传》,其理性主义色彩更加突出。它的历史思想,克服了“天命”观念的影响,展现出清晰的人文理性的历史逻辑。《系年》的人文史观,代表了轴心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清华简《系年》篇中许多关于齐国的记载,为研究齐国历史文化提供了新资料。齐长城的设置年代和地域问题,众说纷纭,《系年》明确记载晋敬公十一年(公元前441年)齐人焉始为长城于济,解答了学者的疑问。通过《系年》,还可以了解代齐前后田氏的地位和世系问题;梳理春秋战国时期齐与晋的关系发展,战国初年齐与越的关系等问题,补充史籍记载的不足。《系年》襄平一地,见于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可以印证襄平在齐境。  相似文献   

18.
《系年》作为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的第二辑,为战国之际的历史文献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系年》中虚词焉字的用法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其焉始形式已经在此文献中被作为固定格式使用;焉+动词的形式同样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特色。焉字在楚系文字中不同的书写形式以及较为特别的语法用例,与传世文献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9.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和《汤在啻门》两篇文献都对鬼神非常敬重。《殷高宗问于三寿》中彭祖反复强调,让神与民均得到满足,是衡量统治者是否高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汤在啻门》讨论了构成人邦地天的重要因素,其中四神和九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此二文既重视鬼神,又不惟鬼神;既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又借重鬼神作为禁忌所能产生的神秘作用,因此和将鬼神视为绝对力量的墨家无关,思想倾向更接近黄老道家。《汤在啻门》出现了地真这个特定的道教用语,四神和九神也很有可能和道家、道教中的神人真人等神仙有关。所以,后世道教可能从这些战国文献的鬼神观中吸收了资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