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城市空间的规划和配置过程中,国家应将城市化本身建成一种道德方案,作为道德方案的城市空间生态,意味着城市化过程必须从所有城市居民和国家整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考虑对城市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维护城市空间的生态平衡和城市空间消费过程中的生态道德,使城市主客体之间达成空间的一致与和谐,使之合乎城市整体利益的分配和协调。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类似,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即存在区域性差异和城市化发展滞后等特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必须实现由追求城市化率向追求城市化质量方向转变,城市发展由粗放型向可持续型转变,即从数量型城市化同绿色城市化、生态城市化、低碳型城市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在从城市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入先进的、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适度合理地规划城市、建设城市.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是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和谐发展的城市.在当前城市建设的热潮中,如何有效、高效地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政府管理的一大难点.从和谐管理的角度入手,以崇明生态新城的建设为例,探讨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和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与语言生态构建本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语言生态的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从本质上讲,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的进程中,语言自生自灭论、语言帝国主义和语言封闭主义等都是错误的;应该从交际功能和结构体系两大方面认识语言的本质;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时,要做好强化和巩固语言的交际功能、维护和完善语言交际功能的合理分布以及促进人类语言的和谐共存、资源共享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国家的城市化战略从大都市的集中扩张转向了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就在于从社会公平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重新定义城市化.大都市集中化建设造成的不均衡发展问题不解决,整个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和公平问题也都难以解决.新型城镇化必须是一种城市空间逆集中化的过程.逆集中化并非逆城市化,而是从大都市轴心到城镇乡分形发展的转向:生活、服务、就业空间从集中、轴心化过程转向分散、自组织与链接共享生成的过程.空间的合理分形使中心城市在资源高效配置、引领科学发展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通过智能化的自相似组织进行分散合理配置.目前城市的集中化趋势仍然在继续,但分形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循环型城市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磊 《理论界》2008,(9):17-18
城市化是复杂的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循环型城市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容忽视的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是制约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得以全面和谐发展的“瓶颈”。循环型城市的社会发展模式已成为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是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和谐发展的城市。在当前城市建设的热潮中,如何有效、高效地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政府管理的一大难点。从和谐管理的角度入手,以崇明生态新城的建设为例,探讨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和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困扰人们的城市问题,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生态化发展及“两型社会”和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对照“两型社会”目标及宜居生态城市标准和特征,基于衡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基础条件,通过怎样的途径解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衡阳建设成为宜居生态城市是衡阳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黄明  向全珍  荆蕾 《天府新论》2004,(Z1):62-63
城市化水平的高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进步状况的重要标志.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必然引起城市生态环境的失衡.因此,研究城市化发展进程以及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环境生态问题间的关系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决定各地区间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差异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城市化水平。生态文明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是密切正相关的,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生态城市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城市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正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差别与不和谐、片面与不平衡。其现实存在严重地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表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唇齿相依、相互制约。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规律要求,社会各群体、各阶层都必须处在一个公平、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最终反哺各类人群的发展。因此,消除城乡差距、差别,建设和谐城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关系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瑞 《北方论丛》2007,(2):145-148
正确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经济中尤其显得突出。城乡矛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障碍之一。通过考察建国以来城乡关系的历史变迁,探讨城乡经济关系和城乡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学术界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视角:“马克思主义视角”、“二元经济视角”和“地理空间视角”。新时期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是共生共荣、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14.
赵霞  杨筱柏 《河北学刊》2012,32(3):209-212
文化与教育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的。文化赋予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在现代乡村教育中,"城市世界"成为构造教育蓝图的基础与背景,而传统乡村文明被排斥于视野之外,这对于乡村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递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保持乡村教育的乡土性,走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和而不同"的和谐发展道路。为此,应引导农民正确认知自身价值和乡村社会,正确地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从而树立起乡村社会的文化自信。鉴于此,必须充分挖掘乡村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构建以乡村教师为主导的乡村文化教育空间,培养人格健全的乡村青少年。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我国当前的义务教育,对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有失公平。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逐步扭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如何将生态和谐现实地融入到整个社会和谐的体系之中,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其中民间机制尤其是环境运动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对政府机制的补充,有效地促使了生态和谐现实地融入到社会和谐的整体中。  相似文献   

17.
城与乡的文化冲突——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城乡对立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城乡的分野诞生以来,城与乡的文化冲突便一直存在。在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叙事主题中,城乡冲突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城乡对立的叙事主题,阐释了城乡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指出农村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失衡是农民向城求生的主因,而大多数农民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进城农民的自我奋斗大多以悲剧的方式黯淡收场。农民向城求生的叙事,在直面进城农民严峻的生存现实方面勇气可嘉,但在对待城乡文化的态度上却存在一些偏颇之处,普遍缺少一种文化建构意识。创作有利于城乡文化互动和建构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剧的社会功能,将是未来此类作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一种社会发展的目标选择模式,是一个由众多目标要素构成的、全面系统的有机体系。从和谐社会的内容上看,其目标要素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的和谐,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群体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和谐;从和谐社会的表现形式上看,其目标要素反映在两个层面:一是完善有效的社会和谐机制,二是有序稳健的社会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王满  李蕾 《河北学刊》2008,28(2):248-251
从多元文化视角及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论述公共艺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具有独特意义。公共艺术作为社会公众艺术,对于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塑造和谐的社会生存空间,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现象,需要从体制、意识、内涵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盟旗行政建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经过多次变迁,传承到今天,有它的合理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今天,挖掘盟旗行政建制的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积极因素,可以为建设和谐内蒙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