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期以来,图书馆界对古今图书的分类,大多采用了古今图书分开分类的方法,即古籍图书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又称《四库分类法》),现代图书采用《中国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实践表明,古今图书分汗分类,分开管理给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给读者检索文献也造成了许多不便。为此,笔者从多年从事参考咨询和古籍图书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思考、摸索用《中图法》类分古籍图书,使古今图书能采用统一的分类体系。这样读者检索文献不仅类号统一,主题一致,同时,也不容易漏检,给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带来许…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图书馆藏有丰富的满文古籍文献,这些古籍文献不仅资料价值高,而且内容广泛,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中国民族图书馆馆藏满文古籍文献作以简单介绍,希望能够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加以广泛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一、编纂情况介绍《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是由全国少数民族古籍管理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古籍办和我国收藏蒙古文古籍较多的全国八大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蒙古民族师范...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都以春秋时代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下限,以战国时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上限。《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一版都没有明确的划定某时代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但都以世界古代史为奴隶制度时期,中世纪史为封建制度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以西周为中国中世纪史的开始,无异于说西周是封建社会。《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都以春秋时代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下限,以战国时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上限。《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一版都没有明确的划定某时代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但都以世界古代史为奴隶制度时期,中世纪史为封建制度时期。  相似文献   

6.
议《中图法》与《南大法》文学作品类立类标准之异同与优劣李鲁垠,陈莉君南京大学图书馆改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已一年多了。《中图法》作为图书馆类分图书的国家标准,全国都应统一使用,以便于图书馆界利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统一管理,便于馆际间联机检索,...  相似文献   

7.
目前,图书馆界对于古籍分类的认识极不统一,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古籍分类应沿用《四库法》(即《四库总目》分类法);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古今图书应统一用新法分类。主张用《四库法》的同志有如下理由:(一)所谓“对口”论。就是说,从思想性看,《四库法》与古籍对口。古籍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充满了封建道统观念;《四库法》是与封建时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正好反映了古籍本身的客观存在。因此,封建时代的古籍只有用封建时代的分类法进行分类才名正言顺。(二)所谓“工具”论。就是说,从目录学的角度而言,《四库法》是研究古籍的得力工具,用《四库法》便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三)所谓“熟悉”论。就是说,从读者对象而言,利用古籍的读者中老同志最多,而老  相似文献   

8.
自1971年至1988年,我国图书馆界历时27年完成了巨著──《中国图书馆分类法》1—4版的研制出版工作,为我国文献分类标准化、规范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图书分类除极个别馆仍采用《人大法》、《科图法》之外,绝大多数图书馆都采用了《中图法》。《中图法》是我国解放后图书馆类分图书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图书分类法。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出版界出书的品种问题、图书馆经费的限制等种种因素,使得图书馆采购图书在类目的分布上出现了极大的偏差。有些类目利用率很高,有些类目利用率很低。有些…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有比较丰富的古籍收藏,其蒐藏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区。五十年代初期,又曾接受多方调拨、捐赠和大量选购,累积四十余万册。其中包括大量早期刻本、稀见本、名家递藏本和批校本。在目前中国古籍收藏最为集中的北京地区,人大图书馆也要推为主要收藏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图书馆界对于古籍分类的认识极不统一,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古籍分类应沿用《四库法》(即《四库总目》分类法);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古今图书应统一用新法分类。主张用《四库法》的同志有如下理由:(一)所谓“对口”论。就是说,从思想性看,《四库法》与古籍对口。古籍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充满了封建道统观念;《四库法》是与封建时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正好反映了古籍本身的客观存在。因此,封  相似文献   

11.
回族古籍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古籍是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主要以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小经”记录的各类文字和口碑等文献资料。文章从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回族古籍的定义、内涵、断限、分类与特点,对回族古籍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对今后回族古籍整理与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论集》、《陈炜湛语言文字论集》和《古文字趣谈》分别是古文字学家、甲骨学家陈炜湛先生学术论文和随笔的结集。三书近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实为学界佳音。三书贯之以"古为今用"的精神,在治学方法及特色上各有承继发挥,内容上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13.
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进行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古籍整理的发展方向。文章在对安徽馆藏古籍数字化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古籍数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清代满族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对汉族的统治,把满语满文定为国语国文,企图在全国实行满语满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刊印了大量的满文图书。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满文官刻图书异常发达。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强大动力下,满族汉化非常严重,满语满文不仅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反而被汉语汉字所替代,满文官刻图书从鼎盛走向了衰落,语言渗透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15.
继承与发展、碰撞与融合——辽宁省满族民间服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对辽宁省满族聚居的8个满族自治县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满族民间服饰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现状,探讨民族服饰在当下社会如何同主流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欲寻找出一条适合民族服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古籍只有在利用中才能实现其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刀两面"的关系,本文在充分分析影响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配备专门古籍书库、古籍再造以及古籍数字化等举措,促进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得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资源丰富,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古籍具有鲜明特点,是我国古籍资源中的奇葩。由于自然和非自然的原因,许多民族古籍在流传过程中遭到损坏。因此,对这些古籍的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传统修复技术是在对汉文古籍的修复过程中总结的,但却不能完全应用于少数民族古籍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曹操《孙子略解》的兵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中国的兵学领域也影响深远。他的兵学著述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其他兵书的集抄,二是基于个人军事思想的创作,三是对诸兵家经典的注解。除《孙子略解》外,其他各书皆已亡佚。曹操单独将"十三篇"注解流传,恢复了孙武"兵经"原貌,纠正了人们对《孙子》认知的混乱。曹操《孙子略解》的特点,一是主旨鲜明,行文简练而切要;二是立足人事,贯彻理性精神。可以说,在对一些关键篇章和字句涵义的把握上,曹操最能得《孙子》之真谛。  相似文献   

19.
汉文古籍索引自动化实践与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欧美地区相关机构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编制汉文古籍索引,汉文古籍索}I自动化从此滥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已普遍使用电脑编制索引,使得日本在汉文古籍索引自动化方面成果卓著。韩国虽收藏大量汉文古籍,惜其利用计算机编制的索引成果不丰。作为最大的汉文典籍收藏区域,中国大陆与港台地区在古籍索引自动化领域均有建树。台湾肇始于1984年,大陆启动于1988年.香港发韧于1992年。不仅其机编索引成果丰硕,学术界还对汉文古籍索引自动化理论了探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河东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在"藏用并重"的古籍管理理念指导下,对现存的河东古籍进行全面普查,尽最大努力抢救保护;借助现代电子技术,对传统古籍资源进行有效转换,有效缓解古籍"藏与用"的矛盾;利用各种手段,使河东古籍数字化,科学保护、承传、开发、利用河东古籍,挖掘河东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