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球趣闻     
《新天地》2013,(1):56
外国老人新潮用品频亮相夜光伞:美国费城一家制伞厂新近推出一种老人夜光伞,伞的顶部有一只灯泡,与装在伞内的电池相连,只要按一下开关,灯泡就会发亮,夜间和大雾天老人出行使用十分方便。老人车: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家用轿车领域中已开发出专门的"老人车"。这种车是根据  相似文献   

2.
"老师傅,麻烦您帮我把这几把刀磨一磨。"78岁的邹老太一边把两把剪刀和一把菜刀交给一位磨刀师傅,一边感慨地说:"今天总算碰到磨刀师傅了,要不然,这几把刀也要像我一样‘退休’了。""是啊,现在想找个磨刀的、修雨伞的老师傅实在是难。家里的旧刀、坏伞扔掉了太可惜,不扔,用起来又不舒服。"站在一边的一位白发老太太紧跟着说。  相似文献   

3.
尹卫国 《金陵瞭望》2011,(22):21-22
西祠网上传一组照片:暴雨如注的苏州街头.一女孩撑着一把花伞.为躲避不及的一位腿脚残疾的老年乞丐挡雨.老人慢慢地向路边商店挪动避雨.女孩的雨伞始终撑张在老人的头顶上.自己全身被雨水淋透了。  相似文献   

4.
调门     
王铎 《老友》2010,(9):52-52
行李免费有位旅客带了很多沉重的行李,他叫了一辆出租车,问司机:"到火车站要多少钱?""30元钱,先生。"司机回答。"这行李算多少钱?""行李免费。""那么就请您把行李拉到火车站,我自己走着去。"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起点站,-位衣着破烂,光着半边膀子的老人吃力的上了车,向投币口塞入了一元钱,司机连声说:"坐后面去,坐后面去。"老人一手提着个破蛇皮袋,-手拄着拐杖,颤微微地移动着,喘气声不断,又艰难地弯下腰,拨弄到了两只空水瓶,将它们放进袋子中,然后坐在-位先生后面。先生与他交谈,得知他已78岁了,老家河南,老伴是瞎子,他是被儿子媳妇赶出来的。先生给了他10元钱,老人千恩万谢。请围绕捡破烂的老人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相似文献   

6.
晓红 《新天地》2012,(7):6-7
笔者有一次到安徽省人大机关家属院,随着一位慈祥文雅的老人一同爬上5楼。她背着一包废旧报纸,上楼有些吃力。笔者问:你何不把这些废纸扔下呢?潜台词是:"这些废纸换不了几个钱,不必那么节省吧。"老太太说:"不行,我还要给孙女买文具呢。"后来才知道,她正是安徽省人大机关工会主席张景兰,她认下了六百多位山沟沟里的"穷孙女",工资不够,只有靠捡垃圾补贴。笔者表示敬佩,她说:我是老党员,现在生活安定,有吃有穿的,多做点事算什么呢?笔者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这看似文弱的张景兰,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相似文献   

7.
《老友》2002,(10)
瑞典为老人撑起"四把伞"瑞典早在上世纪50年代便建立起了社会养老制度。半个世纪以来,瑞典的养老制度已变得更加完善,各级政府为老人们撑起了一把把安度晚年的保护伞。第一把保护伞当数政府通过发放基本养老金为养老提供经济保障。瑞典的养老金由国家统一发放,所有定居瑞典的人,年  相似文献   

8.
正"麦莎"(台风)压境,狂风肆虐,大雨倾盆,妻子拿了尼龙花伞准备去买菜,我说:"今天风狂雨急,撑这种伞怎么行?还是撑那把‘老古董’保险。"她犹豫了一下,勉强撑起那顶竹骨油布伞出门了。她一回到家就高兴地说:"好在撑了这把‘老古董’,一路上许多人撑的尼龙花伞全被风吹得‘伤筋断骨’了。"  相似文献   

9.
倾斜的爱     
这几天下午老下雨,店里冷清,没事,就坐在门口看过往的人们。撑着伞的男男女女,在我眼前匆匆而过,而所有撑伞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年轻人,他们的伞总是倾斜于对方,而自己则被淋湿大半个身子。那是前天的事,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小雨中步行,男孩撑着一把并不大的碎花伞,女孩发现男孩把伞偏向了自己,而他的肩膀已被雨水淋湿,就把男孩撑  相似文献   

10.
凤鸣 《山西老年》2009,(2):57-57
想起小时候的一位邻居。她是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其实年纪并不大,当时也就五十出头的样子,只不过满口的牙都掉了,也不知为什么竟然不去镶补,任由它吃饭说话时一瘪一瘪的,所以显得老相,我总是叫她"奶奶"。这些倒不足为奇。奇怪的是她的耳朵。有一  相似文献   

11.
《山西老年》2008,(12):63-63
编辑同志:我单位的一位老同志不久前去世,他育有一子一女。从遗物中发现,老人曾将10万元存款以儿子的名义存入银行,但存折和密码均自己掌握。因老人未立遗嘱,两个儿女因继承遗产问题发生争议。其女儿主张,这10万元存款应当作为遗产,由兄妹二人共同继承。其儿子则主张,老人将这笔钱以自己的名义存入银行,说明有意在去世后赠给自己,不应再作  相似文献   

12.
甜(小小说)     
有一位老人病得不轻,家人请了不少医生给他治疗,总算治好了。于是家人在不同的场合对老人诉说,看病用了多少钱、托了多少人情、花了多少精力,老人感叹着:“苦啊苦啊!”  相似文献   

13.
刘志华 《社区》2013,(8):60
"补锑锅铁锅……"补锅匠抑扬顿挫的吆喝声,是"老成都"们最熟悉的声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补锅这一行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成都城西的荣光巷,一位九旬的补锅老人却仍坚持干老本行。"我92岁了!"老人得意地说。年轻时,这位叫曾运发的老人是烧锅炉的,1970年从西藏回到成都后就开始学补锅。"补锅其实很简单,我站在边上看了几次就学会了。"曾大爷说,那时他为了供养7个儿女,每天天不亮就出门,骑着自  相似文献   

14.
党笑 《老友》2008,(1):31-31
在江西省委党校的离退休人员中,提起王军利,大家莫不交口称赞。俗话说:"女儿好,女儿是爹娘贴心的小棉袄。"老人们说:"王军利就是我们大家的贴心小棉袄!"自1996年担任离退休人员工作以来,11年如一日,她满腔热情地把党和国家对老人的关爱,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给每一位老人,她为老人做的一件件实事好事,使老人们备受感动,倍感温暖。  相似文献   

15.
丁香乐 《今日南国》2007,(14):12-14
题记:她是一位年轻的军嫂,婚后四个月查出身患血癌。虽然病魔缠身,但她说她很幸福。她提出:别治了,钱拿去孝敬老人。她请求丈夫,她死后别送她回江西老家,要与婆婆合葬,留在丈夫生活的城市……5月12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血液科24床。病房里每个人的呼吸声清晰可辨,床边一位军人紧拉着病床上年轻女性青淤的右手,勾着头,双肩轻微耸动,隐约抽泣。这位女性喃喃低语:"老公,我死了,就把我和婆婆葬在一起,你来看我,就不用去江西了……"  相似文献   

16.
晏耀斌 《社区》2002,(2):44-46
一位瘫痪多年的老人通过家政公司请了一个保姆,没想三天不到就被保姆抢了钱,还差点被勒死。这位老人的损失,家政公司该不该赔偿……  相似文献   

17.
徐映珉 《中华魂》2022,(2):39-40
<正>这是温暖人心的一个举动——2013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兰州一家养老院的餐厅考察工作。一进门,总书记微笑着与门口的老人们打招呼:"大家好啊,我来看看大家,祝大家新年好。"正值开饭时间,总书记说:"我也给老人端一份菜。"他发现72岁的杨林太老人面前还没有饭菜,就径直走过去,把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递到老人手里,亲切地说:"请老人家吃饭。"这一关心老人的举动,体现了领袖"人民至上,心系百姓"的爱民情结,让在场的所有人备感暖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各居民区,一直在静悄悄地开展着"四门行动",它如同早春的和风细雨,滋润着居民区每一位居民的心。"敲门行动"让独居老人不再无助"咚咚咚!"文苑一居民区内一位独居老人的房门被敲响,老人打开房门,笑容漾上了脸颊。原来,这是和他结对的一位党员志愿者又来探望他了。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地工作,这位党员志愿者定  相似文献   

19.
"春江潋潋清且急,春雨濛濛密复疏。"严寒将尽,春雨绵绵,在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教学部,一把把"阳光伞"正在向学生们传递着爱心。阴雨天,忘了带雨伞的学生,再也不用惊慌,由旅游团总支在师生中募集的"阳光伞",在这关键时刻派上了大用场。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过节别忘了给老人一个"红包"浙江读者杨潘:我听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两代小辈身上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子女为了报答养育之恩,自二老70岁起,年年给他们送"压岁钱",已连续坚持了4年。去年春节,他们的孙女和外孙相继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加入了向祖辈发"压岁钱"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