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在曹禺剧作中,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悲剧形象。命运与苦难构成她们悲剧的背景。她们因遭受的命运、苦难以及采取的反抗方式的殊异而显示出不同的悲剧美。在她们的生命悲剧冲突中存在着不同的主导因素,她们的命运反抗呈现着不同的精神特征。作为三种不同的悲剧类型,她们又有着不同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2.
一鲁迅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善恶两种社会力量在不可调和的斗争中,恶势力暂时压倒了善的势力,它常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等等。悲剧所引起的效果是使人悲传和恐惧,同时又发人深省,激起义愤。萧红笔下女性形象如小团圆媳妇、王大姑娘、翠姨、金技、王婆等,都属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角色。她们的悲惨、苦难;她们对苦难,对命运的反抗、挣扎,更具有崇高的悲剧意义。制造她们悲剧的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她们个人的某种弱点或失误,而是她们所处的时代、生存的社会所造成的。她们“蚊子似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斯陀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中的两个重要的女性形象,伊丽莎和凯西在小说中的悲剧命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以及她们最终的大团圆结局也是对于受压迫的奴隶们的一种很好的鼓励。本文分别从伊丽莎和凯西的悲剧命运着手,分析了她们对此做出的反抗。事实证明,她们最后的团聚是她们反抗精神的最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4.
爱碧和蘩漪是一对苦难的异国姐妹,虽遭受了情感和命运的嘲弄,却依然以火一般的激情追求着生命和爱情,对传统的习俗表现出了极大的蔑视和反抗。她们个性的张扬和激情的进发,体现着奥尼尔和曹禺不畏天命和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她们在情欲和激情方面表现出的冲动性、盲目性及其悲剧的结局,反映出了两位剧作家对人、人的存在及其命运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灵与肉的分离、绝望的反抗、文化的隐喻三个层次,把康妮和菊豆两个悲剧女性形象置于具体的文化背景下,对她们的命运进行探讨,认为她们的悲剧是文化酿造的苦果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小说史上有许多爱情悲剧作品,但真正的爱情悲剧作品是在宋元以后出现的,特别是“三言”中的几篇。真正的悲剧作品中,悲剧形象不仅仅以苦难来博得人们的同情,更重要的是以反抗赢得人们的尊重与赞美。“三言”中之所以出现真正的爱情悲剧作品,是因为作者具有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体现为“命运的喟叹”、“痛惜的哀歌”,作者悲剧意识的产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以不同方式反抗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本围绕曹禺剧作中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探讨悲剧的外在和内在的成因及性格局限。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与劳伦斯作为特定悲剧时代的清醒感知者,他们在创作中对女性的心理和命运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思考.安娜与康妮美丽聪颖、气质高雅,她们热烈地追求着真挚的爱情,改写着自我的生存困境,两人的反抗都是真实的.她们迥异的生存体验和生命归宿是由作者的主观创作心理和审美视角的不同决定的,她们身上其实都承栽着作者的创作使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俄国文学史上三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叙述了她们不同的反抗经历及不同的结局,分析她们命运不同的原因,并通过分析作者来说明三者命运差异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西方悲剧精神的本质是人在苦难中向自由人格生成。遭遇苦难、反抗苦难和超越苦难是西方悲剧精神的动态三要素。  相似文献   

11.
对中外名著中几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作了比较分析,认为她们在出身、遭遇和对不幸命运的反抗等方面都有某种相似之处,尤其是以妖艳征服男性、以堕落进行反抗,是其共同的特征。但她们又有明显的差异。潘金莲只能成为西门庆的性奴,从根本上说,她也是一个悲剧人物;而华莱丽和娜娜却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她们与各种男人的逢场作戏,都是有价码的交易。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受难是悲剧的前提,那么抗争则是悲剧的核心与本质。反抗是悲剧的内在规定,否则,悲剧便不存在了。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当然,悲剧选择后者。斯马特指出:“如果灾难落要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  相似文献   

13.
从曹禺戏剧透析知识女性的妇女解放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 ,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 ,并以不同方式反抗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为此围绕曹禺剧作中的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及成因 ,分析了曹禺剧作对妇女解放道路所指明的方向 ,即由个体解放走上集体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两位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找出了两人的共同性:反抗封建道德,追求个性解放,寻求女性价值和自尊,寻求理想爱情和人生,以及两人不同的年龄、身份、性格、环境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同的反抗形式和性格发展的不同轨迹,揭示了她们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5.
卡捷琳娜和刘兰芝跨越了巨大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并身处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她们都对生活充满憧憬,对自由和幸福充满渴求,然而,她们最终都投入了滔滔河水之中,结束了自己年青的生命。是封建礼教和宗法道德筑就了她们的悲剧命运。正是在这种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中,在对那扼杀爱情和幸福的黑暗势力的反抗中,她们展露出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个性力量。她们的悲剧也因此冲破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重大的社会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是资本主义文明束缚下追求真正爱情的英国贵族少妇,《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封建伦理道德桎梏下有着变态情欲的中国下层社会妇女,她们是个性迥异的两位女性形象。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与时代背景造就不同的性格,她们同是在痛苦的婚姻下苦苦挣扎,在欲望的压抑中饱受煎熬,虽然都在绝望中反抗,却谁也逃不出悲剧的结局。两位作家通过他们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凸显了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苦难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很多作家在书写苦难的同时也对苦难的救赎之路进行了探索。新时期小说对于“苦难”主要叙述了三种救赎路径:一是为活着而活着的忍耐态度,二是逃离到宗教中去寻找解脱和超越,三是悲剧英雄式的反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对黑人妇女人性解放与命运救赎意义的探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黑人女性潜在的真实性格与体验在曲折苦难的命运中得到了明确彰显;自足的姐妹情谊成就了她们抗争与救赎命运的精神激励与援助;通过提高读写能力的文化方式获取了自我存在与反抗的独立言说;而劳动中自由的物质与艺术创造力完善了她们的人生建构与精神解放.  相似文献   

19.
《明天》、《祝福》、《离婚》是鲁迅反映劳动妇女命运的三篇小说,主题都是写在黑暗的宗法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教的迫害下,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挣扎和奋斗的悲惨遭遇。和鲁迅描写其它劳动人民的作品一样,这三篇小说也不是孤立地描写妇女的悲剧,而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里发掘她们受迫害的根源,一方面写她们由于经济剥削带来的痛苦生活,一方面写她们在封建思想毒害下的精神弱点,从而为她们的悲惨命运发出强烈控诉,向社会提出了妇女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20.
简·爱和苔丝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两个人的不同命运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同样经历了痛苦、磨难、反抗和追求的心灵历程,但最终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获得了新生,另一个则在不幸的挣扎中遭到毁灭。从她们的言行中,我们注意到,两个人的性格是决定她们各自命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