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蒙古《格斯尔》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后期和 60年代前期。 8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格萨 (斯 )尔》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蒙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蒙古《格斯尔》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蒙古《格斯尔》产生时代和版本研究、来源研究、变异本研究、民族特色研究、格斯尔风物传说研究、主题和艺术研究以及蒙古《格斯尔》在蒙古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流传于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民间的《克孜尔》史诗和蒙古《格斯尔》同源异流之作,蒙古《格斯尔》是源,图瓦《克孜尔》中既有译自蒙古文《格斯尔》的部分,也有对蒙古文《格斯尔》编创的部分,还有自己独创的部分。基于“格斯尔”在图瓦语中的音变,格斯尔被当成了成吉思汗,从而自古流传的有关成吉思汗的传说故事作为图瓦《克孜尔》史诗新篇章广泛流传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蒙古<格斯尔>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格萨(斯)尔>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蒙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蒙古<格斯尔>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蒙古<格斯尔>产生时代和版本研究、来源研究、变异本研究、民族特色研究、格斯尔风物传说研究、主题和艺术研究以及蒙古<格斯尔>在蒙古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琶杰格斯尔传》不仅是科尔沁口头文学的经典,也是蒙古族口传史诗的代表性文本。歌手琶杰遵循口头诗歌叙事传统,运用丰富的程式演唱不同的主题,构筑了格斯尔史诗诗行,使史诗故事跌宕起伏,变幻莫测,而且歌手运用的程式体现了其创编技巧,也显示了口头诗歌的表演法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简要回顾《格斯尔》学术史基础上,认为《格斯尔》研究虽然历经300年,但有个现象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认知,那就是蒙古语族其实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总体《格斯尔》传统。事实上,各地区各部落《格斯尔》传统都是真实局部的多样化存在,各有各的微型构造,在一些特定社区经历着不尽相同的流变,保持着本土底色和不拘一格的生命活力,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前《格斯尔》研究中,亟需引入内部知识学术视角,把研究旨趣从《格斯尔》宏大框架的描述转向微型构造的阐发,揭示《格斯尔》本土活态传统,并借助个案高度类化功能,对《格斯尔》总体状况做出真实的描述与阐释,以破解《格斯尔》到底是怎样一个庞然大物这一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6.
金巴扎木苏演唱的《圣主格斯尔可汗》是《格斯尔》史诗文本历程中的新近的说唱文本,也是当今世界上韵体史诗中内容最丰富、篇幅最长的文本之最。她的问世不仅成为研究说唱文本的典范,也能充分阐释歌手创编技巧的有力之作。在当代语境中,史诗《圣主格斯尔可汗》文本内容的增量、创编的法则、高度程式化的语言和内容形式的互文性都成为史诗学界关注的焦点。《圣主格斯尔可汗》既是新的文本也是史诗传统文本。对该文本意义的论述,必将大力推进《格斯尔》史诗传统的各项研究。  相似文献   

7.
8.
9.
“地狱救母”故事历史悠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民间故事中,而《格斯尔》作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是蒙古族“地狱救母”故事的典型代表。本文重点探讨《格斯尔》“地狱救母”故事的母题,从“入地狱”母题、“追寻”母题、“轮回转生”母题三个层面梳理“地狱救母”故事的基本叙事结构,并进一步阐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格斯尔》的宗教内涵比较复杂。史诗的形式是基于萨满教这一文化传统,流露着萨满教思想意识。其中一些是蒙古族传统萨满教文化特有的内容,与之相关的某些母题也很古老。同时,史诗在形成过程中又受到了佛教的影响,表面上突出了佛教的地位,一些内容得以用因果报应等佛教思想作解说。但这改变不了史诗的主体。史诗中萨满教观念与佛教观念并存,这与蒙古族劳动人民复杂的宗教观是一致的。格斯尔即是佛子,也是人间英雄。正因为如此,史诗呈现出了既高扬佛教旗帜,而又在许多方面与佛教相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12.
我们对蒙古文文献中的"格斯尔"进行了追踪研究,结论是:1.在早期蒙古文献中没有记载"格斯尔"这个称谓。2.在蒙古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格斯尔"不早于17世纪后半叶,时而指国家时而指人,暗示着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样的国家和历史人物,但是,与史诗主人公格斯尔没有任何直接关联。3.自18世纪初木刻本"格斯尔"问世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史诗内容才逐渐流传到蒙古地区,慢慢扩大了它的影响。4.学术界长期谈论的"格斯尔",特别是加上"岭"、"冲木"、"朱古"之类冠词才能够加以辨别地域、民族、语言的这个名称,最早应该是个舶来符号,它的文化流向无疑与佛教文化传播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蒙古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为蒙古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文化语境。策.达木丁苏伦以他独到的睿智,在梳理和总结蒙古文学发展历程的过程中,对蒙古文学与域外文学之间的复杂而生动的冲突和融合展开多层面的思考。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提出并倡导对蒙古文学关系研究、蒙古文学史的撰写以及蒙古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学翻译蒙古本土化研究课题。策.达木丁苏伦的《〈罗摩衍那〉在蒙古的传播》是文学翻译蒙古本土化课题研究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录早期蒙古史的编年体史学文献,在这本记载成吉思汗家族以及早期蒙古社会发展进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蕴含其中的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它体现在“孝道”、“忠诚信义”、“男尊女卑”、“团结自强”等诸多方面。这些思想渗透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之中,积淀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17.
《蒙古秘史》一书不仅是记载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历史文献,更是教育事件研究的结晶。通过对它的研究能揭示13世纪蒙古高原的独特游牧生活教育方式、古老教育方式的奥妙和适应于游牧生活的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蒙古秘史》的研究现状,说明了对本书教育方面研究的薄弱点;然后举例《蒙古秘史》中体现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事件,分析古代蒙古族游牧生活...  相似文献   

18.
罗布桑悫丹与当时许多忧国忧民的开明人士一样,已看到自己民族的落后及其基本原因,并且认为发展文化教育和经济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屡遭失败后,他断定封建统治必然崩溃,因此他把希望留给后代,通过写《蒙古风俗鉴》告诉后人,要使蒙古族不致灭亡,必须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己的民族,必须发展文化教育,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