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从现代批判与历史建构的双重维度考察了犹太人问题:把对犹太人问题的认识提高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切,把对犹太人特性的揭露上升到对资本主义政治国家的批判,把犹太人的解放推向了人类解放的高度,实现了从宗教问题到政治问题、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超越,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对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国来说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19世纪上半期犹太人问题的讨论,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著名的《论犹太人问题》一文,对布鲁诺·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主要是宗教对立的的观点做了批判,并在论证政治解放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解放思想,超越了政治解放,为全人类的解放提出了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3.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理论形成过程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马克思站在其现实人的立场,对犹太人间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并为犹太人间题的解决提出现实路径,这直接突显着贯穿于马克思哲学始终的”现实”本性。马克思哲学正是立足于现实,展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并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指明路向,抓住马克思哲学的现实本性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真正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与鲍威尔提出的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方案截然不同,根源在于他们对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鲍威尔认为实现政治解放就实现了人的解放。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的完全的解放,政治解放虽然使国家摆脱了宗教控制,但它无法解决人在市民社会生活中的异化问题。所以,马克思批判政治解放和完成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并进一步批判市民社会,指出解答犹太人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无产阶级消除市民社会中的资本主义精神。《论犹太人问题》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具有奠基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犹太人问题>的写作适逢现代性的兴盛时期.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比较系统地对"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这其中,宗教的神学解放和政治解放是在批判的现代性视域中进行的,而宗教的世俗解放和人类解放则是在现代性的批判视域中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把"犹太人问题"从神学问题转变为社会历史问题,从考察"安息日的犹太人"转向考察"日常的犹太人",从宗教批判进入市民社会批判。他提出,"犹太精神"是现代人自我异化的最高境界体现,只有把市民社会从"犹太精神"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才能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重塑社会关系,最终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彻底决裂后,在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和讨论犹太人问题过程中,逐步探索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全人类解放的问题。此后,马克思由宗教批判转变到对现实的人和现实的政治的批判,逐渐形成了实践的观点,认为犹太人的解放只有在人的解放后才能彻底实现,只有革命才是无产阶级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实践途径。哲学批判的现实性、实践性和实践道路的普适性转变标示着马克思哲学新的起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政治解放"概念的分析,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所追求的"人的解放"的理论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马克思之前,关于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布鲁诺·鲍威尔给出了"政治解放"的解答。马克思批判地考察了"政治解放"这一概念,并对"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进行了区分,提出了"人的解放"的理论主题。另一方面,对"政治解放"概念的批判性考察是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哲学思想分歧的公开表达,是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哲学思想的界分,由此马克思开始逐步对自己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清算,最终实现了其哲学立场由思辨唯心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犹太人问题上马克思不是简单的否定鲍威尔的思想,而是采取扬弃的态度,马克思在对鲍威尔思想的扬弃中走向两个转变。鲍威尔的宗教批判思想揭露了基督教国家的本质,洞察到了犹太人的世俗本性。但鲍威尔把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归结为纯粹的宗教神学问题,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马克思则对市民社会展开了深入的批判,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是一大进步,是人的解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但不能忽略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和虚伪性,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的解放。马克思主张超越政治解放,把外化于人的关系复归于人本身实现人的解放,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标志着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所论及的政治解放实际上基于一个理论虚构,即政治国家作为普遍性领域与市民社会的分离,这是黑格尔为了拯救共和主义的普遍政治理想所作出的理论建构.马克思拒绝了黑格尔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作的制度设想,却将这一分离当成一个前提用以论证政治解放.马克思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要批判并超越政治解放,但基于这一错误的范式对现代国家的理解陷入了一种公民浪漫主义.只有当他真正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并认识到政治国家不过是市民社会的表现形式并被后者所决定,这一难题才被真正克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一文的主题是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系问题。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是人的解放的一个历史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价值,但同时又具有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不是人的解放的最后阶段,亦即不是"普遍的人的解放"或"一般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围绕这个主题,马克思对现代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做出了深入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对于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思路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年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现代性的双重逻辑,一方面现代性的政治革命使人从"人的依赖性社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建立在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以主体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同一性逻辑"却遭到犹太人这个异己因素活生生的否定,从而也暴露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虚伪特征。青年马克思通过区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同而不和"与"和而不同"等范畴,洞察到了现代性解放逻辑的限度及悖论。他批判现代性的自由观,并提出了自己对自由的独到理解,他以独特的思维逻辑,开辟了现代性研究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立足于“人类解放”的高度分析了政治解放的限度,并以“市民社会自身的矛盾”、“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思想揭示了现代政治的本质及其矛盾性和抽象化、形式化特征.马克思的现代政治批判理论澄清了政治解放的前提,划定了与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者之间的界限,进而瓦解了实质自由与形式自由的抽象对立关系,而法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雷蒙·阿隆曲解了马克思的实质自由观.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追本溯源,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早期《博士论文》《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说明马克思提出的“每人自由发展组成自由发展的联合体,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一核心线索始终贯穿其思想体系。这不仅对寻找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真正起点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人的解放思想的系统研究和认识到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是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的:哲学与现实的同一性原则激发了马克思的宗教、政治批判,而包含在这一批判中的自我意识研究又反过来促使他明确了哲学的世界化诉求;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意图使哲学贴近现实的一次尝试,这一尝试虽不完全成功,但却启发他重新提出了哲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要求以"非哲学"的方式发展哲学,而马克思也正是在把"纯哲学"转化为历史观、特别是转化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彻底否定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所有幻想。至于有研究者否认马克思实现了自己的哲学观,则是由于他们错误地将马克思的理论意图理解为了对具体经验现实的无条件的开放。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思想不具有传统哲学之本体论的同一性规定,与传统哲学相比,毋宁说它更是一种蕴含着超越论维度的"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认为要展开对市民社会、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乃至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批判必须以对宗教的批判为前提。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实质上意在揭示传统宗教作为形而上学的一种化身,其最大弊病在于遮蔽或疏离了人本身。就此而言,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只是对一种样式的宗教进行的批判,其目的旨在重新发现感性的现实生活世界这一存在论基础及其内在矛盾。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密切的意义关联:世俗化时代如何对抗虚无主义的侵袭,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迫切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多次提及"自信"问题:一是德国人对德国现存专制制度的自信,二是黑格尔对自己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的自信,三是资产阶级对自己所从事的政治解放道路的自信。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这三个"自信"的批判,以"高卢雄鸡的高鸣"这一借喻向世界昭示了对无产阶级所从事的人类解放道路、理论以及制度的自信。而在对无产阶级人类解放道路、理论以及制度自信中,又蕴含着人类解放的共同体伦理精神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文献。就文本而言,其具有逻辑链条严谨、利用厘清概念作为批判的切入点等特点。同时,将马克思这篇文章的文本特点运用在经管类人才培养中,会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马列经典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通过对虚假国家的批判、异化劳动的批判、自在必然性批判,其目的论证人类解放意味着消除人对人的统治,人对人的剥削,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历史必然性不再驾驭人了。和谐社会成为人类解放之后的社会,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旨归和目的,那些"主义"和政治理念的讨论,最终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因此,和谐社会就构成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综观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我们不应简单地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界定为不成熟的作品,从而忽视了其在马克思自由思想演进历程中的里程碑式意义。在其理解的自由实现了从抽象自由到实质自由,即从政治解放到人的普遍解放的转变后,马克思在该文本中正式开始了对人的现实解放道路的求索,这无疑意味着其自由思想的新起程。一方面,马克思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