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宫廷绘画是伴随着明代画院的建立而产生的主要为皇家服务的院体画。主要成就在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三个方面。院体山水画由于皇室政治趣味的引导,保持了南宋院画的基本形态和北宋北方山水的雄强之路,其艺术审美主要依托宋濂的画论思想;人物画分为先贤帝后肖像图、历史故事画和雅集图三类,其艺术成就在明代宫廷绘画中最为突出;花鸟画则以边文进、孙隆、林良和吕纪为代表,边文进擅长工笔重彩花鸟画、孙隆擅长设色没骨花鸟画、林良擅长水墨写意花鸟画,吕纪则能工能写,成为不同于明代文人画和民间画的一股支流。  相似文献   

2.
文人画”与“院体画”体现了中国绘画史中两种最为重要的绘画审美思想与艺术创作形态,对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也各自体现出不同的时代审美内涵。“ 文人画”观在明代社会文化形态中的意义转变以及近现代绘画史研究中的涵义拓展,体现了其审美内涵的时代发展特征。“院体画”则是伴随着封建社会宫廷画院的产生出现的,有其鲜明的绘画风格特征与时代审美内涵,但是“院体画”的说法在当代已经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语言极为丰富,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外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反映在水墨人体画中则深化为墨、象、意的高度统一,三者层层递进又融贯互通,不仅赋予了水墨人体丰富的表现性,而且还包含着特殊而深刻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学艺术的功能,中国传统美学有一个"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模式。这个艺术功能模式不仅在中国古代确立和流传,而且深刻地影响到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文学艺术的发展。这是中国民族审美传统的反映,中国民族审美传统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之中积淀而成的。中国民族审美传统深深地积淀在每一个中华民族成员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制约着他们的审美实践活动和文学艺术的创作及欣赏。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久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似与不似逐渐成为中国画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和审美境界。中国画似与不似理念滥觞于老子道家思想,后受到儒、释思想的影响,经融合发展,最终在宋代文人画中瑧于成熟。中国画似与不似的审美追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在中国画创作中,必须正确地把握似与不似的理论精髓,以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居士绘画与所谓“正统”的宫廷绘画的殊路异途,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居士艺术思潮兴起于宋,兴盛于元明,延及清末。居士艺术家不仅画所见,而且画所想,画所知,力图表达“画外意”。究其精神诉求,大多数居士艺术家表达的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隐退与政治回避。  相似文献   

7.
翻译教学涉及到翻译活动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是翻译技巧和方法的传授过程,而且是人文思想、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过程。翻译过程中存在着思维方式、心理状态、文化知识、审美情趣等各种问题,始终都受到认知图式、心理机制和哲学方法等人文思想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翻译教学中的人文因素,进一步探索翻译教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中国书法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也毫不例外地受到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儒家的"中庸"思想,"礼"是中国书法创作和赏评的重要美学原则,书法的审美价值取向也无不渗透着儒家思想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9.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产生受到了当时思想环境的影响,彻底摆脱了“助人伦、成教化”的传统绘画理想,转而从山水中寻求“道”的真谛,成为绘画史上“艺术自觉”转变的重要标志,并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梳理其理论渊源,认为《画山水序》一文受儒释道三家影响均有,但其理论灵感激发则是当时玄风振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丰富多采,自成体系,形成独特的民族传统。古人的审美经验,凝结在历代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里,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中。我国的文学史、艺术史,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关系的历史发展。古人不仅以自己的艺术活动反映并发展了审美关系,而且还力图理解审美话动和审美关系,不断从理论上概括自已的审美经验,逐渐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美学见解、审美思想。古人的美学见解、审美思想,不只较为集中地表现在诸如文论、诗话、乐论、词话、画论、曲  相似文献   

11.
"空灵"在道、佛、玄哲学思想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具有部分的一致性,它作为感性生命的直觉体悟,不仅是主体虚静心境的外在显现,更是主体对隐逸自由的精神诉求。"空灵"既是一种艺术形态,又是一种审美境界。它在生成之时,便凝结着中国古人继往开来的审美趣味和生命意识,是主体在审美观照中所获得的一种超时空的审美体验,进而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2.
元稹不仅是中唐极负声誉的诗人,而且是传奇小说的创作高手,他的《莺莺传》不仅在当时就引起轰动,而且影响远播后世。以它为蓝本的改编作品以不同的文艺形式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道独特的景致,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围绕《莺莺传》的创作动机、人物原型、写作时间、审美价值、艺术成就等问题展开的长期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悬浮在小说中的仍有一些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不能尽然消释,还有待于转换视角进行新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宫廷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作为为清代统治者服务的机构,其发展与院体派有着功能相同的特征。文章对17~18世纪欧洲绘画影响我国清代宫廷绘画的原因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论证。结果表明,在欧风影响下,虽然清宫廷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所谓"中西合璧"的特征,这种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中西艺术文化交流仅仅局限在深宫之内,没有影响到当时整个中国美术界的发展,此时的清宫廷画师的欧洲传教士们的作品仍然迎合了中国绘画的主流文化思想。这些包含欧风的宫廷绘画作品,是在运用油画技巧和材料表现中国画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14.
1699年,意大利世俗画家乔凡尼.杰拉蒂尼随十多名传教士抵达广东,后入值内廷成为宫廷画家,此后近100年时间不断有传教士画家进入宫廷服务,开启了中国清代宫廷西洋风绘画发展的黄金时期。传教士和皇权控制下的宫廷画院结缘是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作用的结果,双方隐含其中的目的似乎与艺术本身没有多大关联:传教士需要得到朝廷承认,让自己的传教活动合法化,提升教会在华地位。皇帝对西方数学、地理、历法等成就感兴趣,需要传教士为朝廷贡献这方面才智。由于焦点透视法“合乎数理”,西方美术也被当作技术引进到朝廷绘画中,为皇帝绘制歌功颂德的“战功图”以及帝后大臣肖像。上述二者的结合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带来双方共赢的效果。但作为中西合璧的艺术,表面上风光一时的宫廷洋风画真实的存在状态却相当尴尬。1、传教士影响下宫廷绘画的新局面a,传授西画技法。意大利画家乔凡尼.杰拉蒂尼进入宫廷供职后曾经教中国画家学习西画技法。此阶段西方传教士画家教授给中国宫廷画家的应该以油画技法和透视学内容为主,因为皇帝们不能欣赏原汁原味的油画,而更欣赏绘画中合乎数理的因素。这一传统在康乾盛世时期得以保持,继杰拉蒂尼之后的宫廷洋画师如郎世宁等优秀者都带过中国学生。b,与中国画家...  相似文献   

15.
苏轼文人集团是一个以苏轼为中心,“苏门六君子”及李公麟、米芾等书画艺术家为主体的文士集团.他们的艺术思想直接影响到北宋元祐以后的书画风气和艺术批评.其“士人画”的艺术思想,“以诗为画”的艺术追求甚至突破士人书画的界限影响到院体绘画,《宣和画谱》作为北宋宫廷主持修撰的重要艺术批评资料,虽然因政治因素没有直接收录苏轼等人,其艺术观点却深受苏轼文人集团艺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戏曲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综合。它源远流长,是在诗、词、歌、赋、曲、技以及绘画、书法等其它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之为“国宝”。它不仅在艺术上是成熟、完善的,而且充满了民族精神,是中国古典美学之集大成者。它所特有的美学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理想,而这种审美趣味的形式,又和先秦的哲学思想、中国古典美学的原则有着极为密切的、深远的渊源关系。它淡远馨香,沁人心脾。它游刃自如,处处体现着辩证的哲理。“虚实”、“刚柔”、“浓淡”、“繁简”两个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因素常常以最佳状态和谐统一于艺术整体之中。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父范”教育思想,是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出发,为子孙后代的健康发展着想,针对当时在生和教两个方面存在的旧观念及其造成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其中内含着优生和优育的宝贵思想,是鲁迅革命思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当时,而且对现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敦煌曲子词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艺术表征、民俗事象的一种文学载体,它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内容,诸如信仰民俗、婚姻民俗、服饰民俗、岁时节令民俗、游艺娱乐民俗等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思想信念、审美趣味以及价值观念。由此可以论定:敦煌曲子词不仅是早期民间词的渊薮,而且是唐代民俗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宋代宫廷画院的整体水平比明代要高,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复杂。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宋明两代宫廷画院的职官制度、画家的升迁状况和画家的待遇,认为宫廷画家水平受此因素的影响很大。宋代的职官待遇比明代更系统,对画家更有保障,所以更能吸引高水平画家到宫廷画院任职,从而提高画院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年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山东木板年画作为中国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蕴。作为民间艺术形态之一的木板年画,沉淀了历史的记忆和传统文化内涵,积蓄着民间记忆和生活本真。基于历史、地理、人文等独特的因素,山东木版年画在题材和内容上不仅深深镌刻着山东人民的审美趣味,也有较高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保存了珍贵的民间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