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兰迪是一位天才的意大利艺术家,被人们称为是“那个画一排瓶子的意大利画家”,他的作品经久不衰,像酒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纯美,尤其是他的那些瓶瓶罐罐更具有代表性,画中的沉稳、寂静、清新宛如世外桃源。本文把莫兰迪静物画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来对莫兰迪的生活、艺术状态、绘画风格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自己对莫兰迪绘画的艺术认识。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画家莫兰迪是艺术探索之路上一位真正的思想者,他以教徒般的热忱投身于单一的绘画主题,以他的方式诠释着他对这个可见世界的感悟。在西方,评论界曾经把他看作一个保守主义画家,一个有着意大利文化品位的地方主义者,一个缺少时代感的典型。20世纪末,莫兰迪的绘画艺术被重新审视,他作为一个艺术革新者的价值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对于从事油画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的名字毫不陌生,人们往往是将他的名字与他画的瓶瓶罐罐联系在一起。莫兰迪在一个极为普通的物质视域中津津乐道地追求一生,从未有感觉枯燥和无奈。当我们今天静心去观看其尺幅不大的作品时,仍会感动、吸引并引发震撼。莫兰迪到底在追求什么?又是为何使我们深深着迷?在这里,它涉及到一个画家眼睛,直面一个客体的视觉之思。这是我们研究莫兰迪绘画艺术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各种流派此起彼伏的20世纪,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混乱统辖着艺术。意大利画家乔尔乔·莫兰迪以他特有的艺术语言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幽雅、宁静、文质彬彬乃至含蓄,以完全纯净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解读莫兰迪的绘画作品,学习他对艺术的态度及创作意图,我们或许能收获一些启发和对艺术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5.
美术史特别是西方美术史在印象派之后,由于对绘画自身独立性的强调,题材的意义被大大地削弱了。但这并不等于说,题材对一个画家来说毫无意义了。但为什么有些画家或几乎只画风景,或几乎只画人物呢?更为典型的是莫兰迪,  相似文献   

6.
乔尔乔·莫兰迪是20世纪欧州极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直到现在其作品在我国仍然受到众多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青睐。莫兰迪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作品独特风格的艺术魅力与人文关怀同东方精神和襌意不谋而和是莫兰迪作品产生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先驱,通过在意大利游历中对西洋绘画艺术历史发展的思考,以及对中国画的整理分析,他认识到西洋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西美术融合的必要,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合中西为大家”的主张,极力呼吁中国画的变革,期望在新的时代出现新的绘画形式、新的创造者。他的国画变革观形成于民族危亡的动荡时期,着眼于变革创新的精神,与其变法思想紧密相联,反映出当时有代表性的西洋观,表现出一种较开放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8.
威尼斯画派(VenetlanSchool)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艺术画派,在16世纪达于极盛。此地艺术家的作品长于用色彩表现光色交融的田园风光以及强调官能性的女性裸体,尤以诗意画(poesie)这一主题最能代表威尼斯画派的特色。从主题、风格诸角度对诗意画进行读解,探寻诗意画的发轫与演变。以威尼斯画派代表性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的作品为例,重点阐释分析该类型绘画的形式语言特征,井兼以社会学的视角考察16世纪的威尼斯社会文化,论证威尼斯贵族的艺术趣味与威城宽松的社会氛围如何影响诗意画的审美走向,从而揭示威尼斯艺术家藉诗意画这一类型进行的艺术探索影响了17世纪之后的西方绘画艺术并孕育了现代绘画的形式主义观念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郎世宁,意大利米兰人,康熙年间来到中国,因他擅长绘画遂成为宫廷画家。能运用中国绘画工具画山水、人物、花鸟、尤擅画马,创立中西混合风格。 珐琅是一种较软的玻璃料,若在里面加上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并用油调和便成为珐琅彩。康熙皇帝十分醉心于欧洲的珐琅画,故令其在瓷胎上以珐琅绘画,一次烧成瓷胎,再烘烤彩画,称“瓷胎画珐琅”。  相似文献   

10.
赵佶的书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佶作为导致国家倾覆的皇帝 ,在政治上是失败者 ,但是他酷好艺术 ,精研绘画、书法 ,花鸟画、瘦金书独步天下 ,更为可贵的是 ,他将绘画与书法、诗歌合为一体 ,形成了一种画境、书法之美、诗歌之境交融的艺术境界 ,创作出不可多得的传世佳品 ;他还改革画院与“画学” ,领导画家创作 ,促进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潘颖颖 《南都学坛》2012,32(5):135-136
<正>一、手绘效果图的历史溯源手绘效果图是由西方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画演变而来的。建筑画出现于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1670年成立的意大利圣.路卡学会对建筑画技法、风格的形成、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促使建筑画开始走向规范化。自16世纪起建筑设计的中心逐渐由意大利转移到法国,在意大利建筑设计和建筑画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19世纪法国学院派绘画风格。19世纪后期法国的建筑画发  相似文献   

12.
“散文画”是叶圣陶在论孙福熙作品时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他说:“孙福熙君的《赴法途中漫画》可称为‘散文画’,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作品.孙君那篇文章随意取所见,用画家的手段表现出来,而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情思.”在这里,叶圣陶阐明了“散文画”的基本特征是“以文作画”,即在文学创作中,取一种综合的美学观念,借用绘画艺术的技法来抒情写意叙事,而不是刻板地摹写生活.叶圣陶的这一理论概括,为现代文学追求画意画境开了理论先河.尔后,丰子恺专门写了《文学与绘画》一书大力提倡“绘画与文学握手“,“绘画美与文学美的综合”.不仅如此,他还从中国诗、画发展史中究本探源,寻求文学与绘画相互交流的具体途径.郭沫若则从艺术的共同本质明确地引申出:“小说我说它是用文字表现的绘画.”由此可见,“散文画”与“综合美”的美学倡导,为小说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小说家自  相似文献   

13.
老舍与绘画     
老舍爱画。他爱看画,爱积藏画,爱交画家朋友,爱看画展,爱发表观画感。从他与绘画有关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不但是画家的知音、诤友,更是一位高水平的绘画鉴赏批评家。老舍的人格和他对绘画的见解事实上影响了一代画人。  相似文献   

14.
饮誉海内外的绘画大师阳太阳老先生已年近百岁华诞,可这位身居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老先生,有时还拿起笔来欣然作画,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不已。从各个方面来看,阳老身上显现出来的,不仅是热爱绘画的高雅诗情画意,而且还体现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桂林的高尚情怀。阳太阳的绘画艺术,从美学上看,其优美的情意是层出不穷的,无论是造型构图,还是色彩幽稚都为人们所赞赏。评论他的画的艺术评论家对这些都谈得很多,我在这里就谈谈他作品中那些美不胜收的诗意。一看到他的画,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水彩画,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诗的意趣。阳老不仅热爱绘画,还十分热爱诗  相似文献   

15.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不仅是借禅论画,其中还包含着他基于禅学修养而对绘画一种的特殊理解和对画品的特殊要求。他是在泯灭能所的当下真实意义上理解绘画的,要求画中的境界是当下所现的自在之境一念普现的无妄乐境。南宗绘画展现了当下真实意,是“一”,所以合乎画道;北宗绘画不能展现当下真实意,是“二”,所以不合画道。他要求的画品是无冲突、无对立的天真烂漫。  相似文献   

16.
忠实于现实,把生活的真实面貌及其发展趋势如实地加以艺术再现,是现实主义艺术最重要的原则。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优秀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述,表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艺术观。渥伦斯奇同安娜旅居意大利时曾一度醉心于绘画,他为安娜精心地绘制了一幅身穿意大利服饰的肖像,“这幅肖像,他和所有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人画是融画诗书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突破了绘画艺术的单一模式 ,呈现的是多种艺术的综合 ,是集众美于一体的艺术。文人画家从一开始就把人、自然放在同一层面观照 ,以追求他们生命感动的全一性和内在性。画诗书印一体化 ,正是他们追求完美的审美理想的物化、对象化。从这一观点审视 ,文人画的构成不是画诗书印诸形式的简单相加 ,而是哲学、文学、艺术的有机融合。画诗书印一体化实属绘画艺术的非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唐代不仅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且也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其中尤以绘画和诗歌关系至密,不少诗人写了一些优秀的咏画、题画诗,这些诗篇是唐代诗坛上鲜艳芬芳的奇葩。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十分欢喜绘画珍品,对绘画艺术有很高的鉴赏力,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他都加以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是我国的民族绘画艺术中的精华,与西画相比,有其独特的个性,她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性绘画形式,正因为有了这一特性,才使她成为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通过对“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具体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民族绘画的文化精神,也能更好地区分中西绘画的差异,读者能从中体味到形成这一独特绘画形式的根源: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线条艺术是构成中国绘画最重要的一种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造型之骨。我们要通过研究线的艺术,使得我们对线条艺术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也使得我们能更深理解中国绘画。本文通过三部分论述,首先从中国画线条艺术的起源和含义的论述,让我们对线条艺术有个系统地了解。第二部分通过实践、参考资料、绘画分析和对比,从中体会和感受线条的特征、用法、表现形式、线条艺术的美感。最后从中国画的写意造型入手,对线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