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蹈艺术有着极强的文化功能,且在当代社会有比较充分的展现。对舞蹈文化的正确评价,应当认可文化经典价值。舞蹈艺术的生命活力由文化境界所决定。  相似文献   

2.
舞蹈艺术起源于民间,一开始就有广泛的群众性.群众舞蹈文化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群众舞蹈是群众文化当中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繁荣群众舞蹈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舞蹈与宗教的关系紧密并历史久远,原始宗教崇拜与原生态舞蹈在"万物有灵"的图腾崇拜中,相互依赖与共生,原生态舞蹈又在原始宗教崇拜的演变中逐渐地摆脱功利和实用而发展成熟。现在,导致原生态舞蹈发生的种种因素,虽经漫长的发展历程却并未消失,原始宗教崇拜演变的影响也并未终止,而是深深地积淀在当代的舞蹈文化艺术中,并对舞蹈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着潜在而巨大的影响。坚持用唯物史观分析和研究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了解舞蹈文化艺术历史的进程及其发展规律,更好地认识其今天的发展现状,继承和发扬各民族优秀的舞蹈文化艺术遗产,探求人类精神文明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创意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将创意的本意表达给观众,是推动舞蹈走向大众,走向世界的前进动力。基于创意的视角将舞蹈的教育文化与艺术价值做一个取向研究,从大众的审美观、创意题材的选定、现代技术的发展等多方面的角度去分析当前中国的舞蹈艺术在创意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有助于我们完善舞蹈体系的整体架构,并为舞蹈的理论实践作基础。视觉舞蹈的文化要以创意的实现为基础,打破常规的舞蹈发展模式,这是一次新的文化发现。要将视觉文化舞蹈融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让舞蹈成为全民式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5.
花鼓灯歌舞艺术是中国汉民族民间歌舞艺术重要品类。兼具舞蹈、灯歌、锣鼓与后场小戏表演等诸种表演样态。从历史学、民族音乐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解读花鼓灯歌舞艺术的文化历史起源、文化结构解析、文化定位研究及其当下意义,对花鼓灯歌舞艺术进行文化信息梳理,确定其区域文化坐标。  相似文献   

6.
民间舞蹈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 ,民间舞蹈寓于民俗文化之中。民间舞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 ;民间风俗又为民间舞蹈增添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并提供了内容、气氛以及广阔的传承和发展空间。看一个舞蹈 ,了解一个民族。民族文化像一个纽带 ,将舞蹈艺术与民间风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使舞蹈艺术与民俗文化互相渗透 ,互为依托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龟兹灿烂的文化,既反映了原始古老的龟兹民族艺术,也反映了外来艺术影响的多元化。西域乐舞中以龟兹艺术最具代表性,其舞蹈如习俗舞、面具舞、模拟舞、道具舞等与中原舞蹈源渊流长。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对于舞蹈创作具有重大影响,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富于创新,舞蹈艺术才能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9.
新疆兵团戏曲艺术在新疆特定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发展、衍变,独特的地域文化使得新疆戏曲艺术具有区别于内地戏曲艺术的鲜明个性,在剧作思想上注重展现边疆各民族的善良淳朴个性以及独特的文化生活,进而宣扬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理念;在音乐、表演程式、舞蹈、舞美等艺术表现方式上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兼容并蓄,传统戏曲艺术在文化认同理念的导引下,对西域文化及风情展示亦成为戏曲艺术在实现新疆化过程中与时俱进的革新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0.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拉祜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其悠久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为流传的芦笙舞、摆舞、跳歌等舞蹈,是拉祜族社会生活中一种较为集中的文化体现。拉祜族舞蹈集宗教、礼仪、娱乐、艺术为一体,每一个舞蹈所表现的形式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舞蹈是"艺术之母",按作用与目的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舞蹈艺术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一体,内涵及外延随舞蹈种类的丰富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充实和发展。舞蹈艺术具有传情性、动作性、综合性、节奏性及造型性特征,对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及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延边大学舞蹈学科始建于1957年。历经50年来的专业艺术教育探索和积累,建构了以朝鲜民族舞蹈为主体,中西方舞蹈为两翼,多元舞蹈文化相融合的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舞蹈教学体系;形成了以中专教育为基础、本科教育为核心、研究生教育为引领的民族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大批民族舞蹈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锡伯族人们能歌善舞,舞蹈风格多种多样、舞姿形象生动,“贝伦”则是锡伯族民间舞蹈的总称。贝伦舞是锡伯族民间舞蹈的第一大种类,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短小精悍、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是古代舞蹈文化的遗存。为了使其在现代文化冲击下更为长久地传承下去,应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贝伦舞的独特魅力。为此,文章论述了锡伯族贝伦舞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文化和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5.
红水河流域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青蛙的故事传说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说明青蛙对壮族先民曾经有过的心理价值和审美价值比其实用价值更大。红水河乃至整个壮族地区对蛙的崇拜其实是壮民族生存文化的具象性思维,而舞蹈、铜鼓艺术形式则是壮民族对生存文化的审美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舞蹈的文化生态思考--从《云南映象》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萍的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在给观众带来舞蹈盛宴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民族舞蹈的文化生态思考。中国民族舞蹈要走出尴尬境地,必须迈出三大步:第一,发掘原生态资源,满足精神回归的审美需求;第二,演绎人性文化,营造自然和谐的审美绿洲;第三,解读消费文化,拓展循环互动的艺术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7.
大秦鼓舞蹈是一种起源于闽南地区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兼具闽南文化与温岭本土文化的特点.与其他民族舞蹈相比,大秦鼓舞蹈因具有怪诞的装扮、扭捏的舞蹈动作以及富有喜剧效果的表演等特点而深受舞蹈的喜爱.设计师可以将大秦鼓舞蹈中的造型元素融入到现代动画设计之中,如围绕大秦鼓舞蹈创设动画主题,提取大秦鼓舞蹈人物造型元素,创新大秦鼓舞蹈动作表演元素,借鉴大秦鼓舞蹈色彩搭配方式等,这不仅能丰富动画表现方式,还能借助动画实现大秦鼓舞蹈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舞蹈的发展有了重大影响,舞蹈开始了"知识化"。舞蹈是一种综合性艺术,舞蹈编导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支撑难以创造出精品舞蹈,舞者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也不能精准地演绎舞蹈作品。当今的舞蹈艺术家们应当引导社会大众对舞蹈艺术树立更正确的认识,让民众能够给舞蹈艺术一个更高更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东方舞蹈艺术必须背靠着民族文化的坚实基石,并坚持用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建构我们本土的现代舞蹈艺术,才能使东方舞蹈艺术立于世界舞蹈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20.
维吾尔族在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舞蹈在艺术和文化上都有着较高的美学价值,探讨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价值,对于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价值首先表现为,它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民族情感和文化心理的艺术再现;其次,维吾尔族舞蹈还表现为一种文化价值;再次,维吾尔族舞蹈表现了它的自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