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小调第六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一生创作生活的总结。本文剖析了《b小调第六交响曲》的创作历程和该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作曲家借助古典和现代创作技法的融合,完美展现了前苏联人民与法西斯英勇斗争的历史场景,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人类钢琴音乐史上的不朽篇章。在阐述《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和作品主题的基础上,结合钢琴创作理论,从实现古典和声与现代和声的统一,展示出明快流畅的抒情风格旋律,对20世纪作曲技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朱权的戏曲创作与理论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朱权的戏曲创作和理论作了较全面的描述和评价,并提出了若干新见。第一部分评析其戏曲创作,认为其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创作宗主儒家观念,后期创作弘扬道家教义,但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现存《卓文君私奔相如》和《冲漠子》既分别代表了前后期不同的创作取向,在思想与艺术上也各具有一定价值。第三部分审视其《太和正音谱》,认为它在中国戏剧学史上的贡献有四:一是戏曲观念的鼎新,二是理论范畴的创设,三是系统批评的展开,四是理论形态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按照美术专业的教学大纲所设定的课程要求,美术专业的毕业创作安排在专科的第六学期和本科的第八学期进行.但是,这个学期临近毕业,学生找工作、选去向,精力分散,一般都没有心思进行毕业创作,不可能将全部的时间投入其中.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本文提出在专科的第五学期和本科的第七学期,将相关课程整合集中进行"预习创作",实际上是将创作课程提前半学期进行,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证实了"预习创作"之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第六代"的电影活动勾勒出一幅过于复杂的银幕图景,统一的称谓之下是难以遮掩的创作裂隙:第六代的电影实践除了高调的艺术探索外,也不乏商业电影的制作。在电影产业发展、商业电影创作成为实践、研究热点的语境下,从商业性的视角重估第六代的电影创作,剖析他们通过对现实矛盾的回避和虚假解决、提供消费符号、模式化的生产方式等创作策略所体现的大众文化机制,也许比阳春白雪的艺术评鉴更合时宜。同时对"第六代"电影创作的商业之翼的描摹,不仅丰富了第六代的银幕身影,更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萧军是“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第三代》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作为鲁迅弟子,萧军创作深受其影响。与鲁迅相识相交时,萧军仅是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没有形成成熟完备的技巧与风格,创作上有着较强的可塑性,鲁迅巨大的人格精神魅力和具体入微的指导,对萧军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代表作《第三代》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不乏“鲁迅式”的闪光。  相似文献   

7.
禅宗精神构成了第三代诗人创作的重要思想来源。禅宗的人生哲学、自然审美意识以及艺术思维和表达方式给予了第三代诗人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与启迪。他们的创作有时几乎直接接近了禅所追求的意蕴和"道体"。在重视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对个体生存超旷状态的体验上,以及以寂寞虚静的心灵对待日常生活与外在自然方面,第三代诗人与禅宗几乎达到了共识。  相似文献   

8.
王建中创作的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他创作的五首陕北民歌钢琴曲中最出色的一首。整个作品由复三部曲式构成,第一部分采用了民族调式商调式写作,第二部分由变奏曲式写成,第三部分用了动力型的再现手法。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是织体、和声运用、情绪表现上的细腻。  相似文献   

9.
“第五代”的命名具有新历史主义特征,在整合中国电影文化地形图的同时完成了“第六代”导演命名的修辞预设。第五代电影的空间美学激生出第六代的创作冲动,却反向促使后者有意淡化线性历史的叙事惯性。第六代电影的“小众”化特色遭到市场冷遇,引发了第六代导演创作转型后产业应对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先锋派代表作家余华的创作生涯经历了两次明显的转变,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从先锋创作向传统现实主义的回归,第二次则是进入新世纪后,即《兄弟》《第七天》创作时期,由现实主义向现代写实主义的逐渐过渡.余华在不同的创作阶段显示出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在他"迂回式"的创作之路中,有一条主线将他各时期所做的不同尝试一以贯之,这条主线即"接近真实"的创作原则,余华的转变、坚守和突围都是为了更加自由地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五四时期是郭沫若创作的第一个高涨期,以诗集《女神》为代表,那么,抗战时期则是郭沫若创作的第二个高涨期,以六部历史剧为标志。特别是历史剧《屈原》,更是郭沫若史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柴科夫斯基把内心精神转化为具体音响形态的最重要的运作轴心。本文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在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肖邦所创作的具有古典音乐特征的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第4号)中,他已经有突破传统奏鸣曲式结构公式的趋向。这首织体清晰、技巧流利的奏鸣曲,为肖邦后来奏鸣曲体裁创作上的突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肖邦是一位大胆的改革者。  相似文献   

14.
《大秦帝国》的出现,是中国文学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可喜征兆,是中华民族走向新世纪文艺复兴之路的绿色信号。此观点基于以下六点理由:第一,选材新颖、丰厚、广阔。《大秦帝国》表现的产生中国原生文明的春秋战国和秦帝国时代,是炎黄子孙心目中的一片圣土。第二,作家具有执着于文学创作的精神。第三,作家思想解放,敢于冲破历史形成的关于秦帝国和秦始皇的迷雾遮帐、走出历史的误区。第四,自由与创新是文学的灵魂,作家突破了文学创作的清规戒律。第五,创作与批评的互动。第六,《大秦帝国》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对老舍抗战剧作进行剖析。第一部分论述老舍抗战剧作是忠实于客观现实的创作尝试,讲求真实地再现生活。第二部分论述老舍抗战剧作的人物塑造的现实主义典型化原则,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三部分论述老舍抗战剧作的重客观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老舍的抗战剧作为他在解放后的话剧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14,(9):64-64
有许多作曲家从自然界中找到了创作灵感,例如路德维希·冯·贝多芬1808年创作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曲中有小溪流水、鸟儿鸣叫和雷鸣电闪的章节:1924年奥托里诺·雷思毕基创作的交响曲《罗马之松》中,记录了夜莺的鸣啭声。  相似文献   

17.
试论唐代游侠诗创作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游侠诗创作的繁荣局面 ,首先得益于时代的造化。其次是唐代诗人需要借助游侠的英雄形象 ,抒发自己报效国家 ,立功边陲的豪情壮志。第三 ,唐代诗人普遍具有漫游经历 ,容易使他们滋生侠义精神。第四 ,唐代诗人纷纷投入游侠诗的创作 ,与他们自身的任侠性格与崇侠情结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历史小说是五四文化转型与历史观念革命的产物。其时引人注目的历史小说仅有数篇。这些作品多出自名家之手,体现了上述作家的历史观念与文学追求,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广阔的艺术空间,在历史小说创作的若干重要问题上,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对源文本进行反讽和戏谑地模仿和改写的文学体裁和创作形式,戏拟在西方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创作传统。戏拟创作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颇为繁盛,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或体裁:模仿史诗、萨提尔戏剧和旧喜剧。作为西方文学史上戏拟创作的初创期和第一个繁盛期,古希腊戏拟创作呈现出与其他时代明显不同的特点。戏拟是古希腊文学中重要的创作形式,它作为当时史诗、悲剧等崇高体裁创作的纠正、补充和制衡性力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文学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伯尔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到60年代,第三个时期──1963年以后.《莱尼和他们》是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仅从该作品可知,伯尔创作的思想内容主要在于:批判宗教的虚伪、反动,谴责战争的残酷、罪恶;其创作艺术特色表现在:一是常以"我"来叙述观察问题,具有逼真动人的美学效果,二是运用了讽刺对比艺术技巧,三是采用了纪实体小说的报导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