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式交通对近代宝鸡城市发展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式交通在晚清传入我国之后,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探索新式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运用档案及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宝鸡地区近代新式交通的发展。认为新式交通改变了城市战略枢纽地位;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带动城市建设的发展。这种“因路而生”、“因战而兴”的城市呈现出明显的迅速成形和高速增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为历史上的"浙东望郡"——宁波,自近代开埠以来便开始现代化的历程,这其中交通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以轮船、火车、汽车为代表的新式交通逐次引入,深刻改变了宁波社会经济的面貌。新式交通建设伴随着城市空间扩展、布局演变以及人们时空观的改变,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发展旅游业对于推动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经济发展的意义,提出发展新亚欧大陆桥经济旅游,要优先建设多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发展的支撑条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树立"大旅游"观念,注重点、线、面相结合,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的文化旅游品位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发展旅游业对于推动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经济发展的意义,提出发展新亚欧大陆桥经济旅游,要优先建设多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发展的支撑条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树立"大旅游"观念,注重点、线、面相结合,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的文化旅游品位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旅游交通建设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质量,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文章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分析了交通路网条件的改善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针对交通建设为旅游开发带来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甘肃省为研究对象,以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为目标,从旅游产业的规模、国际化、景区通达性、旅游需求、区域支撑和旅游资源等6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5、2010和2015年数据,运用熵值TOPSIS法和纳尔逊分类法对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10年来甘肃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上提升,地区差异扩大;2)旅游业态单一,对传统旅游资源的依赖性强;3)旅游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提高;4)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限制性降低;5)兰州、酒泉和天水的核心作用增强。最后,从交通基础设施、品牌创新、产品研发方面,提出了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空间维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若要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探索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以空间维视角为-切入点,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旅游空间布局,可以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依据鄂西圈旅游资源赋存情况、旅游交通发展状况及旅游地的功能等条件,鄂西圈可以构建为"三心、三轴、三圈"的旅游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8.
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尤其以"三曹"为典型代表的建安文学以及以华佗故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中外驰名,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并未完全挖掘出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造成亳州的旅游产业收入在全省排名持续落后.导致目前亳州市旅游业发展落后的因素有交通区位的暂时不利地位以及整体旅游产业创新观念不够等.建议亳州市通过创新旅游产业发展观念、系统规划旅游景区、完善旅游服务以及培养旅游人才等策略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9.
广西与湖南接壤,交通联系条件好,两省区在资源秉赋、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发展走向等方面有着许多可取长补短的"互补"之处,也有着许多可叠合强化、相得益彰的"共生"之处.两省区工业及旅游业方面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交通联系、可互补共生的区位优势、丰富且可互补共生的农副产品工业原料资源、可合作开发和互补共生的矿产与水能资源、可互补共生的旅游业合作发展条件等合作发展条件.两省区合作发展的主要思路应是第一,完善湘桂交通联系主渠道并充分利用湘桂区位优势及其组合功能以更好地获取外部资源与外部市场;第二,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强传统工业优势互补整合与跨区域重组方面的合作;第三,通过建立区域旅游经济协调机构与相应协调机制,共同开发更多新的旅游产品--区域旅游主题和旅游线路,以及加强湘桂两省区旅游配套服务产业建设、增加旅游服务项目、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措施来推动两省区旅游业的全面合作,走联动发展之路;第四,应充分利用广西拥有的各种优惠政策,合作开发、共享广西的"政策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0.
河南旅游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但交通滞后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开发建设,认真研究河南旅游交通的发展已迫在眉睫。首先剖析旅游交通的内涵和意义,接着分析了河南旅游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河南旅游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交通改善是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传统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及其整合,为研究区域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范式。武陵山片区交通网络节点上发育出6个显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张家界旅游集聚区、怀化旅游集聚区、凤凰-吉首-永顺旅游集聚区、恩施旅游集聚区、黔江-武隆旅游集聚区、铜仁旅游集聚区。从机理和路径解释:首先,区域交通发展对传统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中作为源区域因子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产生影响,导致了初始的旅游产业集聚;然后,时空距离和感知距离被进一步压缩,影响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中的金钱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以及空间成本,深层次改善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未来,要依托交通集散枢纽,建设立体化、层次化的交通网络,以及统一的无障碍交通导向政策,以实现旅游产业集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东陇海产业带区域旅游资源特征、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东陇海产业带区域具有空间整体性、文化同源性、资源互补性、交通便利性等基础条件。目前,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时机成熟,应确立"政府引导,规划保障,企业连锁,协会沟通"的开发体系和"区内组合、区间联袂"的开发模式,不断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全域旅游作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新疆全面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了契机。该文在剖析全域旅游概念及其相关研究,分析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以全域旅游的视角结合产业融合理论及"旅游+"思维,提出全力促进旅游与交通融合,继续加强科旅融合,加强旅游要素重组融合,强化旅游产业延伸融合,重视文旅融合,深化旅游兵地融合,增加旅游精品线路,重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等新疆旅游产业融合开发路径及措施,以推进新疆全域旅游发展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关中地区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关联着关天经济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然而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经济效益不佳、旅游体验不足、市场营销不够、旅游交通不畅和文化特色不显是制约关中地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以科学规划,形成大旅游圈;优化交通,建设旅游直达专线;更新观念,打造知名旅游品牌;打破旧局,探索全域旅游模式;深挖内涵,增加旅游吸引力来破解关中地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快关中地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沪杭铁路是民国时期沟通沪、嘉、杭地区的铁路枢纽,建成于1909年,是一条以客运业务为主的铁路。从1928年至抗战爆发前夕,由于社会环境相对平稳,沪杭铁路的客运业务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首先,沪杭铁路确立了以沿线广大贫苦劳工为客运主体的目标,满足了在那一历史时期下,农村贫民"进城求生"的需求;其次,沪杭铁路在1930年代中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客运业务改进,提升了出行的效率及安全性,充分体现了铁路交通的优势性;最后,在一系列的内外因素结合之下,沪杭铁路已然在区域交通竞争中拔得头筹,成为沪杭区域新式交通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6.
选取湘西自治州的县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湘西自治州交通建设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指数的测算,分析交通建设与旅游开发之间协调发展的水平。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各县市交通建设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指数均值偏低,且不同年份之间波动明显;吉首市、凤凰县、龙山县、花垣县等县市的交通建设和旅游开发速度发展不均衡,湘西自治州县市交通与旅游系统间发展协调度总体不高。湘西自治州发展交通建设应充分考虑旅游交通需求,完善对外旅游通道,构建州内旅游干线网络,提升景区连通度,完善景区旅游公路。  相似文献   

17.
以黄金周为单位的长假旅游通过集中休假的方式拉动消费,在改变国人休闲观念的同时,给交通、旅游部门带来了巨大压力,并造成长假前后消费萧条等问题。现拟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传统节日。从均衡理论来看,节日调整利大于弊。因此,应针对节日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求对策,引导假日旅游消费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0—2017年中国内地除西藏自治区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旅游发展水平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发展、旅游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正向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需要借助于旅游发展水平这一中介,该效应在多组分析时以东部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自下而上”的测算方法,测算2009—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省域旅游交通碳排放量,采用基尼系数及Tobit面板模型分别对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时空差异特征及驱动因素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省域旅游交通碳排放总体呈现逐步上升的发展态势,但碳排放类型分布不均衡,以中碳排放类型为主,其空间分布格局由“一边倒”发展为“两端高、中间低”的发展格局,总体区域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的发展态势,地区间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且该区域差异有继续加剧的趋势。此外,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和单位客运交通周转量对旅游交通碳排放有促进作用;而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单位GDP客运周转量及能源结构对旅游交通碳排放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交通改善是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传统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及其整合,为研究区域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范式。武陵山片区交通网络节点上发育出6个显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张家界旅游集聚区、怀化旅游集聚区、凤凰-吉首-永顺旅游集聚区、恩施旅游集聚区、黔江-武隆旅游集聚区、铜仁旅游集聚区。从机理和路径解释:首先,区域交通发展对传统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中作为源区域因子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产生影响,导致了初始的旅游产业集聚;然后,时空距离和感知距离被进一步压缩,影响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中的金钱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以及空间成本,深层次改善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未来,要依托交通集散枢纽,建设立体化、层次化的交通网络,以及统一的无障碍交通导向政策,以实现旅游产业集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