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化融合、文化扩散对文白异读产生的影响,认为文白异读是从词汇输入开始的,是词汇输入引起了词汇的替换,最后导致文白两种语音的出现.并由此认为文化融合、文化扩散正是现在汉语方言文白异读区域分布不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白异读是从词汇输入开始的,是词汇输入引起了词汇的替换,最后导致文白两种语音的出现。文化融合、文化扩散是现在汉语方言文白异读区域分布不均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汉语方言中的文白异读,通常表现为同一个字有文读音和白读音不同的读音。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湘阴方言的文白异读进行描写,主要从声母的文白异读、韵母的文白异读、声调的文白异读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4.
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语等级大纲》为基础,考察留学生汉语异读词读音情况。调查表明,中高级留学生异读词读音的难度排序几乎相同,并指出对文白异读类及语素义差别不大的异读词可以考虑从简、从便的简化原则,减轻学习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一、毕节方言的文白异读 1.0 近年来,毕节方言的文白异读已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见于刊载的有吴学宪的《贵州毕节方言的文白异读》(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2期)和汪平《<贵州毕节方言的文白异读>读后》(《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二文。由于吴文过于粗疏,文中错讹颇为不少,对毕节话中的文白异读的真正成因实际上缺乏基本的了解;汪文虽有所订正,但由于作者是根据他本人所知道的贵阳话来作的判断,对于了解毕节方言的文白异读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闽语的文白异读现象引人注目,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的地区方言材料出发著文探讨。论题搜集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字229个,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讨论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以期提供更多的闽语文白异读的材料,便于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闽语的文白异读现象引人注目,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的地区方言的角度著文探讨。论题搜集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字229个,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讨论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以期提供更多的闽语文白异读的材料,便于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虞西话"大"字异读现象的微观分析统计,指出"大"字异读分为文白异读和借词异读,此外,部分白读词还出现了新旧异读."大"字异读的内在规律是:第一,不同但相近的外来音经过音系自身的调整在受影响的方言中以一种音而不是数种音来表现;第二,外来音通过词汇扩散的形式渗透到本地音中;第三,语音转变遵循从外来词汇到本地一般词汇再到本地基本词汇的规律,在年龄分布上,有着从青年向中年、老年扩散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从常州话文白异读的主要类型和文白异读的主要特点两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常州话的文白异读现象。普通话中改变了古音而常州话仍保留了古音的字,在常州话中往往有文白异读的现象;书面色彩较重的词或新产生的词及外来词语往往说文读,反之则说白读。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描写了赣语与湘语交接地带的衡东高湖话的文白异读,并探讨了文白异读所透露出的语音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文白异读的处理上,《汉语大字典》“差”字的音义有以下两点不足:义项缺漏,例证与音项不合。通过几部字典的比较,指出当前字典里文白异读字处理上的不足:注音不统—。并指出:现在的文白异读字是个封闭的词群体,数量不多,宜标明<文><白>之别。  相似文献   

12.
文白异读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在对山西省孝义市西泉村方言语音调查的基础上,详细描写其文白异读的情况,并用叠置式音变理论来加以解释,我们发现西泉村方言文白异读呈现两种发展情况,就是原文读层的消失或萎缩和新文读层的产生,根据文白异读的竞争机制和语言发展的经济性原则,我们推测西泉村方言的语音系统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相似文献   

13.
河东方言归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在词汇方面有着一定的独特之处,尤其在部分亲属称谓方面。通过调查发现,河东方言的亲属称谓都有一定的来源依据,或从文献资料中找到例证,或依据文白异读辨析。  相似文献   

14.
福州话的文白异读,虽不及闽南话那样普遍、大量,然亦值得重视。据笔者初步调查统计,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汉语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单字三千六百多个中,福州话有文白异读的便有三百二十多个字,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弱。此类异读字,基本上是一个文读音对一个白读音,少数字也有二个以上白读音的。此一现象不仅福州话存在,属于福州话系统的闽东各地次方言土语也存在,只是语音形式不完全相同而已。福州话文白异读,对深入探寻福州话演变的历史层次,考察古闽语的分衍流变,乃至于上古音  相似文献   

15.
异读字是古今汉语中一个共存现象。本文从语言演变的角度论述了古今汉语异读字的成因、发展及规范等若干问题。破读、通假、古今字分化、古音沿袭、汉字简化、文白异读等是古今汉语异读字形成的主要原因,本人对某些异读字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总结出异读字演变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原音韵>两韵并收体现文白异读,文白差异促使白读音更快变化.入声韵的演化县不平衡的,元代"中原之音"的部分入声韵(白读音)已率先舒化.  相似文献   

17.
新宁方言属典型老湘语中娄邵片的邵武小片。这种极具老湘语特色的新宁方言,有其突出且复杂的文白异读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宁方言属典型老湘语中娄邵片的邵武小片。这种极具老湘语特色的新宁方言,有其突出且复杂的文白异读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展示子长方言语音面貌,本着一切以语言事实为准绳原则,通过田野调查与比较,描写了子长方言音系及特点,并列出主要的文白异读情况。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郫县方音中某些字的文白异读、少儿化现象、以及声韵调呈现出的特殊语音现象的分析,指出并论证了郫县方音中较为明显的存古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