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亡图存近代语境下,晚清知识女性开始涉足诸如游记、政论等原为男性把持的文学类别。《妇女时报》倡导女性"游历",并为女性游记提供言说平台,这在中国女报史上实为首次。细读这些女性游记文本,可见其蕴含的生活史和思想史双重价值:就旅行方式而言,知识女性已由传统社会随夫随父宦游转变为以求学、求职、休闲度假等为目的的"独自"旅行;更为重要的,旅行书写是在媒介叙事的公共属性之外,开创了一个具有私人色彩的言说空间,而知识女性在旅行叙事中所刻意彰显的民族国家意识、现代知识、文明、卫生的自我身份,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近代政治文化对女性日常生活及私人叙事的深度嵌入。  相似文献   

2.
刘超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4):44-46,56
在晚清十年的社会变革中,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熏陶和深入了解西方国家的吕海寰积极支持清政府的改革。他在教育、经济、军事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具有国家利益至上、以民为本、恪尽职守、维护没落的晚清统治诸多特点,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且对于促进清末新政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社会改革主张和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改革的风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晚清旅外游记生动详尽地记录了中国人最初对民族国家体系的想象与理解.结合安德森和梁启超的理论,笔者梳理出晚清旅外游记中呈现出来的民族国家想象和建构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阶段:一、民族国家体系的直观想象,包括世界地理图景的想象和民族差异与对等的体认;二、民族国家工业的想象,即对西方器物的体认;三、民族国家政治体制的想象,即对近代西方民主制的体认.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在云南游历、考察的西方人留下了大量文字,从中可以发现有关云南城市规模、职能、分布、形态变迁的轨迹。晚清的云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城市体系,由于开埠通商,城市的经济职能得到强化,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体现出近代化和外向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晚清戏曲创作中,时事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以宏大的内容和新变的特征,彰显了晚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文献的散佚和研究者的轻视,晚清时事剧的研究一直处于整理阶段,尚未对其有深层次的研究。晚清时事剧的内容涵盖广泛,题材丰富。与之前的时事剧相比,晚清时事剧在审美特征、语言等方面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晚清时事剧作为时代的文学,在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方面都承担了历史的使命,也是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文学中极为重要的一股潮流。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兴起,西方资本主义教育传入我国,推动了新式学堂的产生,触发了晚清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虽然晚清新式学堂对学生日常事务的某些方面仍采取封建式的管理,但在学生教育、培养和管理方面引进某些西方学校的相关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奠定了近代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雏形,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 ,由于西方列强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宗教侵略 ,激化了晚清的社会矛盾 ,加速了晚清乡村社会的变化 ,使乡村社会呈现出全面的危机。探讨晚清乡村社会的变化及其成因 ,对进一步研究中国社会的整体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1887年海外游历使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887年清政府通过考试选拔,派遣12名游历使分赴世界四大洲二十多个国家进行为期两年的游历考察。游历使们撰写了几十种外国调查研究报告和海外游记。这是19世纪80年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对中国人认识世界、学习西方、推动改革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有一定积极意义,可是国内至今尚未见对此事的专题研究。本文根据各种游历使著述及档案、报刊、日记等史料,对其进行初步的见证,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纽约时报》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有关中国的报道,全面呈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情况,并为读者建构了一个"落后"、"觉醒"的晚清中国形象。"落后"中国体现在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军事衰败和文化落后等方面;"觉醒"中国体现历史悠久及现代化改革方面取得初步进展等方面。《纽约时报》的晚清中国形象建构信守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立场,充满理性、人道的新闻精神,深刻影响了西方主流社会"中国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不少日本人基于各种目的来到中国西南考察游历,撰写了不少西南纪行或调查报告。《栈云峡雨日记》和《从人类学上看中国西南》是近代El本人西南纪行中独具特色的两本,分别由近代最早踏入西南大地的竹添光鸿和唯一一位以少数民族为调查中心的鸟居龙藏撰写,游记不仅为今天的西南近代史、西南少数民族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同时对研究近代日本的中国认知变迁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晚清举人龙绍讷的六首《榕城竹枝辞》中,首先描写晚清贵州苗侗社会的自然环境,然后涉及歌舞娱乐、饮食习惯、民族交流等几方面。既体现苗侗地区本来特色,也将晚清大变革背景下,苗侗地区经济文化的新发展体现出来,是研究晚清贵州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2.
论湘军集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军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是晚清社会中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从政治的角度,将湘军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来进行研究,不仅对研究湘军本身,而且对研究晚清政局亦大有裨益。文章探讨了湘军政治集团的形成及对晚清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清政治小说作家多分布于社会经济文化发达且率先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闽粤、江淅和湖广三地.一方面.他们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他们又接受了西方进步思想文化的影响.自觉地肩负起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使命.从事政治活动是晚清政治小说家主要的社会存在方式.小说创作不过是他们从事政治活动的一种手段,但却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并对后世文学创作政治化倾向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京师同文馆既是晚清外交走向近代化的产儿,也是晚清外交近代化的推动者.同文馆在对近代西方外交观念的传播,参与对西方的外交考察、驻外使领馆制度的完善以及对外交人员的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洋务运动的其他事业的命运一样,同文馆并没有改变晚清外交被宰割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立宪运动"是晚清兴起的社会改革运动,吴趼人的多部小说对其有充分描写。研读这些小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立宪运动的质疑、否定和超越,体悟到晚清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思索与选择。无论从特定视角描绘晚清社会思潮的变化与社会变革的画面,还是完整描述立宪运动带给国人的复杂感受、勾勒知识分子感悟立宪的心路历程等方面,吴趼人的小说创作均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散文发展到明朝末年,已进入衰微时期,可是此时的游记小品文却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独行文坛,另辟天地。本文主要分析了晚明游记小品文兴盛的原因,从内容、体制、语言等三方面探讨了晚明游记小品文的特点,并就其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游记创作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晚清政府的一再战败,加之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落后,促使从政府到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下定了全面向西方学习的决心,而派遣留学生出洋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作为担负着救国图强重任的留学生群体,他们受到了晚清小说家的热切关注,在他们的笔下,留学生群体大致分为三种:西方文化之传播使者,假学者形象和颓靡腐败者。新兴的留学生群体作为在晚清小说中出现的一种独特形象,以其群体代表性、典型性和文学开创性展现出特有的文学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其自身所遵循的价值体系,表现在对个体、国家与社会三个方面。但近代以降,由于国门洞开,西方价值观的不断涌入,晚清民初传统知识分子群体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两难,守旧与进步、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纠结,令知识分子群体进退维艰。  相似文献   

19.
张德彝是晚清重要的外交官,他幼年接受传统教育,青年入同文馆接受新式教育,曾先后八次到访西方各国。在此期间,他广泛地接触西方社会与文化,详细考察西方女性,逐渐从一个保守士人转变为批驳中国裹脚陋习、尊重女性的开明士人。但在对婚姻自由等女性主义运动的讨论中,他回到了保守的阵地中,体现出近代士人思想的保守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方面受到西方的冲击发生巨大的变革.中国传统的慈善救济事业在西方的影响下逐渐向近代化的慈善转变.本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探析了西方慈善救济事业向华传播的四种途径:晚清知识分子的著述、出洋使节的考察、来华传教士的介绍以及晚清报刊的传播.在西方慈善救济事业的影响下,不仅中国的慈善救济机构的种类、管理运作方式发生变化,而且慈善理念也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