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宁方言属典型老湘语中娄邵片的邵武小片。这种极具老湘语特色的新宁方言,有其突出且复杂的文白异读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湘语和老湘语是根据浊声母的有无对湘语进行的历史分类,是湘语的最早内部划分。新老湘语的历史分类与依据音韵特点的地理分布的湘语分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一种宏观的二分法,后者是一种微观的多分法,两种分类相得益彰。新湘语和老湘语之间的存古特点呈现出非平衡性,若干方言特点在二者之中犬牙交错。新湘语和老湘语的现状与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化都有关系,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黄桥方言属于老湘语。文章描述了黄桥方言的音系和主要特点,并给出了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4.
入湘三峡移民的迁徙对方言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湖南移民史进行了简单回顾以后,总结了人口迁徙对方言演变影响的若干因素,重点讨论了外在客观因素、人口个体因素、人口集体性对移民方言的影响,这些影响归根到底呈现出两种趋势:对原有方言的分化和保护。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入湘三峡移民的迁徙活动在影响其方言接触上的独特性:总数大,而分布时间、地点不集中;西南官话与新湘语、老湘语、赣语、西南官话的接触;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非自愿前提;多为农村移民;家族被分散。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背景(首次文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的方言大体可以分成老湘语、新湘语、西南官话和赣语四个类型。为把这四个模糊集体现为地理上的分区,台湾杨时逢先生根据三十年代在湖南七十五县进行方言调查的结果,选取十二项特征作为比较的基础,制成分区图,附在1974年出版的《湖南方言调查报告》后面,日本辻伸久先生又利用这一《报告》中的一项语言特征——古全浊声母在今湖南各地方言中的不同分化特点——进行分区。前一种方法使得分区显得支离破碎,后一种则过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6.
论湘语保存     
湘语是全国十大汉语方言之一,是湖南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方言。20世纪30年代至今,湘语保存的总体特点可概括如下:1.文字记录是主流;2.湘语音档是点缀;3.视频记录是空白。在湘语老派发音人尚存,湘语形态还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尽快着手进行数字化"湘语保存"的工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梳理已有湘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细致、科学的调查,遵循通用的技术规范,用多种技术手段把湘语的实际面貌记录下来,并利用数据库、网站、方言博物馆等方式进行长期有效的保存和展示。  相似文献   

7.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各大方言中的分化情况异常复杂,湘语的入声是所谓的"假入声",古入声字在湘语中的发展演变有着显著的特点.从湘语区选取了47个方言点,对今湘语入声的具体调值、调类情况,以及古入声字在今湘语中的分化做了一番探索性的调查研究,认为湘语的古入声字有三种分化形式:坚守型、中间型、四散型,并且以声母的清浊、古韵摄和今元音的长短为演变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混合形式是指语言中同质成分和异质成分的组合,是语言或者方言接触的结果。通过混合形式的研究,可以研究词源,推断方言接触历史、移民路线、方言传播的时间和方向。"腋窝"和"肘"在汉语方言中有多种词形,多数是不同方言词形混合而成。对"妯娌"的一些混合词形在湘语和赣语交界地区的分布的考察,可以判断湘语和赣语在这里的竞争和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9.
湘语大多数方言点中,表示“丢失”意义的词的语音历史地位是“澄母药韵”。根据这个词的音韵特点,结合这个词的意义来源、引申演变的分析,我们确定这个词的词源(本字)就是“着(著)”。“着(丢失)”在湘语内部的使用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外具有排他性,是湘语的一个特征词。虽然这个词在赣语的个别方言中存在,但是不影响大局,而且这个例外可以认为是方言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东安县位于湘桂交界处。对东安方言的归属,目前仍有值得讨论的地方。文章在全面比较东安话与西南官话、湘语的代表点的基础上,就东安话的语音特点和西南官话的划分标准作了一些讨论,说明了东安方言应是湘语的一支。  相似文献   

11.
湘西古丈县有一种分布范围不广且归属未明的汉语方言“死客话”。从其与周边湘语辰溆片的音韵特征比较看,“死客话”具有湘语的典型特征,应该划归湘语辰溆片。  相似文献   

12.
现代湘语语料显示,从历史词汇的观点而言湘语有一个层次来自六朝江东方言。有三个口语词汇可以证明上述推论:“渹”(凊)、“鼎”(铛)以及“侬”。“渹”(凊)、“鼎”(铛)出现于南朝宋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侬”则来自南朝时期的文人乐府及民间歌谣。现代湘语中或多或少保留了这三个六朝江东方言词。由此可见,东晋南朝的“吴语”不仅是现代吴语、闽语的前身,也可能是现代湘语的前身。  相似文献   

13.
辰溪方言是湘语与官语接壤地带的过渡型方言。辰溪方言多音节形容词的主要构词、构形方式有“A+B”偏正式等,较有特色的常用形容词360余条。  相似文献   

14.
将新胜"长沙话"同湘语长益片长沙话和湘语娄邵片双峰话、新化话进行语音、词汇的比较,可以看出它与后二者存在着相当的相似性和相通性;无论从历史来源还是从方言现状分析,新胜"长沙话"都应属于湘语而非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15.
湘语的历史     
战国时,楚国征服了湖南全境,楚人大量移民湖南。移民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即楚语,楚语是湘语的源头。楚语进入湖南,与湖南土著民所操的语言发生碰撞,形成了一种新的方言———南楚方言。南楚语形成以后,湖南地区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移民,南楚语受到移民语的侵入。到明清时期,近代湖南方言格局基本形成,湘语区产生。  相似文献   

16.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湘阴方言与湘语和赣语的代表方言长沙话和南昌话进行了对比,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声母从古全浊声母今读、非组和晓组合口字今读方面;韵母从阳声韵读鼻化韵、咸山摄开口三四等字韵母、咸摄开口一等字覃谈韵母、咸山摄合口一三四等字主要元音、深臻曾梗摄开口一二三等字韵母、宕江摄和梗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等几个方面;声调从调类、调型、调值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了湘阴方言与湘语、赣语的亲疏关系,认为湘阴方言接近长沙话,而不同于南昌话。即湘阴方言有较大的湘语因素,而极少赣语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的湘语分区中,双峰县被划入娄邵片,湘潭县被划入长益片。但是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行政区划与方言的同言线往往并不一致,双峰县荷叶镇的禾村话应该归入湘语长益片。  相似文献   

18.
湘语的确认经历了从单一标准到综合标准的发展过程。无论从共时的语音现状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湖南湘乡方言均应视为典型的湘方言。  相似文献   

19.
隆回 (雨山 )方言属于湘语区 ,隆回 (雨山 )方言音系 ,包括声母 2 7个 ,韵母 34个 ,声调 5个。该方言较多地保留了古音 ,声、韵、调各方面都具有很多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新化县是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的一个山区县,新化方言属老湘语娄邵片,新化境内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城区话、河东话、河西话。城区话分布于城关镇、燎原、西河镇、游家、南源等地;河西话分布于洋溪、炉观、水车、横阳、琅瑭等地;河东话分布于白溪、吉庆、田坪、圳上等地。本文对白溪话的音系进行了描写记录,以期达到大致了解新化河东话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