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出现。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不同的社会,这给德育提出了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发展的要求。德育功能将在坚持政治意识形态导向功能的同时趋向于强化育人、协调和发展等功能;同时将形成并推崇“主体—发展性”德育,这是中国现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2.
从臣民政治到公民政治——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政治是与臣民政治相对而言的,它反映了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当前应当大力培育市场经济,为公民政治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公民政治的过程中,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充分挖掘政府资源,逐步完善公民政治的制度和法律。此外,构建适宜的公民政治文化,大胆借鉴西方有益的公民政治形式,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公民政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摇蓝,它孕育着民主所需要的一切.在社会管理民主化、国家政治文明化的发展进程中,市民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强力支撑.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市民社会民主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既有其理论依据又有其现实条件.构建新市民社会,将给中国政治转型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使政治民主化由上而下的推进转为上下的双向建构和良性互动,并将塑造起健康完满的政治人格,高扬公民的政治主体性,创建丰富的社会资本,化解初露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的最初含义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所具有的智慧文化,启蒙思想家将它同理想社会构想相联系,用以表示人类历史进步,而政治文明的现代含义是以文化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民文化--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解析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从总体上讲是人类政治上所取得的进步成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发达的公民社会作为社会基础,同时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公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文明,它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它指引社会的发展方向,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并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促进人类的社会解放。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在我国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它的核心内容是公民积极、主动的政治参与 ,而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和舞台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古希腊罗马时代将政治、文明等概念与城邦、公民、伦理、制度、国家组织等密切联系起来,对后来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萌芽。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在政治的意义上,"文明"这一观念从文明与野蛮的对立、表示个人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在理性与公正基础上代表良好的风尚与高雅的市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进入近现代,在法权制度的框架下,西方资本主义创造了丰富的现代政治文明,奠定了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人民主权、代议制民主、分权与制衡、法治、政府职能有限、政党政治、政治监督、正当法律程序、违宪审查等一系列政治文明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与中国德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出现.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不同的社会,这给德育提出了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发展的要求.德育功能将在坚持政治意识形态导向功能的同时趋向于强化育人、协调和发展等功能;同时将形成并推崇"主体-发展性"德育,这是中国现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10.
一个城市的文明至少应当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构成的复杂社会系统工程。对于城市文明中任一子系统的生成乃至整个系统工程的运转,以现代公民伦理为核心的市民文明素质无疑都具有最基础的意义。从这一意义上说,公民伦理可以被视为现代城市文明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自1844年马克思在一篇读书笔记中使用“政治文明”一词到2001年初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使用“政治文明”的概念,时隔150余年。在此期间,既没有专门研究政治文明的著作问世,也没有深入探讨政治文明概念及其内涵的论文发表。  相似文献   

12.
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产生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做了系统的考察,认为民主政治的历史渊源、市民社会的社会基础、理性主义的政治文化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培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价值整体 ,其中 ,政治文明集中体现和标志着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是人类社会的政治进步状态和成果的集中反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以“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依法治国”作为分析框架,分析和解释了中国市民社会兴起后形成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分化与互动最终导致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出台。依法治国的推行,使我国法治思想发生了转变,那就是立足于“治理”而不是“统治”,立足于市民权利而不是国家权力,立足于社会而不是国家。当然,我国以依法治国为核心的政治文明还面临着困境,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来摆脱。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政治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核蕴藏于其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理想国的解构历程中,展现于其对人类未来政治文明理想的发展道路和实现前景的总体构建中,在批判以“政治解放”为标志的西方政治文明的最高表现形态中,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政治理想是一种新生形态的人类政治文明,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对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纵深推进,公民监督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日益凸显;公民监督非惟是公民权利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因,尤其在扩大民主政治、巩固政治稳定和提升人的主体性等维度上扮演了重要作用,显著地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度的跃升。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在人类文明的大道上发展的新型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所开创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具有丰富的现实基础,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逻辑;政治与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协调互动和平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方位和基本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取向应该是遵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据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实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民社会正在孕育和形成中,公民意识的发展已经初见端倪并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公民意识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另一方面,我国公民意识的淡漠和缺乏也阻碍了社会政治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学者们纷纷呼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在全球范围进行全方位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化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对人类社会传统的政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在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并努力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简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文明各要素的辩证运动构成政治文明发展的内部动力;其他政治文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