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成渝经济区在四川盆地内,而四川盆地囊括了四川和重庆的主体区域。以四川盆地的地貌为切入点,形象地比喻其为青藏高原的“太极天眼”,是中国西部雄鹰的立足点。从特殊盆地决定成渝经济区在中国及世界的地位、产业定位、双核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缜密的论证,认为成渝经济区建设实际是把四川盆地打造成“中国产业盆地”,关键在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根本在成渝经济区的双核发展模式,出路在建成中国西部产业高地,对推动成渝经济区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渝经济区位于西部四川盆地之中,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一个椭圆形的双核结构”。虽有大片良田沃土,却一直被信息闭塞、开放度低、经济落后所困扰。分析认为,要突破这个“椭圆困境”,需要从6个方面着手:用好自然资源优势、用好人力和人才优势、用好巴蜀文化优势、用好交通枢纽优势、用好政策叠加效应、构建良性运行机制。对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带动西部大开发大开放,推进全国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合作视角的西三角经济圈规划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西三角经济圈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及其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良好基础和现实差距,国家应尽早将其纳入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本文从"一心双核多轴带"的城市群体系、立体综合通道网络体系、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对接、信息共享及合作平台等方面构想了西三角经济圈内部融合的架构,并提出利用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新增长极着力点、以圈内圈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的综合通道网络、以科教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重庆地位提升构筑"一心双核多轴带"城市群体系、以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和以成渝经济区规划拓展区为联接带的区域一体化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重庆和成都同时被国家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深化改革的战略谋划.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区域统筹城乡发展,是川渝面临的难题.破解这道难题的大手笔就是加强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成渝两试验区携手共筑经济高地,将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1小时经济圈"构建起成渝城市连绵带,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在统筹中推进城乡互动,在两西部试验区互动中实现城乡共繁荣,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成渝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和成都是我国西部最大的中心城市,两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增长极的作用。通过对成渝两市的重要国民经济指标以及相对优势的现状横向分析比较,浅析了两市合作的前景和领域,并从合作的协调性、互利性方面提出了成渝两地经济联动发展过程中处理城市关系、促进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成渝经济区被视为"西部天眼",这一假说对进一步理解该区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对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新的探索,分析了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所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包括要素整合力(含资源、文化、交通、市场、产业等五大要素)、区域带动力、资源转化力、产业凝聚力、战略聚合力等五大基本力.并在"西部天眼"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四角"经济区构想和中国经济"蝶形模式"理论.论述了堞形模式的五大战略价值,即有利于: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的融合,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向西部、南部、东部、北部等全方位的开放与发展,灾后重建和拉动内需等.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战略规划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成渝经济区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渝经济区的良好发展,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长江上游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推进成渝经济区快速协调发展,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特点出发,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大自然界,圆是理想的存在,椭圆是现实的存在,椭圆理论给我们“第三只眼”重新认识世界。政治民主的协商本身就是椭圆,选举中包含着椭圆,“选举+协商”的中国特色民主也是椭圆民主。椭圆民主以结构主义逻辑重构了我国更高层次的民主体系,其理论基础是对立统一规律、差异协同规律、“和合”文化传统和DNA物质遗传规律。椭圆民主具有“六大定律”,即等效定律、聚合定律、有限定律、三维定律、扩张定律和演化定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椭圆民主理论,我国民主政治未来科学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核心在平衡,根本在互动,关键在融合,出路在创新。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拓展了成都发展的资源和市场边界 ,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成都在副省级城市中处于竞争劣势 ,在西部地区和重庆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研究结果表明 ,成都的发展定位应该与重庆一起成为西部地区的增长核心 ,打造以成都平原都市圈为基础的成渝城市群 ,以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参与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成渝经济区:中国西部增长极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渝经济区地处中国西部,其经济发展水平居西部前列,然而就经济总量、人均GDP各项经济指标以及城市体系的完善程度而言,成渝经济区同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区域还有很大差距,要成为中国的第四增长极,还尚需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出发,对构建成渝经济区增长极进行多方面综合的可行性分析,探索成渝经济区发展为增长极的制约因素,并按照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国家战略目标,提出构建成渝经济区增长极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