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梁启超在中国西学传播史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戊戌变法前传教士和中国学人与其后的赴日学者传播西学的比较看,梁启超的西学传播在中国的西学传播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然而,提及西学传播的重要贡献者,大家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严复。当然,仅从西学传播的“第一时刻”,严复当之无愧为“第一”。但若从西学传播(特别是哲学)的时限、数量和影响度上比较,梁启超却不逊于严复。因此,梁启超与严复同样拥有“启蒙大师”的盛誉,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2.
严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全面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启蒙思想家。他在引介西学过程中,通过翻译西学著作和撰写书评,对西方古典时期的思想文化进行了介绍,从而将古希腊罗马历史文化知识引入了中国。严复引介传播西方古典文化的工作,为维新变法和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文化武器,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人了解外国历史的需求,也激发了青年人探寻世界知识和外国文化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翻译会通是严复译名思想的核心,对于西学术语的翻译,严复所采取的会通法成功地借鉴了古代佛学翻译的格义法,其译名的会通法与其翻译标准所强调的“达旨”也形成了有机统一。在译介西方社会科学的初期,这种译名策略有效地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然而,严复的译名策略也因过度依附本土传统文化而暴露出诸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刘光第明确提出了“取其长而制其害”(或称“收其利而制其害”)的西学思想。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采西学重实效促进富国强兵、宣传普种牛痘和戒除鸦片以及提出参用民权与重视报纸的社会作用等方面。刘光第的西学思想突破了洋务派的“体”“用”之争,是他参与维新变法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戊戌辛亥间严复的西学宣传及其启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一生中的最大历史功绩——介绍西学及其历史契机、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和重大意义。他大力宣传西方的进化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功利主义、实证主义等社会思想,并以此为参照系,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使人们更加强烈地燃烧起救国、立宪乃至革命的热情,具有巨大的思想启蒙意义,功不可殁。他的西学宣传,在当时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仍具有某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介绍了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晚年一篇佚文《马氏文通要例启蒙·序》,对佚文的草书手迹进行了释文,并对其意义进行了简单分析,认为这篇佚文的发现对研究严复晚年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即:一、有利于研究严复关于语法研究的思想;二、有利于研究严复关于在学习本国语的同时兼通数种外国语言的思想;三、有利于说明晚年严复对待西学态度的变化;四、最重要的是有利于研究严复晚年对待白话文的看法。因此,值得引起学术界重视。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晚清翻译西学的第一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一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但是这样一个有着进步思想家称誉的人,却在其后期,思想竟然出现了逆变,并由传播西学的功勋转变为捍卫传统的战士,其背后既有政治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因素,更有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严复接受了正统的中学熏陶和先进的西学教育 ,从事了长达 2 0余年的教书生涯 ,无疑是他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资本。西方学者斯宾塞、洛克及卢梭的社会有机论和自然主义的教育学理念 ,给了严复十分重要的启示。而严复对中国传统教化和洋务教育的理性批判 ,则是他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西学时,严复以中学疏导西学;在解读中学时,严复以西学诠释中学.通过中西文化的互释,他得出了中学早于西学的结论.这个结论彰显了严复前后期思想的一致性,也表明了严复国学家的立场和身份.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空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灾难,使当时的志士仁人进一步思考:中国将向何处去?西方富强、中国衰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了寻求救国保种的真理,他们走向世界,比较了中学与西学,得出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结论。在他们中间,贡献最大者当推“天演宗哲学家”严复。由于严复具有与同时代其他人相异的生活环境,尤其是他“于西学、中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因而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较系统地比较了西学与中学、新学与旧学的思想家。严复所谓的新学即西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重要性足与他在思想文化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历史地位相关联。严复的一生的确对多种社会思潮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严复既不是一个全盘西化论者,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权威主义者,也不是纯正的自由主义者。严复在特定的时期宣扬过的思想并不能成为对其一生评价的借口。严复一生都没有脱离他所处的年代决定的探索救亡的历程,其终生执著的信念就是“救国为体,中西学为用”,“中西并重、交融互释”,不附势、不逐流,认定用渐进改造的方式探索为中国救亡的出路。综合来说,严复是一位从思想文化领域着手,以改良主义道路救国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救国是严复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是这一思想的纲领。严复的思想,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对社会发展的启蒙性。他认为,注重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政治、社会改革的基础;为了推进国民性教育,批判封建主义,就得致力于译事,大量、系统地引进西学。严复的教育救国思想,翻译的不朽名著《天演论》,极大地振奋了民心,给许多杰出历史人物以思想武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3.
严复由中国传统士人向现代学者型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充满艰辛。他早年的留学经历,使他具有良好的西学背景,但这也使他丧失了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于传统主流知识社会的可能。戊戌维新的发生,为严复的西学知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经历了甲午战败、戊戌维新失败等事件的冲击之后,严复对于传统政治体系彻底失望,这也成为他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化的契机,最终他在译书和传播西学中找到了新的安身立命之所。而他对于版权的提倡和实践,使他最终转变成一位现代学者型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4.
论党报理论宣传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理论宣传是我国大众传媒的重要职责,报纸的媒体特质和传播特点使报纸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搞好报纸理论宣传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国缔造前后,严复的转变可以说是最富有戏剧性的:一个号称“近世西学第一人”的启蒙思想家成了“孔教会”的领衔人,一位“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成了共和国体的的驿得。亚复生命最后10年的思想转变到意味着什么?民初伊始,严复对社会现实和政治的错误估计使他的心态充满了矛盾,同时,也导致他对中西文化的思想探讨发生了转向,即以批判西学的消极面向主导代替了大力倡导西学以启迪国民的思想。其总体特点是反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最后一批士大夫的代表,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而严复是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被视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他们均是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均不满于汉学宋学无用、无实,传承了文化传统中的经邦济世情怀与实事求是精神;均文宗桐城派,由曾国藩推动而实现中兴的桐城古文,经严复以先秦文体表达现代思想这一中介,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前驱。从曾国藩到严复,既有继承,也有扬弃。在某些方面,严复的思想是在曾国藩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从曾国藩等人的变易论通向严复介绍的进化论;均为军事近代化尤其是建设近代海军的重要推动者;从曾国藩将传统学术门类中增加"经济之学",到严复从西方引进现代经济学;从曾国藩倡导"格致",到严复全面介绍西方科学;均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尤其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先驱者、先行者。严复对曾国藩思想也有突破性发展: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采取激烈抨击、全面颠覆的态度,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天壤之别;曾国藩终其一生没有从旧学中突破、突围,而严复对旧学进行揭露与批评和学术形态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立开启了闸门。  相似文献   

17.
吴汝纶与严复译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为了翻译西方名著,慕名向吴汝纶学习桐城古文。吴汝纶则为之介绍应读的传统基本古籍,及我国自魏晋以来的翻译经验。在1901年以前,严复所翻译的书稿,总是寄吴汝纶审读,今保存的有《天演论》原稿,吴为之拟定的篇名,多半为严复所采纳。严复翻译不按作者原意,而据当时中国社会改革的需要,是受了吴的影响,吴亦称严译是“忠愤所发”。吴汝纶认为严复是中西学兼通的难得人才,自己亦从中了解西方文化。吴、严都主张以古文传播新文化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正> 严复不仅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在翻译“西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曾取得突出成就,被人们誊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从维新运动(1898年)到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的十几年间,严复把主要的精力用之于翻译西方有代表性的政法、经济、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重要著作,向中国要求进步的人士系统地介绍了“西学”的精华,使得当时的中国人耳目为之一新,获得了新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严复在传播西学、改铸中国传统哲学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方法论思想,如获取知识的方法:即物实测,格物穷理;检验真理的方法:理之诚妄,其证存乎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归纳和演绎;改铸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去其旧染,择其所善。这些思想曾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今天,梳理并分析严复的方法论思想,对我们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促进科学和民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严复与科举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举制度,与严复一生的经历不无关联。通过从科举取士与严复对科举的体验以及严复的西学之路与其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两方面的考察,探讨了科举取士对封建知识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