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龄化、城镇化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我国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如何让这些留守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宝鸡地区464位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分析,针对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与困境,提出了构建与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全方位、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空巢留守老人的养老、生活、医疗、精神文化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根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关部门的调查资料,对农村空巢留守老人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刻地探讨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凸显,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收入、劳动负担、养老问题、情感交流、身体健康、娱乐场所等方面的生活状况,明确提出了积极扶持农民工就近就业、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和多种渠道丰富留守老人生活等解决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老人是伴随着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的隔代抚养和自身养老的双重困境,显示出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村老年人成本支出的缺位。选择伦理的角度来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现象,有助于加深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深层认识,进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农村老人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老人的政府支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留守老人是伴随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类弱势群体。子女的外出务工弱化了家庭对他们的养老功能,同时,社区资源的匮乏并未缓解留守老人所处的困境。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政府作为社会正式支持主体对留守老人的支持状况,本研究对我国5个劳动力输出大省的400名农村留守老人以及其他相关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可以获得的政府支持非常有限,政府的角色仍然处于缺位状态,迄今为止并没有调整社会政策来填补家庭功能的缺失,留守老人的福利保障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农村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是主要的家庭赡养载体;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乡城迁移,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的大量流出,动摇了家庭养老的基础,使农村养老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特别是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文章回顾和总结了以往国内外学者针对劳动力跨国迁移或乡城迁移引发的留守老人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来自江西某县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支持、生活照料支持、精神慰藉支持等方面调查研究表明,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不足,严重威胁到留守老人的生活。他们的养老支持目前仍然是以家庭为主,但许多留守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又无其他社会支持,晚年生活境况凄凉。缓解农村养老压力的当务之急是构建一个由政府、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家庭和个人构成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以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双重冲击,日益成为目前以及今后农村养老问题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形成、特征、面临的照料困难及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加大舆论宣传,创造和谐的代际关系;重视基层农村社区在留守老人照料中的作用;完善我国农村社会福利与养老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人空巢率迅速上升,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重视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为现实所必须。但是,由于农村家庭精神养老功能弱化,空巢老人精神自养不足,农村社区精神养老供给缺乏,精神养老政策法规缺位等,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严重不足。倡导养敬并重的孝道伦理、构建社区服务体系、提升老人精神自养能力、健全多元养老机制、完善养老法规制度、推动城镇化建设与养老事业协同发展,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11年中国老龄人口健康状况调查(CLHLS)数据,在描述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特征和养老现状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福利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从个体特征层面上看,年龄较大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男性、受教育程度高的和自己(或配偶)有房屋的这几类农村留守老人群体,更容易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从家庭特征上看,留守老人家庭收入越高、地位越高、子女数量越少越倾向于正规化养老模式,家庭出现过迁徙比没有出现过迁徙的农村留守老人更热衷于非正规化养老模式;从社会福利层面上看,所住社区有组织活动和没有参与医疗保险的留守老人更倾向于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老人是一个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养老群体,有效把握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需求是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养老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对915名农村留守老人的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尊、老有所为四个心理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揭示其心理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心理需求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而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处在改革探索过程之中;再加上留守老人群体自身的特殊性、相关社会制度支持度的不足,使得留守老人所能获得的养老资源日渐匮乏。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经济方面的养老保障状况,文章以安徽省怀远县永红村实地调查为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潘跃  石永红  卫敏丽 《21世纪》2010,(12):13-14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在必行。“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被写入“十二五”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而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处在改革探索过程之中:再加上留守老人群体自身的特殊性、相关社会制度支持度的不足,使得留守老人所能获得的养老资源日渐匮乏.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经济方面的养老保障状况,文章以安徽省怀远县永红村实地调查为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和大量青壮年流入城市的双重背景,对农村现有的正式养老支持体系和非正式养老体系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加剧了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应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农村"社区——家庭"养老模式,发挥机构养老的支撑引领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并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发展话语下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福利之“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现代性的发展话语正在中国复制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主义路径。中国在向现代化转型这一过程中,上亿农村劳动力的乡城迁移改变了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结构,削弱了家庭和社区的养老功能,恶化了留守老人的福利状况,留守老人及其家庭并不能完全通过能动应对来克服,因此对留守老人养老造成不利影响。然而,追求现代化范式的国家制度框架正越来越强化村庄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却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留守老人面对的福利困境,从而导致其养老结构出现“断裂”,成为被现代化“抛弃”的群体。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显。文章列举了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与精神安慰等方面的困境,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危机的成因,并对如何整合我国农村的村庄、家庭和个人的养老资源,应对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有效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以安徽省安庆市某自然村为例,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因素,造成了该区空心化所带来的留守老人精神匮乏、与信息社会存在鸿沟、专业养老机构不足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多方位的养老策略,包括依托乡村产业振兴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落实养老政策、建立配套医疗系统、构建综合化养老模式、探索智慧养老等措施,不断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涌入,留在农村的老人队伍的规模也日益庞大,由此引发的诸如生活、医疗、养老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村留守老人是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弱势群体,但他们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千家万户的安康,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安定和谐与国家兴亡,有碍于社会进步。因此,政府、社会、家庭应携手一致,共同努力解决好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由“核心化”向“空心化”的转变,留守老人问题日益严峻。基于豫东农村调查得知,留守老人面临经济来源拮据、健康状况不良、心理孤独寂寞、安全隐患多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必将影响新农村建设。为此,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扩大“新农合”范围,加强农村医疗设施的软、硬件建设,成立各类留守老人团体或协会,转变养老观念,加强农村养老院建设与管理,满足留守老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