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的探索傅永军一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在晚年以东方社会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俄国、印度、中国)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来的关于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状况以及未来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落后国家在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探索,一方面可以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不是单线型的,而是呈现多线型的多样性统一,另外,对待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绝不能生搬硬套,因为马克思的理论学说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科学思想体系;另一方面对今天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东方社会理论揭示了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性质以及发展道路。晚年马克思在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东方社会有可能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构想。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研究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著述以及中国的实际,探讨了社会主义中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完整阶段的起点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是马克思晚年思想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到思想资源的吸收再到东方国家的践行,东方社会理论的科学性正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逐步验证。今天,重新探索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尤其将东方社会理论置于当代中国语境下,能够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基本遵循,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行性思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社会在古代类型公有制基础上,以世界市场为中介,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东方落后国家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从理论上反思马克思晚年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得失成败的内在联系,将会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也会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提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列宁和邓小平在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前后时期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结论是彼此冲突的,这是马克思用唯物史观分析不同的历史环境的结果.唯有深入揭示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所涉及的三层逻辑关系,把历史逻辑、思想逻辑、方法论逻辑三个层面的逻辑综合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国家保存农村公社的国情,运用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这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探索适合本民族的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马克思晚年设想的实质是:开辟东方社会发展的非资本主义道路,也就是说.东方社会完全可以通过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来实现社会主义前途。马克思在晚年设想中所开辟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即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同时代发达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用现代生产力改造落后生产方式而建立的社会主义,是一条东方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东方落后国家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包含着中俄印等东方社会超越困境的东方式现代化、当代性现代化两大路向,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社会形态学研究经典。通过对俄苏学界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百年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研究内容更多澄清历史困惑而少于社会发展道路的思考、研究方法更多聚焦于文明而少于社会形态探索、研究目的更多聚焦于理论解释而少于实践解释,大大弱化了社会理论研究改变现实的力量。当今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方社会超越资本困境的任务依然艰巨,充分彰显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实质、进一步构建当代性现代化依然是当今东方社会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分析构建出“世界历史”理论 ,并以此出发探索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和前途。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误 ,根源于背离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方法论。邓小平重新“回到了马克思” ,以世界的眼光观察和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 ,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时代发展造成的历史条件下兴起 ,成为与时代并进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是融入全球体系 ,在以现代性原则对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体系进行重构的同时保持住自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历史命运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不仅是马克思晚年的思考焦点,同时也是恩格斯晚年探索的中心课题之一。马克思认为,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前提是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并且东西方革命互补。恩格斯晚年鉴于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和东方社会公有制因素的进一步破坏,断言如果离开了百方发达国家革命成功后的榜样,东方社会主义道路将十分艰难。他告诫东方人民在革命成功后.不要“冒失地投入自上而上的国家社会主义的试验”,这对反思社会主义的实际历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独特发展道路的探索及方法论前提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欧洲革命趋于沉寂,而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则风起云涌,革命中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些都不能不引起马克思的关注。1853年马克思以极大的热情研究和思考了东方社会问题。传记材料表明:短短的四一五月,他就阅读了麦克库洛赫、克列姆、贝尔尼埃等人的作品和许多关于印度和中国的历史和经济的著作,并作了摘录。这是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初步探索,主要成果体现在为纽约《每日论坛》撰写的一组关于印度、中国的论文及与恩格斯的几封通信上。为了揭开东方社会之谜,马克…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问题的探讨,既汲取了马克思晚年“跨越论”思想的精华,又灵活地根据俄国及西欧各国变化了的形势,补充、发展了马克思晚年的思考。认为东方落后国家应“缩短”而不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个结论可以看作是恩格斯为东方落后国家提供的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指导原则。这个原则的真理性已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时提出了"跨越论"设想,并在分析东方落后国家实现跨越的条件中提出了吸收资本主义一切积极成果的思想.中国社会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仅体现出了"跨越论"的"吸收"思想,而且在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毛泽东和邓小平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吸收资本主义积极成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东方历史道路思想(笔者简称为“峡谷论”),是马克思晚年对历史理论的重大贡献。尽管它的内容尚欠完备化,并且有明显的局限性,尤其是俄国的历史进程并未立即按马克思设想的道路发展,然而,它科学地预言了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最终跨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基本史实,极大地补充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因此,挖掘这一理论的深邃思想,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从更深的层次上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改革的理论基础,无疑有重大的意义。但金重先生《对“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再认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理论机缘;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并将其变为现实,通过实践进一步印证了它的科学性;立足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一定会获取新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晚年试图开辟出东方社会独特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一个多世纪以来,马、恩、列、斯、毛等几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使这一理论不断充实和发展。然而,最终邓小平以其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这一课题作出了较为完满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即著名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邓小平理论,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角度,对实现了社会制度“跨越之后”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思考,并付诸实践,实现了全新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得表征马克思哲学的唯物史观得以问世,那么马克思晚年用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审视现代化道路,就是对现代化道路本质的准确把握。马克思晚年用唯物史观对现代化道路实现的条件进行历史性分析,在批判传统现代化道路“唯一性”理论的同时,也表征了现代化道路本身应该是一种可选择的发展道路。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研究对从前思索的“猴体解剖方法”的运用,既将前资本主义社会研究正式纳入唯物史观的研究视域,又通过对私有制、资本主义国家起源问题等的回答,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可能。通过对古代社会氏族制度、西欧主要民族国家和俄国发展道路的个案分析,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在明确各民族和各国家之间社会发展道路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论证了“另一种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