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庭坚注重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的精神互通,“免俗”是其文学、艺术观中一贯的主张和核心思想。山谷以重“韵”作为品评文艺作品的标准,在形式上则求“拙”。其诗论同书论中有通过诗、书外在现象来达到本质的观念,通过字句推敲、点画模拟来实现精神上相似,“自成一家”是他一生中对诗、书的不倦追求。山谷晚年的诗、书创作形成了互补,成为其情感表达的双重载体。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是我国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开创的“江西诗派”形成了宋诗的新面貌,在书法方面提倡以“韵”为主,进一步深化了苏轼提倡的尚“意”书风。黄庭坚书法艺术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艺术审美观,“自成一家”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的诗作为世人共识。黄庭坚的诗歌理论是否有一个体系?本文从黄庭坚诗论的诸多方面,阐释了其诗学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在书法理论上提倡“自成一家”,重视“学养韵味”,开创了以禅喻书的品评方式;其书法创作成就主要在行书和草书两个方面,行书中内收外放的结构,狂草中动静相间的章法,体现了作者旷达而深沉的文人性格。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宋诗坛学苏者或流于恣肆驰骋、学黄者多务为锻炼雕刻,朱熹从其"这文章皆是从道中流出"的文学本体论出发,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诗学思想,其中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学有合有离:合者如重道德修养、养心治性与"诗见得人";倡儒家"温柔敦厚"之诗教;讲究诗之法度,主张循序渐进;黜浮华之习气。离者如欣赏自然平淡之作,反对刻意费力之作;尊古非律;反对无益的唱和之风,认为"失其自然之趣",不如不作。  相似文献   

6.
从南宋晚期开始,不少论家认为陈与义与黄庭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诗学渊源,方回甚至认为陈与义是黄庭坚的法嗣,这也是他把陈与义纳入江西诗派最重要的原因。其实两人的诗学渊源有很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黄庭坚的诗学渊源要比陈与义广泛;陈与义主要推重的是陶渊明以来的山水诗人,而黄庭坚推重的则大多是对宋诗发展有过重要贡献的诗人;即使同是学陶和学杜,陈与义侧重学习两人的诗学精神,而黄庭坚侧重学习两人的艺术技法。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喜禅,使其人格品行平添保障,居官书<戒石铭>誉满天下,有"吏不悦,而民安之"的惠政,居世持学者式的公平公允而超然于党争之外;其诗之禅悦衷慕荆公又施敬东坡,禅行禅悦的"茶客"形象,吸引同辈人后来者氤氲成一种"诗社"氛围,恰便是诗发生的优渥前提;其诗学诗主张明晰而肯定,"夺胎换骨",谋篇得法,"点铁成金",锻炼有术,令初学新人可得门径,循法入室,诗学史上影响深远;立足于发展史审视,生机盎然的诗一经成"法",则必为"法"所囿,形成新的束缚局限,江西诗派所呈示的教益、教训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其禅宗核心是追求“心性”、“顿悟”,且孕育着“脱俗”、“重韵”的美学思想.黄庭坚的书学思想及艺术观点深受禅宗中悟道思维的影响,这是在“韵”的文艺观下所体现的一种“脱俗”思想,并始终贯穿于他的艺术领域中,包括审美思想、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显然,“脱俗”成为黄庭坚美学思想的重要核心.  相似文献   

9.
南宋姜夔,诗法江西黄庭坚,其词也颇受黄庭坚诗学的影响.擅于字炼句琢,并以清劲瘦硬的江西笔法改造词体,同时追求自然高妙,从而形成了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0.
克里斯特瓦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她的诗学思想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且复杂多变。她既受马克思、阿尔都塞、黑格尔、索绪尔、巴赫金、弗洛伊德、拉康、德里达、巴特等人的影响,又修正、发展或批判他们的理论。她创建的解析符号学和互文性理论促进了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她对文本的对话论、复调结构以及诗性话语的探讨,丰富和发展了巴赫金的文学理论;她关于女性与女性特质的界定,使她的女性主义诗学独树一帜;她对欲望、母性、爱情、卑贱等主题的探讨,修正了传统的精神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外侄李彭自幼跟随李常长大,与时在李常家中从学的黄庭坚建立了深厚感情,其为人之贫而不失其志,诗歌创作的主张广读书、近自然、贵浅静,均与黄庭坚的思想、文学创作论有深厚的渊源,促进了黄氏家族性文化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作为苏门文人,李之仪与黄庭坚之间交游较为频繁,关系甚为亲密.他们相识早,且有同朝为官的经历,彼此之间诗文唱和,相互欣赏.李之仪还注意搜集黄庭坚的作品,并为之作了一些题跋,从中表现出对黄庭坚人品以及书法艺术的钦佩之情.  相似文献   

13.
黄庭思想的“源头”何在?众说纷纭。本文注重山谷“心灵对自己的召唤”;并从这个视角,深入探讨他思想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14.
1、黄庭坚"字说"散文论/徐建平//<长江学术>2010年第1期 2、大小错落,变化多端--临写黄庭坚<诸上座帖>的感悟/向东磊//<中国钢笔书法>2010年第1期 3、黄庭坚诗四首(组)系年新证/李金荣/<文献>2010年第1期 4、黄庭坚"尚意"书法思想与实践/赵海芳、王爱莲//<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5.
国内黄庭坚研究,在经历了建国初到80年代的落寞全面否定期之后,近些年来迎来了它的大发展期,论文成果丰硕,一系列专著也已问世。这其中,钱志熙《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年,以下简称钱著)是一部融义理、考据、辞章为一体,研究黄庭坚诗歌创作理论与实践的最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诗学批评对黄庭坚予以了特别的关注 ;从人格情性和诗作自成一家上对其进行了标树 ;同时对其诗作格调、用语、结构、笔法等方面审美特征展开了辨析 :对其诗法渊源及特征等也有论评。这为后世诗学批评黄庭坚论建构出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后世对黄庭坚“点铁成金”理论解释的误读,把整一诗论放在黄庭坚整体的文论思想框架中去重新解读,进而还原这一理论的实际内涵和历史真实。结果发现,黄庭坚的点铁成金理论是一个“学问功夫”与“陶冶万物”相结合的过程,并不是前人说讥刺的“剽窃之黠耳”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8.
纪行诗是以诗人平生的羁旅行役经历为主要对象进行创作的,黄庭坚的羁旅行役经历和他政治上的升迁贬谪密切相关。黄庭坚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多彩的纪行诗,诗人对自然山水、民俗风情的热情,对社会现实、人间冷暖的敏感,在他的纪行诗中都有反映。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的诗学理论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其早期诗学理论主要围绕诗歌创作如何创新,从意境、语句、风格三个方面阐述,在导引新风的同时蕴含着理论危机;其后期诗学理论中对审美主体的关注、对情感表现的倡导、对文言白话的比较和对新诗艺术的阐释等方面,均凸显出他对中国新诗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对中国诗学理论的现代转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若虚是金代后期著名的诗论家,他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论名著《滹南诗话》及《文辨》和一些论诗诗中。主要是作诗求真而反对奇诡诗风,倡导平实诗风。追求自得而不摹拟古人。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本文将就这几点论述王若虚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