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研究新石器时代古代人类生产技术、技能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点课题。新石器时代西辽河地区的人类是如何制作石叶、石簇及复合工具的,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古代人类就是用压削法制作石叶、石簇等生产工具的。此项实验的成功,对研究西辽河地区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状况有着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新石器时代古代人类生产技术、技能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点课题。新石器时代西辽河地区的人类是如何制作石叶、石簇及复合工具的,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古代人类就是用压削法制作石叶、石簇等生产工具的。此项实验的成功,对研究西辽河地区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状况有着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山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北疆地区比较早的一种史前文化遗存。同时,红山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透过研究红山文化,能够深层次地了解红山先民史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物质文明、人们的信仰和祭祀活动等多个层面;同时对外宣扬红山文化,推动文化旅游和提高其知名度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人们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晚期重要遗址中出土的石质生产工具的功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动物考古、植物浮选以及人骨同位素检测考古研究成果,探讨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认为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是多样性的,既保留了传统的渔猎经济,同时又有种植粟、黍的发达原始农业,多样的生业方式为红山文化先民提供了不同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史前人类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生产工具,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资料。本文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及研究成果,对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的种类、质料、制作技术、典型器物特点及经济形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兴隆洼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考古学文化,一经发现便倍受国内外考古学者的广泛关注。石铲和石锄是兴隆洼文化的典型农业生产工具,数量较多,形制特殊,在其他同期文化中少见。本文拟结合以往的考古发掘资料和现有的研究成果,从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石铲和石锄入手,通过分析其出土的生产工具、动植物遗存以及当时的环境状况,对兴隆洼文化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发展史是生产力的发展史。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求改变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关系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由此可知,社会的进步是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的。生产力作为表现于生产劳动过程的解决社会同自然的矛盾的物质力量,主要地是由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所构成的。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和能源以及为运输、储藏等所需要的辅助性的劳动资料  相似文献   

8.
远古时期的红山先民因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改造着自然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对立面——宗教。从红山文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红山先民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与人之间的中介——巫的产生等方面可一窥红山文化中所反映的原始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国各地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如雨后春笋,不论发展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如何看待个体私营经济在县城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主要是要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个体私营经济是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也就是说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制度。如何看待现实生产力状况?就全国而言,新中国建立四十多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科技教育的发展,使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善。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10.
我省家庭承包制其所以大批涌现,是因为它适合了我省绝大多数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基层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农民的觉悟程度。下面仅就我们先后到华容、浏阳、益阳、沅江、郴县、嘉禾、吉首和大庸等地调查的实际感受,谈点粗浅看法。 1 首先,从我省当前农业劳动资料考察分析。 在任何一种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主要而又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其中又以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因素。以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华容县、生产力水平中等的浏阳县和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生产力思想丰富而深刻,但这一思想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生态生产力概念全面完整的体现了人和自然的辨证关系,克服了传统生产力概念的缺陷。具有环保意识的劳动者和自然是生态生产力的两大基本要素;生产工具和人民生活质量尤其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树立生态生产力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拉沐沦河流域是红山文化早期遗存分布较多的地区,在聚落形态、经济结构、生产工具、墓葬习俗等多方面,本质地反映了红山文化社会的特点,印证了6000年左右西拉沐沦河流域原始农业的发达及养畜、渔猎业的繁荣。它以充分的考古学实证向世人昭示:红山文化社会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较为先进的经济社会,同时具有以巫或巫覡为起点,经由巫师、祭师到祭司乃至祭司集团这一独特的原生宗教演进模式。这里和黄河流域同样,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北方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13.
灵璧石在中国观赏石文化发展中历史悠久,为广大赏石者追捧乐道,其排名位居观赏石之首。但是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灵璧石文化的发展也曾有过低谷,令人不堪回首。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开始复苏,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精神生活也需要找到寄托,于是赏石文化之风才渐渐苏醒,灵璧石文化的发展重新获...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安徽巢湖在巢湖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内涵缺失、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巢湖石文化产业的策略,依托丰富的观赏石资源发展城市石文化产业既有利于传统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会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对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具体表现在:劳动者一旦吸收和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其本身的素质便会发生飞跃;高素质的劳动者的科技成果一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便使生产力结构趋于知识化;现代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中,凝结着大量高素质的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高素质的劳动者总是不断发现、改造和扩大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对劳动者素质又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西辽河流域史前考古学文化发达,从小河西文化到红山文化,陶器工艺和制作水平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由简单的生活用品发展到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取向和宗教思想的艺术品。陶塑艺术的发展,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研究陶塑艺术,可使我们更深层地解读西辽河流域古代文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社会初期是没有城市的,当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就产生了城市。由于生产的发展,必然引起工商业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也就必然引起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以及城乡利益的对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分工最终也导致了城市的产生及其发展;反之,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中心城市。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究竟包括那些要素?劳动对象包不包含在生产力的要素之内?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在我国经济学界和哲学界都有争论。所谓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与二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之争,基本上概括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的观点。这个问题之所以值得如此长期争论,是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理解,而且它关系到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红山文化是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及辽西地区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该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已经被学术界认定为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红山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无论是墓葬结构、埋葬习俗,还是彩陶、玉器都是独具特色的,它反映了与黄河流域及东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红山文化的大致面貌:红山文化分布地区约占二十二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也已经达到了十二万平方公里。这种文化前后延续了近1500年的时间,文化的内涵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原始旱作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渔猎业、养殖业、采集业在经济生活中还占有相当的比重。红山文化最为独特的现象是玉器群的出土,存在着“唯玉为葬”的埋葬习俗和龙神崇拜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中华文明起源的一般规律出发,探讨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一、神本社会、王本社会与民本社会为了方便对古史的研究,接近历史的真实,本文认为中华文明的过程是从漫长的神本社会出发,经历了秦汉以来的王本社会,正在艰难地向民本社会过渡的历史。这种变迁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还是受到人们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下,人类社...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科学技术演进规律的探讨揭示:智能信息网络必然成为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生产工具,并进一步阐明:作为先进生产工具的智能信息网络的发展必然导致网络型社会生产力和网络型社会生产关系的出现,导致网络型社会生产力方式的建立,从而导致网络经济的成长。同时,文中还分析了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文中还阐明,网络型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存在,必然导致网络型的社会意识—网络观念或整体观念—的萌生,从而与许多预言相反,本文的论证展示了:未来社会是一种公有世界而不是私有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