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决策与新疆大开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疆近代开发缺乏对生态环境制约因素的认识和正确决策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因素。目前环境出现恶化状况的深层次原因 ,主要是人口急剧增加、传统农业超速发展和开发决策中没有生态环境决策的内容等。文章提出了生态决策的概念 ,并对此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指出生态决策是新疆大开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和显著改善 ,经济建设重点逐步向西部转移的战略部署就难以实现 ,西部大开发战略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西部大开发的着眼点应该放在生态建设上来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肇源县义顺、浩德、超等三个蒙古族乡为例,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直接影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本文立足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思想观念文化和生态文化教育 ,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50年来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恶化,对农、牧业生产以及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本文从水资源枯竭、土地沙化、工业污染等方面阐述了气候变暖给我国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关注气候.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与水利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态势 ,全面推动青海畜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实现青海草原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就水利建设和“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黄河首曲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影响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首曲草地生态的功能和作用,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定位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黄河首曲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治理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我国的草地生态环境在日益恶化 ,对畜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应采取应对措施促进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生态功能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在日益恶化.建立民族地区生态功能区,是实现民族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长江源头第一乡--唐乡小型牧业社区的人类学考察,阐述当地生态环境恶化不仅是全球变暖等自然因素导致,也不局限于经济发展等因素酿成,本土人群主体性被忽略、人与高原生态环境之间游牧文化链被冲击甚至被打破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在人与自然之间,不仅是依存和攫取等功用性关系,还存在着文化联系.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群以自身千百年绵延的文化理念及行为与当地环境达成协调一致,当这种文化关联被外来文化冲击至岌岌可危甚至断裂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本土文化的存在危机都将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2.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5.
民族融合是促进岭南经济文化类型嬗变的重要因素,不仅加速了岭南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促进其生计方式的变迁,而且推动了岭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经济文化类型嬗变是吸引和加速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物质基础。从岭南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镂刻着民族融合的历史痕迹。经济文化类型嬗变加快了民族族内融合的力度,推动着民族族际融合进一步深化,形塑着岭南民族融合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借鉴近年来考古学、历史文献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新成果的基础上 ,对陕西北部黄帝陵地区的诸多地名进行了梳理 ,阐明了上古神话、传说、记载与历史事实之间的错位与吻合  相似文献   

17.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宗教与法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在一体化的发展中同时也伴随产生同质与异质冲突趋势,这种冲突也影响到了宗教、法律等多个领域。宗教与法律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宗教问题更为突出,对与宗教相关的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客观评价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宗教和法律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当前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从全球化所呈现出的特征出发,对当前宗教与法律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宗教事务法治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羌族宗教信仰是多元混杂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可追溯到古羌人时代,从那里我们可寻羌族宗教信仰之渊源的一些踪迹;现实的因素可从羌族地处藏彝走廊,受汉藏文化影响的现状中去采撷一些实际的表现.本文拟就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藏文化因子,羌族天神信仰与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的渊源,羌族和藏族有关人类起源传说的相似与区分,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佛教文化的糅合等方面对羌族宗教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作一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恒温动物的热调节能力和环境温度对家畜生理机能的影响.并用物理方法分析恒温动物的热平衡机制,最后提出改善畜禽环境温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元代中书省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元史学界主流意见认为,元代的中书省基本上是一汉式宰相机构。本文围绕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两项内容,从元代宰相制度与唐宋等朝代宰相制度的比较、元代尚书省和门下省设置风波、中书省与行省关系、中书省与怯薛关系等方面,论证了元代的中书省尽管拥有汉式官署名称和官职称号,但本质上并不是传统宰相制度的自然发展,而是大蒙古国时期大断事官机构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