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寻求现代化的历程与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访博士导师朱立元教授本刊特约记者王命前王:朱先生,近年您在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在这世纪之交,能否请您纵谈一下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情况?朱:好的,我们就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大背景开始吧。20...  相似文献   

2.
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压力,重新认识中国,关注中国社会的走向,是20世纪中国史研究的一个突出的主题。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史学是从整体上反省和检讨中国全部历史,探索中国发展前途的现代思想运动的一部分。史学前贤个性迥异的学术创造,表明同出于对中国现代命运的忧患,历史学家的应答呈现出多元选择的复杂格局。20世纪史学正是源于这种多元的内在紧张,才显得特别耐人寻味。一旦这种紧张因外在或内在的原因消失,史学也就会失去它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蒙古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是一部较全面系统地研究蒙古现代文论的专著。作者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满特嘎博士。这部著作不但给我们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文学理论研究资料,还展现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成果,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蒙古国文学是蒙古族文学的组成部分,蒙古国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正好弥补了蒙古族文学理论的空缺,使整个蒙古文学理论批评有了完整的体系。作者的另一部著作《蒙古文论史》是专题研究有关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蒙古文学理论批评的专著。因此,这两部著作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价值的诉求——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表现为"现代"这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价值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的文学主体性理论与主体间性文学理论这两种有着密切关联的知识形态坚持的是一条现代性价值诉求的建构路向。前者诉求的价值具有中国状况下的"年轻"的现代性特征,后者则在此基础上向前迈了一步,或者说更为强化了自身理论建构的"现代"意味。确立文学理论的价值诉求理论视角是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坚持现代性价值诉求的发展方向是当下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根本选择。当然,建构中的文学理论应该体现出对健全而又充分的现代性价值观念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中,依托于现代知识体系建构起来的文学理论同时拥有专业知识和社会话语两种身份,这使它卷入了中国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多种社会文化变革,并不得不面临来自于道德、传统、国际化、学术发展等多方面的压力。基于这个事实,从文化政治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文学理论的身份混淆与角色焦虑,能够更有效、更深入地阐述它如何因现代性分化导致的学术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分裂而深陷道德困境,如何因传承本土传统与追求国际化的双重价值取向而遭遇知识体系的冲突,如何因当下学术发展的跨学科趋势而必须扩大知识结构和方法论,从而重建自身的学科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李万武 《学术界》2006,(1):277-282
《文学理论学导论》"论"与"史"结合地拿文学理论说事,使得这部著作具有着扎实的理论丰富性。它意在为文学理论这个学科定性、立"法",即通过体系性地论证文学理论应该是怎样一门科学这样一个大问题,来实现其为文学理论这门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疏浚航道并清淤去垢的整体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使用的20世纪世界史教材和著作层出不穷,但佳作甚少。各种版本内容大同小异,学术质量大多是低水平重复。令人欣喜的是,金重远先生主编的《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Zop年3月出版。这部在新旧世纪更替之年问世的史学著作,从外观到内容设计都具有独特的创意,其学术见解则似夜空繁星闪烁着智慧之光。它的面世标志着高校史学专业世界现当代史教材质量的更新换代,更是学术研究的质的飞跃。 此书的外观首先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世界史教材一般不注意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受新研究方法的启示,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一文中,对文体研究提出如下想法:“我们应该有不少部关于每一种文体之研究的著作”,并举例说:“关于戏曲,至少要有一部《戏剧史》,一部《戏剧概论》,一部《演剧史》,一部《中国舞台之构造与观众》,一部《戏曲及其作者》,一部《传奇的研究》,一部《皮黄戏之沿革与歌者》,一部《昆曲兴衰史》,一部《脸谱及衣饰之变迁》等等。”[1]一个世纪过去,他的设想仍未过时,而当时还未进入他“文体研究”视野的话剧,现已百岁,对照他的设想,我们做了什么?实…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报告文学理论建设的若干特征丁晓原开放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一大特征。以真实而迅捷地反映时代与生活现实图景见长的报告文学,也自然显著地带有开放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报告文学正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开放的产物。报告文学的发源地在欧洲。法国自然主义作...  相似文献   

10.
论21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21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刘怀玉再过短短的几年,人类就要告别20世纪,步入新的一百年和一千年。21世纪中国的哲学会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前景?这自然成了哲学界目前最热门的话题。本文以为,目前哲学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20世纪中国历史的未竟之业便预示着下个世...  相似文献   

11.
“新文学”史断代上限前延的依据和意义———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必要阐释孔范今“20世纪中国文学”,是近年来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文学史断代概念。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这一文学过程分解为近代、现代、当代三个阶段。和“20世纪”一样,“近代”、“现代...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材的编撰往往标志着新的知识生产体系与学科范型的确立,也标志着新事物、新秩序的开端。文学理论教材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物质承载形式,而且还担负着传播知识的社会功能。文学理论教材与学术性的文学理论著作在知识生产与讲述方面存在差别,这决定了文学理论教材在知识生产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性。20世纪以来文学理论教材知识生产经历了不同阶段,后现代语境下知识生产观念和研究模式变化带来文学理论教材知识生产的新特征。对文学理论教材知识生产现状的反思,也是对当下文学理论研究出现的新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顺庆 《中州学刊》2006,(1):246-249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使中国文学理论走上了“以西释中”、“以西套中”,甚至“以西代中”之路。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近百年。然而,在这一个世纪之交(20世纪至21世纪),对“以西代中”的反思与检讨,则预示着中国文学理论似乎又在开启着另一个转折点,即在融会中西文论的过程中,以我为主地重建中国文学理论话语。这个转折已经初露端倪,它将何去何从,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论20世纪西方哲学变革的主题与当代中国哲学的走向──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变革高清海,孙利天在一片拒斥形而上学和哲学终结的喧嚣声中,20世纪哲学即将走完它的历程。20世纪西方哲学究竟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情?在我们看来,转向生活世界是这个世纪哲学变革的主...  相似文献   

15.
理性:20世纪中国史学的内在基础雷戈按照传统的历史定义,20世纪作为一个整体,正在逐渐成为历史;同样,20世纪的历史学作为一个整体,也正在逐渐成为历史。但我们所要讨论的只是20世纪的历史学。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是:20世纪的历史学作为一个整体,有没有一...  相似文献   

16.
邱景源 《兰州学刊》2008,(7):166-168
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陈钟凡,郭绍虞、罗根泽、方孝岳、朱东润、傅庚生、朱维之等人都撰写了各自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或中国文艺思想史著作,这些经典文学批评史著作的问世,使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得以建立。而批评史学科的建立,不仅仅是因为开创性著作的问世,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著作已经有了自觉的批评史学科观念、现代文学观念、批评史观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这也正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作为现代科学的一门得以确立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传统市场的情况,已有许多著作作了介绍,比较系统的如龙登高博士的《中国传统市场发展史》。但是,关于市场经济史的研究并不那么清晰。50年代开展“资本主义萌芽”讨论以来,人们对商品货币经济的了解已比较多。但中国封建社会是否也存在着市场经济?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否阶段性?16至肥世纪中国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方面与缺陷?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以求一个确切的答案。一、中国封建社会是否也存在着市场经济?这个问题实际上早在五、六十年代已有学者作了部分回答。1963年出版的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一书…  相似文献   

18.
一自从有了文学现象,就有对于文学现象发表各种看法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学习与了解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总结前人的有关经验教训,汲取其有益的、可取的理论见解,做好当前的文学批评工作,为发展与繁荣今后的文学事业,作出文学理论批评的应有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界已有了多种《中国文学批评史》先后问世,对于先秦直到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历史,作了较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与此相配合,作为  相似文献   

19.
文学理论:开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帆 《东南学术》2001,(4):75-84
本文论述了20世纪中外文学理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转折,特别注重论述了文学理论之中的俄国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形成的“语言转向”带来了什么,社会历史又是在什么意义上重返文学理论。在这个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了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岳兵 《东岳论丛》2004,25(5):91-95
梁漱溟的思想和著作是现代中日儒学知识共同体中的一个亮点 ,梁漱溟研究已经成为日本的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门“显学”。这不仅由于他特立独行的个性和人格 ,更因为他的思想与日本当代儒学具有相当程度的亲合性。在现代中日关系的具体历史环境中 ,日本人对梁漱溟著作和思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分析这个过程 ,旨在为建构一个健康的关于现代中日儒学的知识平台而努力 ,这对思考儒学的地域性和国际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等问题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