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武故里在哪儿?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现存史料,记载孙武事迹较多较早的是《史记》和《吴越春秋》,两书皆出于汉代,距春秋末期较近,应当是可靠的;但《史记》说“孙武齐人”,《吴越春秋》说“孙武吴人”,这是因为孙武不是世居吴国的吴人。如《孙子叙录》卷一第一页所指出的:“孙子本齐人,后奔吴,故《吴越春秋》谓之吴人也。”孙武是齐之何地人?先秦史书记载,直到宋代欧阳修等撰著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邓名世编著的《古今姓氏书辩证》问世才肯定“孙武为齐乐安人”。《新唐书》卷七十三  相似文献   

2.
孙武高祖须无、曾祖无宇事迹述略──孙武世系考述之三陈秋祥陈完(《史记》称田)到齐国后的第二代是孟夷,《世本》作夷孟思;益夷生孟庄,《世本》作闽孟克。①《左传》、《史记》对陈完的第二、三代,也即孙武的六世、五世祖之事迹,均无记载。盂庄(闽盂克)生文子须...  相似文献   

3.
孙武故里说法不一,但共同点是"乐安"说.据先秦史料<春秋·左传>载,把孙武故里定为古齐城(今临淄)是正确的.孙武祖父孙书伐莒有功,食采乐安时,孙武已是少年;从孙武的家族史看,孙武不可能离开齐城到乐安去学习和生活;从孙武的文化程度看,当时是"学在官府",高等教育在国都,离开齐城绝对达不到高等教育水平;<新唐书·宰相世纪表>中记载孙武奔吴原因是"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田鲍四族谋为乱发生在齐城,不是发生在乐安,很明显孙武是由齐城奔吴.  相似文献   

4.
清华简《系年》篇中许多关于齐国的记载,为研究齐国历史文化提供了新资料。齐长城的设置年代和地域问题,众说纷纭,《系年》明确记载晋敬公十一年(公元前441年)"齐人焉始为长城于济",解答了学者的疑问。通过《系年》,还可以了解代齐前后田氏的地位和世系问题;梳理春秋战国时期齐与晋的关系发展,战国初年齐与越的关系等问题,补充史籍记载的不足。《系年》"襄平"一地,见于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可以印证"襄平"在齐境。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外经委退休干部陆允昌多年来潜心研究孙武 ,其专著《孙武研究新探》已由白山出版社于2 0 0 2年 7月出版。《孙武研究新探》由诸说篇、家世篇、故里篇、著书篇、入吴篇、资料篇六部分构成。作者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比较、研究 ,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许多观点。如一般说法是 ,孙武避乱奔吴 ,时间在见吴王前 10~ 2 0年 ,而作者通过对汉墓出土竹简和《越绝书》分析后认为 ,孙武为“受聘”入吴 ,时在见吴王的当年。目前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 ,说孙武见吴王前隐居在吴县(今苏州吴中区 )穹窿山茅篷坞 ,而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想像而已 ,断无史志可证。《…  相似文献   

6.
吴申氏为屈氏之别,出于屈巫臣,春秋时期世系为:屈巫臣→屈狐庸;延陵氏、堂溪氏皆为公叔祖类之孙、古公亶父次子、太伯句吴之弟仲雍后裔,延陵氏出于去齐之孙、寿梦乘季子公子札,春秋时期世系为:去齐→寿梦乘→公子札;堂溪氏出于寿梦乘之孙、夷末句余次子公子夫概,春秋时期世系为:寿梦乘→夷末句余→公子夫概。可见,申氏之族为吴公室异姓贵族,延陵氏、堂溪氏二族皆属吴公族。按《左传》义例,延陵氏之族可称之为"寿梦族",堂溪氏之族可称之为"夷末族"。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屈狐庸、公子札、公子夫概,屈狐庸属吴异姓贵族作家群体,公子札、公子夫概二子可称之为吴公族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7.
成吉思汗之子术赤的后裔、花刺子模汗阿布尔伽齐(1605—1664年)的《突厥世系》是一部重要的域外蒙古史著作,其书后半部系依据世所难得的公文书牍而成,史料价伍极高。全书用突厥文写成。1874年,戴美桑的法译本在圣彼得堡出版。法译本名为《阿布尔伽齐把阿秃儿汗所著蒙古人及鞑靼人的历史》。全书共分九章,其中第七章讲述了统治钦察草原的术赤后裔的历史概况,其记载可与《史集》等波斯史籍的有关记载相互印证,并补其不足。我曾将《突厥世系》第五章“察合台后裔的历史”译成中文,载于本刊1987年第4期上。现试将该书第七章全部译出,以期对钦察汗国史之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林季仲小考     
林季仲小考尹波关键词:林季仲,生卒年,世系佚文考证林季仲,字懿成,号芦山老人,浙江平阳人,有《竹轩杂著》六卷(四库全书本及永嘉丛书本)。《宋史》无传,清陆心源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两浙名贤录》等为之列传(见《宋史翼》卷十),但无生年、卒年、世系等...  相似文献   

9.
关于淹城的所有记载、推断、考据、论点,包括众说纷纭的与古代奄族迁徙关系的判词,其原始依据,均来自一条孤证--<越绝书·卷二·外传记·吴地传>.自<越绝书>成书后,过了约800年,"淹君地"的记载,才再次在史志典籍中出现.这些记载,均标明传自<越绝书>.从文本资料传承的角度看,真正的"淹城之父",是南宋<咸淳毗陵志>的作者史能之.清代<康熙常州府志>作者陈玉璂直接断定"淹城"为奄君所有.认为奄君和他的女儿,都葬在奄城.至此,"商奄说"正式出台.陈玉璂成为"商奄说"之父.但史料表明,陈玉璂关于"商奄"的认定,是不可信的.关于淹城是奄国南迁后的都城,目前,既无地下文物作证,亦无明确的文献记载.根据<说文解字注>判断:"淹"与"奄",在中国古代是不通用的.另外,<越绝书>中的"吴所葬",有可能是"吴所筑".这个被叫做"淹城"的城,可能与"淹君地"无关.这个被叫做"淹城"的城,目前情况下,与奄国无关.  相似文献   

10.
孙武生长于齐、建功立业于吴,他在春秋时期因帮助吴王夫差大败楚国而名扬天下,又因其名著<孙子兵法>而被誉为兵家鼻祖,流芳百世.孙武的军事思想是建立在"安国全军"的仁德基础上的大智慧、大谋略,因此文章从孙武合道的战争观、慎战的国防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军事境界、对君王和将领的严格要求及其对当代战争的启示等五个方面来论述孙武军事思想中的仁德.  相似文献   

11.
兵家孙武     
《阅读与作文》2007,(8):31-36
军事上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的大军事家孙武之口,记载在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中。  相似文献   

12.
孙武故里乐安说忽略了许多实质性问题.首先,割裂了孙武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其次,忽略了"食采乐安"中食采的实质,把"食采"地定位于故里;再次,忽略了孙武奔吴原因"谋为乱"的实质,把"谋为乱"定位于"发生内乱".孙武故里乐安说与<春秋·左传>、<史记>两部民族文化遗产相违背,经不起历史检验.孙武故里为古齐都今临淄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3.
段玉裁谓"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约而言之:唐虞夏商周秦汉为一时;汉武帝后自汉末为一时;魏晋宋齐梁陈隋为一时.古人之文具在,凡音转、音变、四声,其迁移之时代皆可寻究"(《六书音韵表》).段氏古韵之分期盖可从也.《四库全书提要》云:"言古韵者自吴棫.然《韵补》一书,庞杂割裂,谬种流传,古韵乃以益乱.国朝顾炎武作《诗本音》,江永作《古韵标准》,以经证经,始廓清妄论.而开除先路,则此书实为首功."然吴棫之  相似文献   

14.
孙武生长于齐、建功立业于吴,他在春秋时期因帮助吴王夫差大败楚国而名扬天下,又因其名著《孙子兵法》而被誉为兵家鼻祖,流芳百世。孙武的军事思想是建立在"安国全军"的仁德基础上的大智慧、大谋略,因此文章从孙武合道的战争观、慎战的国防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军事境界、对君王和将领的严格要求及其对当代战争的启示等五个方面来论述孙武军事思想中的仁德。  相似文献   

15.
《姚江孙氏世谱纪略》考述张维明最近,在苏州发现了一部鲜见流传的孙氏家谱──《堰兜孙氏家乘》(堰兜,又作燕兜,在今浙江省嘉善县张汇乡)。书中的序文《姚江孙氏世谱纪略》(姚江,在今浙江省余姚县一带)载有古代杰出军事家孙武的世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部嫁...  相似文献   

16.
齐宣王②问曰:“齐桓、晋文之事③可得闻乎?”孟子④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⑤,【注释】①这篇文章节选自《孟子·梁惠王草句上》。《孟子》这部书是由孟轲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一起编订的,书中记载、反映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和政治观点。《齐桓、晋文之事》篇是孟轲的一  相似文献   

17.
《大唐高祖神尧皇帝睿宗孙嗣薛王房宗子李公墓志》《唐李氏世系图》两碑今存甘肃省合水县,两者关联紧密。主要记载李唐宗室睿宗之子薛王房十几代后人的名讳辈分、功名仕宦等情况。碑铭提到的若干诏令赦文、区划建置,可以补证《宋史》地理志等传统史料记载缺憾。方志、金石专著目前对两种铭文的著录尚多有讹误。通过正史检查、碑文互校,可以补正《李公墓志》三家录文碑主名讳等119处、122字;《世系图》碑三家谱系十一世子孙官职等18处、36字。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孙武故里问题、孟姜女故事历史原型问题和中国古代职业教育本源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惠民县说"是以唐乐安作为孙武的故里,"博兴县说"是以汉乐安作为孙武的故里,"广饶县说"则是以先秦齐乐安作为孙武故里的.孙武作为田氏贵族应是聚族而居于齐都临淄的,作为士人应是"群萃而州处"于临淄"士乡"的,无论如何是不会生长久居于"鄙"之"食采乐安"的.因而,临淄才是孙武的故里.杞梁妻哭夫作为孟姜女故事的生活原型,体现的是历史真实;而孟姜女故事作为杞梁妻哭夫的艺术演生,体现的是文化真实.只有将两个真实比对同步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达到深化、完善的目标.中国较为全面、系统而深刻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步形成于春秋前中期的齐国,它是管仲为创立霸业而推行的"四民分业定居"社会改革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一书的得名,由于文献的缺失,学界向无定论。即使如汉代文献本身,亦多有记载矛盾之处。作者结合考古成果,就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进行分析,试图就《论语》一书的得名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孙武的祖父田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在今鲁南莒县)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一个大夫的封地不会太大,也不会离齐都临淄太远,以便控制)。此封地乐安,在现在什么地方,先秦史籍无记载,但在后人编纂的地方志中却有所发现。 秦灭六国后,废封建,设郡县,改齐国为齐郡。因秦政权短促,来不及设县。到了汉朝,据《大明一统志》卷二十四《青州》下有“乐安县”:“在府城北九十里,古广饶县地。汉始置乐安县,属千乘郡(故城在山东高苑县东北二十五里),东汉属乐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