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胜其烦”、“不可胜数”是两个比较常见的成语,意思分别是“经不起烦扰”和“数不完,极言其多”。满足这两个结构槽的成语还有很多,如“不胜枚举、不胜杯杓、不胜感激,不可胜言、不可胜计、不可胜用”等。其中,“胜”的读音,成语工具书标注有异,有的注sh叆ng,如《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万条成语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汉语近义反义成语辨析词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这部成语词典收录了“不胜枚举”和“不可胜数”条,分别注为sh埁ng和sh叆ng,情况特殊,暂归入第一类)、《现代成语巨典》(大…  相似文献   

2.
成语词典,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侧重指导运用的,如《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版),一种是侧重追本溯源的,如正在编纂中的《汉语成语考实词典》(见《中国语文》1981年6期);一种是二者兼顾的,如《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版)。 使用这些词典,检索已知成语(书报上看到的、别人问及的)很方便,但要查不确知的成语却很困难。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要用一个成语表达个什么意思的时候,一下子想不起来这个成语怎么说了,或者只  相似文献   

3.
谈"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辞书误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华 《学术研究》2007,(5):158-158
关于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僵”,有的辞书注为“仆倒”(《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4页);有的则释作“僵硬”(《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缩印本第94页)。究竟何解为确,我们先考察“僵”的词义演变过程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4.
“垄”是古代中国皇帝印章的专称,这为今人深信不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曰:“垄: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印。”(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亦云:“空:帝王的印。”(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中国文化之谜》第三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传国玉皇何处寻》一文开箱也说:“奎是封建时代皇帝的宝印。”然而,这不冠前提的流行说法值得怀疑。因为,“至”在封建社会时期除了指皇帝的印章外,又可指:(1)太后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九年四月,“毒矫王御奎及太后变作乱”。(2)太子印.如《宋书·礼志》:“皇…  相似文献   

5.
词语释义既要考证其来源,又要看其发展。“秋”在《诗经·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只能解释为“秋季(三个月)”,但是语言是变化发展的,在现代汉语中,成语“一日三秋”的“秋”解释为“年”也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该发展过程经历了两次转喻:由“谷物成熟”转喻为“谷物成熟的时间、季节”,即“秋季”;再由“秋季(三个月)”转喻为“年”。前者属于“事件时间参照点”转喻,后者属于“部分时间与整体时间”转喻。最后,文章提出成语理解应该遵守古今演变原则和内涵意义为中心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汉语里有一组同时含有“鸡”和“狗”两种禽畜的成语,如:鸡飞狗跳、瓦鸡陶犬,姑且称之为“鸡狗”并现成语,很值得研究。 最早的“鸡狗”同现的成语是“鸡犬相闻”,语出《老子·道德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汉语里的词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百万计,而一个词又有很多义项,有些甚至有几十个义项。比如对“方”的解释,新《辞源》列在读fang音下面的义项有18个,新《辞海》列有25个,《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列有36个,台湾《中文大辞典》列大的义项49个(含通假义义项),加上小义项总共60个。试想,一个刚入学的小学生都认识的“方”,竟有这么多的解释和用法,那么,要掌握几千个常用词的用法该花多少气力!而有“方”参加组合的多音词就更多得惊人,如《汉语大词典》就收到了三百几十个(专有名词除外),并且大部分又不止…  相似文献   

8.
试论“V+了+T+的+N”岳辉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些例子,如“骂了几个钟头的人”,“戒了五年的酒”,认为“所有这些表数量的宾语修饰语实际上都是修饰整个动宾结构”(《汉语口语语法》第164页)。然而仔细观察、分析,却不难发现这种...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是当前最具权威性的“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对汉语史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在汉语辞书编纂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受到研究成果和其它因素的制约,《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尚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对魏晋南北朝词汇面貌的反映方面亟待加强。《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综合性农书。该书语言平实,不避侄俗,是反映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面貌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本文拟以《齐民要术》(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缪启份校释)为例,从汉语…  相似文献   

10.
汉语“被”字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被”字式以前的被动式被动式是指表达波动意义并具有特定形式标志的句式。在上古汉语里,被动意义的表达往往是采用主动句的形式。例如:吾不试,教艺。(《论语·子罕》)宗周既灭。(《左传·昭公十六年》)从句式上看,这些例子与表达主动意义的“先生授”(《论语·为政》)“郑伯拜”(《左传·文公十三年》)等是一致的。同一种句式表示主动和被动两种完全对立的意义范畴,有时难免引起彼解。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明确性需要,汉语中也就出现了专一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式。“于”字式是汉语最早的被动式。它产生于西周时期,西周金…  相似文献   

11.
《周易》成词例说徐传武王国维有《与友人论待书中成语书》,对于《诗经》、《尚书》之成语,多所发正。但王氏“成语”,失之庞杂。姜昆武认为:“在目前的汉语语词研究中把四字句熟语称为成语,这是很恰当而科学的,因为大体它是一个其实的语句。但自宋以来,有人把诸如...  相似文献   

12.
成语的范围界定及其意义的双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的范围界定及其意义的双层性王吉辉一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类较为重要的单位。多年以来,发表、出版的关于成语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著作、成语词典等,数量上都很不少。但什么是成语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现在看来还没有获得共识,过去有些影响较大的看法需要重新斟...  相似文献   

13.
出自《庄子》的成语多达350多个,它们在《庄子》一书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修辞作用。论文收集了《中国成语大辞典》、《汉语成语大辞典》以及《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出自《庄子》的成语,并对其修辞特点进行分析。考察发现,出自《庄子》的成语具有比喻性强、讽喻多、夸张、对偶对举以及借代等特点,这与《庄子》一书的风格是一致的。并且众多成语修辞并非独立运用,通常是两种以上的修辞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读者琐谈     
《老子》,五千言,历来版本各异,注家甚众,故断句、释文,歧义存焉.近读张松如周志的《老干校读》(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深感作者将“古今聚讼,这无定诂”(《校读》第3页)的老义译释得如此信达,实在是功力不凡.任继愈同志《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版),也是笔者经常研读之书;译者对其1978年版作了较大修订,并对学术界研究老于哲学思想时,“代替古人讲他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新译,第43页)的倾向作为反思,认为不能简单将老子的哲学思想非‘唯物”即‘唯心’地‘一刀切”.这无疑是老子研究方法上…  相似文献   

15.
初识冯象先生的文字,是在《读书》上的“政法笔记”专栏。他的文章不落窠臼,不论标题立意还是观点论据,都能使读者眼前一亮,如《孔夫子享有名誉权否》《性贿赂为什么不算贿赂》《正义的蒙眼布》等篇章,均令人不忍释卷。除两篇前言和“法律与文学”这篇代序外,《木腿正义》(增订版)共有31篇文章,其中上编研究法律(包括法律教育、法学方法),下编讨论语言文学、宗教神话等。  相似文献   

16.
广州话与壮侗语的后修饰成分比较研究黎意0.1在修饰关系中,上古汉语可能曾存在过“正+偏”的结构,即被修饰语在前,修饰语在后。如甲骨卜辞中的“丘商”、“自喜”,《左传》中的“城颖”(隐公元年)、“城濮”(僖公二十八年)等地名都反映了这种语法规则。当汉语...  相似文献   

17.
《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女史”释例商榷郑之洪1980年修订版《辞源》第一册第729页、1980年缩印本《辞海》第1096页以及1989年版《汉语大词典》第四册第257页,均对“女史”为“古代女官”作了肯定性的释义。三书均主《周礼》的,特别...  相似文献   

18.
七十年代末以来,在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推动下.语法工作者对一系列关系全局的汉语语法专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总结和探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只对汉语的动词和刚同的研究成果作扼要的论述。一、动词研究动词是句子中最重要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动词就是一个句子的核心和重心。这些年来,除了李临走的《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和范晓、杜高印、陈方磊的《汉语动词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外,还先后发表了大量的有关动词研究的专题论文.而1985年底在厦门召开的“句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称王羲之对《兰亭集序》的著作权包含两层意思:一,其文是王羲之所作;二,其书法,也为王羲之所书。我在《王冬之文学艺术创造力与道教文化的关系》(载《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2期)、《王羲之的道教文化背景特色》(载《学海》1993年3期)、《中古仙道诗精华》(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王羲之部分)已阐述了我的观点。感谢穆欣先生在他《办(光明日报)十年自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中,对1965年进行的《兰亭集序》真伪的讨论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这样,使世人对这场“兰亭公案”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场特殊的争论。争论双…  相似文献   

20.
我们现代所使用的成语,绝大多数在古代就已形成。弄清每条成语的来胧去脉,对于更准确地编撰汉语成语词典和更细致地研究汉语词汇史,都是不无裨益的。但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探究每条成语的源流,没有一大批语言工作者经过长期艰苦的共同努力,是很难做好的。笔者在阅读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