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增收缓慢是当前农村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果这个问题不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的发展与稳定。立足于贫困山区实际,结合工作实践,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着眼于贫困山区生产力实际水平,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才能有所为。   一、加快贫困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贫困山区农业和农村出现了许多质的变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标识和主要特征为:一是需求约束加大。由于近年来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供求结构从全面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且市场需求趋向多样化、优质化。农产品市场格局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农业的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为受资源和需求(市场)双重约束,尤其是市场约束愈益加大,农业同步实现增产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二是农业关联度和经济外向度增强。随着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进程和对外开放及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的关联度日益提高,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大,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市场需求、出口创汇以及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增长状况。而且,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三是科技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现。目前,贫困山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很低,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技术新突破,是今后贫困山区农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四是农业发展对现代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发展对资本、农业机械等现代生产要素的依赖度增强。……  相似文献   

2.
郑桂章 《领导科学》2006,(23):16-17
“十一五”时期是贫困山区县快速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身为贫困山区县的主要领导干部,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项要求,立足本地实际,整合地方资源,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找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明显增收的着力点,努力破解“六大难题”,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拓宽融资渠道,努力破解资金短缺、带动乏力的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能否实现,与资金支持程度是分不开的。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农村的综合改革、保持工作的正常运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空谈。特别是贫困山区县,由于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 省委书记周永康在巴中视察工作时,根据巴中实际,作出了要“实施生物工程,发展绿色食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指示。为贫困山区县参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指明了方向。南江县如何趋利避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内陆贫困山区机制不活、人才匮乏的现实,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政策是人才开发的伟大杠杆。内陆贫困山区要想在西部大开发中摆脱被动地位,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就必须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人才措施和经济措施,构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环境,开创人才开发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贫困山区小学教育,在政策投入、基本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都予以优先安排和倾斜。从而使贫困山区小学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但由于贫困山区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和群众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贫困山区小学的教育事业仍然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6.
赵斌 《咨询与决策》2004,(11):20-21
十堰作为鄂西北贫困山区,在中部地区崛起中面临更加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积极抢抓中部崛起历史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发挥优势,找准定位,努力把十堰建设成为“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李娟 《办公室业务》2013,(21):225+242
本文记述了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张宝华同志到贫困山区参加扶贫工作的事迹。利用民生档案,制定"一户一策"制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郑林  陈雄 《咨询与决策》2004,(11):66-67
浠水县“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始终坚持高效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连片集中”和“综合治理”的原则,高质量、高标准地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郭建军 《决策探索》2009,(14):16-18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渐进过程,需要大量的要素投入,从而需要调动农民以及社会投资者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过低的农业比较效益状况严重制约着黄淮平原等主要农产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指引下,这种局面开始得到改变。但总体来讲,对此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需要深化和提高。例如,都说农业比较效益低,到底低到什么程度?都说“反哺”好,但还不够“解渴”,到底“哺”到什么程度才合适?什么“哺”法最科学?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坚持反哺方针,努力构建科学的农业比较效益形成机制,奠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2,(24):28-31
从“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豆你玩”……到今年初的“葱击波”,国内农产品轮番涨价,促使大量资本进入了农业。无论是资本雄厚的外企,还是像网易这样的IT“大佬”跨界“务农”,伴随着今年初《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的公布,农业已经成为资本逐利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11.
省财政“股份扶贫”模式湖北五峰县汉马池村与该省财政厅及帮扶单位联合办起一家村办企业,通过估算,预计可得红利6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可望突破3500元。这种“股份扶贫”模式,为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趟  相似文献   

12.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当前,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崇州市“农业共营制”的探索实践及我省深化“农业共营制”改革面临的问题,提出深化“农业共营制”,助力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具体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决策导刊》2005,(10):29-30
解难题 建起“农业110”,近两年来,江津市李市镇为加强对“三农”的服务,全面实施农业信息化和“农业110”工程,镇信息中心利用网络及时收集国内外农业信息,利用村村通电话和信息采集卡收集镇内各种信息,依托镇农业信息网和LED户外电子显示屏,科技赶场,广播系统,电视系统,信息发布专栏,农业信息专刊等向广大农民发布信息,技术,建立起了一套遍布10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保康县委坚持把“能人治村”作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加快贫困山区全面奔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激励引导能人返乡创业,支持服务能人回村干事,放大能人效应,激活农村发展“引擎”,闯出了一条能人治村、能人兴村、能人强村的新路子,搅活了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相似文献   

15.
《决策通讯》2001,(11):32-33
“九五”期间,乌鲁木齐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九五”期间,乌鲁木齐市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始起步。特别是市委七届八次、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从“大城市、小郊区”的特点出发,提出并确定了乌鲁木齐市发展城郊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力度,为乌鲁木齐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会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1.“民以食为天”,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从执政伊始,就对发展农业、增加农业产品供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先后发动了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后来又搞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推行农业机械化”等活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信念…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2,(35):23-23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人口结构的变化,提高种粮的效益成为农业发展的大问题。在四川省崇州,种田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的身份变成了“职业经理人”、“理事长”、“股东”等等。从2010年开始,崇州市开始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8.
王丽  王中山  刘安 《决策探索》2010,(15):18-21
行进在驻马店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看到一马平川、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你会对“中原粮仓、中州;ph库”的美誉心有威戚。农业大市如何写好“农”字文章?近年来,驻马店用发展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着眼工业抓农业,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如椽之笔写出了一篇锦绣“农”字文章,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相似文献   

19.
李薇帆 《科学咨询》2007,(13):12-12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不仅是渝北的农业科技园区,也是全市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园区。”日前,中央党校《理论动态》课题组到渝北农业科技园区进行调研后,肯定了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用工业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实施产业联动的做法,并称之为“重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决策导刊》2006,(11):I0007-I0007
近年来,荣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一项名符其实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立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和荣昌的基本县情,提出了荣昌第六期(2005-2007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头年开好局,三年创一流”的新目标,确立了结合新县情,实现新突破,服务新农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