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简·爱》是一部描述人的内心生活的世界地图和经典文本。这部带有精神自白色彩的小说再现了一个孤女在寄人篱下、饱受精神苦难与折磨的成长过程中的累累伤痕。《简·爱》既是一部关于女主人公的创伤记忆的书写,同时也渗透着夏洛蒂·勃朗特本人对自身创伤经历及情感体验的再现与表白。  相似文献   

2.
论简·爱性格的两面性--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看简·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要了解其主人公简·爱,必须先了解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对作者思想经历及时代背景的分析,肯定简·爱这个女性反抗代表人物的反抗精神,分析简·爱的顺从性格。  相似文献   

3.
李安的两部电影即《少年Pi的奇幻漂流》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探讨了创伤的再现形式与伦理追求。导演通过记忆重构的方式唤醒创伤的可视性,在其充满实验色彩的影像手法上,展现出独特的伦理视角:《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以虚实交错的叙事结构与奇幻的想象,再现了一个少年黑暗的“成人创伤”(也即结构性创伤);《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3D 4K 120帧/秒的技术实验再现了由媒介、战争和民众构成的代理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在当代社会中的运行机制。这两部影片实现了从结构性创伤到集体性代理创伤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简·爱》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女权主义热潮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极具女性主义色彩的名著。《简·爱》中女性主义思想不仅集中体现在反抗男权社会的女主人公行为上,而且作品的语言叙述也处处彰显女性意识,从而使得《简·爱》成为诠释女性主义思想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5.
任何文本的发展都脱离不了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作为一部文学名著,《简·爱》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封面便可集中反映这一点。因此,在视觉语法的基础上,从互动意义角度,对不同年代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简·爱》中译本封面进行解读,有助于探讨《简·爱》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八四七年十月,一位署名为柯勒·贝尔的不出名的作家发表了一部小说。这部小说立刻引起了社会的注意,赢得了读者的普遍欢迎。第二年一月,小说就再版发行。这本轰动当时又名留史册的小说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之作《简·爱》。 《简·爱》为什么会获得如此成功?打开小说,你马上就会得到答案。你立刻会被女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生活所吸引。作者用细腻独特的心理描写,把一颗活生生的灵魂奉献给了读者,你似乎遨游在精神的海洋里,倾听着一曲曲动人的心灵之歌。《简·爱》  相似文献   

7.
从《简·爱》到《谢莉》徐望藩小说《简·爱》的巨大成功使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从此蜚声文坛,也使这部长篇著作至今脍炙人口。《简·爱》已有多个版本的中译本,而夏洛蒂·勃朗特的第二部小说《谢莉》,在我国读者中间却鲜为人知。80年代,译文出版社出过...  相似文献   

8.
《简·爱》和《飘》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两个出身平凡中却具有独特思想的女性---简·爱和思嘉·奥哈拉。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简·爱》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飘》都称得上是描写旧时代女性中最经典的著作,这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表现出了敢于对抗时代、追求自由和平等权利等鲜明的人物特征。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受到了旧时代社会压制,但最终通过行动收获到了真爱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简·爱》这部英国小说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坛上一部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是因为作者一反传统小说的写法,通过主人公简·爱坎坷的一生,尤其是她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表现了一种新的爱情观,一种新的道德理想。简·爱是一个不同凡俗的新型女性,她的整个精神世界主要是在对平等爱情和理想婚姻的追求中得以充分展现的,她的鄙视世俗陋习,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反抗性格也是在爱情的经历中日趋完美的。正因为如此,一个半世纪以来,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始终发出熠熠的光辉,深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以《简·爱》和《倾城之恋》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女性生存意识为考察核心,通过比较文学分析法、平行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可知:一、作品中主人公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维多利亚时代的简·爱:自尊、叛逆、柔弱又自卑;封建社会的白流苏:柔弱、强悍、颇有心机又果断;二、在爱情婚姻抉择方面,简·爱追求精神上平等自由的婚姻;白流苏追求情感寄托与生活依靠的现实婚姻;三、两部作品中主人公女性生存意识有诸多相似之处:追求思想上的独立、敢于同不公平的命运努力抗争、向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作品都展现了女性对人生的态度和对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代表作《宠儿》从叙事视角和时序安排两方面着手,结合黑人文化传统和非裔黑人、黑人女性的历史现实,将形式与主题严密契合,挑战白人、男性的主体文化统治,建构出真正属于黑人种族和黑人女性身份的政治文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发掘美国非裔文学的宗教传统,从历时视角对美国非裔文学中的宗教现象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美国非裔文学带有明显的宗教传统。宗教已经成为美国非裔群体自我救赎的策略自觉。宗教至少从三个层面刻画了美国非裔群体生活和文化:生存、提升和解放。  相似文献   

13.
以《最蓝的眼睛》为文本,从佩科拉的遭遇揭示非裔美国人在以西方为中心的社会同化作用下的问题与困境,探究佩科拉身份迷失的内外因素,进而指明非裔美国人只有获得正确的身份认同,才能在保全自己民族性的基础上得到个人生存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尼日利亚自 1 92 3年起开始探索宪政的道路 ,其间发生了多次军事政变 ,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探索过程。1 999年 5月 ,尼日利亚实行大选 ,重新走上了宪政的道路 ,并经受住 2 0 0 3年大选的考验 ,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宪政发展道路。尼日利亚宪政已有 80余年的发展历程 ,代表了英语非洲国家宪政发展的成长经历。尼日利亚宪政发展的历史表明英美宪政主义对尼日利亚宪政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黑非洲国家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非裔美国人的历史记忆、文化旅行和自我追寻三方面解析莫里森如何以艺术手段通过其长篇代表作《宠儿》(1987)唤起黑人的民族意识,在新的社会历史文化中实现自我身份与价值。文章指出小说还原了最真实的历史记忆、反思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对非裔美国人之生存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小说挖掘了非洲民族文化传统,以文化旅行的方式找寻黑人民族的文化之根;莫里森呼吁黑人群体走出自我主体的迷雾,重构黑人民族真正的自我身份。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宠儿》意在强调塑造黑人民族历史文化身份、推进非裔美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是奠里森非同寻常的文学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美消费模式与条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虽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仅有 1000 多美元,但是巨大的贫富差距却使上千万富裕人口的实际消费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人的平均水平。因此,国民中崇尚美国的消费方式,认同与追求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人日益增多。为此,让国民了解美国人的消费模式,以及支撑该种消费模式的物质基础、资源环境代价,从而引导国民根据中国的国情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适度消费模式,对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恐怖主义对国际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9·11”事件就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且,这一冲击还远未结束。对北约而言,其冲击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恐怖主义挑战北约新战略;第二,恐怖战挑战北约的军事理论和军备结构;第三,美国反恐中的“单边主义”行为和扩大化倾向令盟国极为不满.这对北约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我认同与生活境遇有着内在关联。现代社会生活的分裂与变动特征,促使时代意识内化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同时又打破了时代意识与自我认同的内在关联,从而使得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我的认同成为一个需要不断反思和重建的问题。现时代的自我理解以及现代主体的自我认同,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哲学的主体形而上学思维,它要求确证自我的主体地位。意识哲学范式的穷竭使自我认同走向相互认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此提供了一种理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生产领域 ,美日两国竞争激烈。美国曾早于日本十余年 ,先发展了半导体工业。但一度由盛转衰 ,其优势地位为日本所取代。进入 90年代 ,在美国政府的扶持下 ,美国半导体企业峰回路转 ,重新称雄于世界半导体生产领域。其间的变化跌宕起伏 ,扑朔迷离。本文旨在分析美日竞争中优势转换的变化 ,研究其中的原因 ,探析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政府推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无法明确定位自身身份,其身份认同模糊化倾向十分突出.务农经历、经济地位、闲暇活动、与市民交往情况、留城意愿、城市户口拥有意愿、理想职业等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有明显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模糊化倾向,与当今我国社会转型密切相关,社会急剧转型在不同程度上形塑着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