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李乔、李纳、苏晓星、龙志毅等著名的彝族作家的长篇小说创作为依据,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彝族长篇小说创作的史诗品格,对20世纪彝族长篇小说创作做了历史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彝族作家、作者群体的崛起,反映彝族生活的一批优秀作品的出现,是当代彝族文学的最大特点,它标志着彝族文学发展一个新时期的到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的彝族作家有七人,他们是:李乔、李纳、苏晓星、普飞、吴琪拉达、韦革新(替什支不)、吉狄马加。作协四川分会的会员有:吴琪拉达、吉狄马加、杨阿珞、阿鲁斯基、巴莫·曲布嫫、阿凉子者,吉木尔达、伍耀辉、曲木达成、吉慧明;作协云南分会的会员有:李乔、普飞、普阳、熊正国、石中山、孟之仁、基默热阔;作协贵州分会的会员有;苏晓星、熊正国、龙志毅、安文新、安尚育、李光平。  相似文献   

3.
一、党给他的创作以生命 彝族作家李乔是以他的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而引起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注意的。这部小说的第一部《醒了的土地》发表于一九五六年,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早出现的反映我们国家一个重要民族——彝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是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一个值得祝贺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彝族作家李乔同志的《破晓的山野》上卷已于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问世,下卷也正在修订中。《破晓的山野》是继《欢笑的全沙江》之后又一部多卷头巨著,它以宏伟的气魄,展现了1956年凉山彝族地区进行和平民主改革的历史真实,形象地反映了这场改变奴隶主和奴隶的生产关系复杂而曲折的斗争生活,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上最残酷、最野  相似文献   

5.
李乔前后期小说创作艺术风格变化主要表现为:作品选材从单一化向多视角转向;作品风格以现实主义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转向。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人生阅历的丰富、思想的积淀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文章通过对李乔前后期小说创作艺术风格变化的探讨,以期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彝族当代文学的拓荒者——李乔。  相似文献   

6.
一读李乔的短篇小说(指《春的脚步声》收入的短篇小说),首先感觉到的是:吸引了作者的是历史变革冲击波潜入人物性格心理引起的冲突。他专注地审视民主改革时期凉山社会内部既成观念的动摇,人与人关系变动及其在这种关系中呈现出的人物内在美。作者思考的重心是这些人物自身的进一步解放,他们对自身幸福追求的合理性。作为彝族人民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7.
西康宁属地区是研究彝族社会发展演变过程的重要区域之一,其特殊地位和神秘形象,激起人们认识和研究热情;三四十年代,刘文辉为巩固自身地位及国民政府坚持抗战之需要,垦荒成为开发宁属经济首要的基本问题,从事认识和研究宁属彝区的著作和报刊大量涌现,为使这批宝贵资料得以完全认识和充分利用,本文就所见西康省宁属地区书刊(彝族部分)进行全面系统地介绍,以期方便研究者,为宁属地区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台湾乡土作家李乔的小说主题和艺术形式的探究,来揭示李乔小说中多元化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浓厚的乡土意识,以期使读者对台湾乡土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彝族地区对明王朝经营西南边疆有重要地位。明朝初期,中央政府对彝族地区军事行动是儒学教化的基础,明王朝在彝族地区逐步形成卫所、屯田、土司、儒学教化四位一体的国家治理格局,彝族地区步入明王朝推行的国家治理快车道,儒学教化作为国家景观和制度安排,是明王朝在西南彝族地区推行文化软实力的安边之道。  相似文献   

10.
彝族信仰的毕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信仰的毕教普同金彝族地区流传的宗教有毕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毕教是在彝族社会自身发展中产生的宗教,也是彝族普遍信仰的宗教。一、毕教和毕教信仰的产生毕教是在彝族奴隶制社会中产生的一种宗教体系,是由彝族前阶级社会的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文明社会的神学宗...  相似文献   

11.
[摘要]彝族的归属集团意识问题,在学术界特别是作为民族认同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就这个问题学者们从政治、语言、习俗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本文以彝族丧葬文化为媒介,试图找出形成彝族民族情感的文化要素。这些文化要素具体体现在彝族经典《指路经》中,并且都与彝族的祖界地兹兹普乌、始祖阿普笃慕、六祖的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根据笔者在四川大凉山以及云南的部分彝族地区进行的有关彝族的丧葬仪礼的田野调查的成果,以流传于各地的彝族经典《指路经》为文本,来弄清有关经典《指路经》的祖界/祖先迁徙原点的言说以及送灵、招魂路线的言说内容,并且联系《指路经》中的地名路线,绘制出迁徙路线图,研究《指路经》对彝族归属集团意识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彝族族源源于羌,也源于濮。濮在西南分布广泛,百濮为西南土著。彝族的基础为外来羌与土著濮的融合,濮是彝族族 源的一元。至今,我们仍可在彝族习俗中看到濮人的遗俗:龙崇拜,竹崇拜、“衣著尾”。  相似文献   

13.
彝族女性文学在彝族文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彝族出嫁歌又是女性色彩最浓的彝族文学,过去,彝族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出嫁歌则是女性生活的苦和泪,现在的出嫁歌在内容上和过去的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方式。  相似文献   

14.
川西南彝族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概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时期是川西南彝族构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土著乌蛮与迁入乌蛮相融合,形成川西南彝族的核心部分。东蛮、马湖蛮、虚恨蛮内的乌蛮逐渐与其范围内的大部分白蛮相融合,并与在其南边的土著乌蛮、迁入乌蛮共同构成了川西南彝族的主体。本文论证了勿邓与乌蒙通婚,勿邓部落是彝族,不是西番,勿邓没有南迁会无县、建昌城没有移到德昌境内,阿逼蛮是白蛮并逐渐融入彝族,栗粟蛮不是傈僳族,栗粟蛮和虚恨蛮与明代彝族木瓜夷是渊源关系,丰巴部落、泰国、苴伽部落与鹿、近代彝族的海里源关系。指出廓清道部落即三王蛮、东钦蛮即东钦部落、新安城六姓蛮即那部六姓。订正了史书记载中的错误。对众多部落、民族的分布、演变及是否属于彝族作了简要论述。对不少问题提出了笔者的独立见解,揭示了川西南彝族在这时期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彝族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这些珍贵的资源及其载体正在快速流失和消亡,急需进行数字化保护。 该文首先阐述了构建彝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资源体系的意义,然后研究了彝族口述历史资料资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资源体系 构建的原则和方法,最后得出了彝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的资源目录体系和元数据信息表。彝族地区的图书馆、档案馆、文化 馆等机构在进行彝族口述历史资料采集和数据库建设时,可以依据这一框架和目标,开展彝族口述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数据库 建设工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6.
论彝族当代文学创作的传统继承、借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发展是一条历史的长河,在它发展的下一阶层上,总是承传着上一阶层的源流,同时又接受着各种文学潮流的影响。彝族当代文学是在继承彝族文学的历史传统,借鉴汉族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优秀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代彝族文学受彝族民间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彝族民间文学不仅给了彝族作者最初的文学启蒙,而且提供给他们以丰富的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彝族文学的发展有经验,也有教训。其基本经验是: 第一,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文艺方向,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第三,必须解决好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问题。第四,必须全面提高彝族作家队伍的基本素质。当前的彝族文学创作,闭塞是发展的主要障碍,要勇于探索,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以追求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要有信心在遵循艺术规律、尊重民族欣赏习惯的前提下,以马克思主义的识别武器,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吸收国内外的艺术成果,创造出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彝族新文学。  相似文献   

17.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彝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在这里,他们写下了自己光辉的历史,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样,彝族的信仰与禁忌也就成了其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它是在彝族先民们与大自然搏斗求生存的长期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与彝族先民们的原始宗教意识和世界观是有直接的渊源关系的。对于彝族的信仰与禁忌或具有宗教意味的崇拜与习俗的研究,是了解彝族历史衍变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信仰与禁忌是潜意识的宗教式崇拜的派生现象禁忌是人类广泛具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彝族人类学影视片是彝族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最早的彝族人类学摄影是在本世纪初出现。本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始拍《凉山彝族》这部民族志影片,是为新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开创性工作。八十年代又拍摄出一些彝族人类学片。今后彝族文化的更新和交融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剧烈,因此拍摄彝族或彝区人类学影视片的题材与日俱增。彝族人类学影视片的拍摄将是一项任务繁重且前景广阔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红河彝族(尼苏人)原始宗教的主要祭司是呗耄,呗耄不仅具有较高的彝文水平和宗教、历史、天文、历法、文学水平,还具有规范的唱腔和演唱演奏等音乐素质,在彝族原始宗教音乐和彝族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都火舞”是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节庆性舞蹈,它始发于原始社会时期,体现了彝族人民“尚火”的观念。“都火舞”以“逆时行走”为主要动作特征,展现了彝族女性庄重、矜持的气质。这一动作特征和气质是彝族发展史中女性形象、地位转变的文化内涵在身体表述中的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