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采葛》篇的诗旨历来颇多迷惑之处,今得上博简《诗论》第17号简的启发,可以有较为深入而明确的认识。此诗所表现的主题,《诗论》将其纳入人伦之道进行评析,从中也可以窥见先秦时期儒家理论中的夫妻观念的一些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第十七简依次评论了<诗经>中的四篇作品,认为<齐风·东方未明>的语言特点是锋利尖锐,<郑风·将仲子>中女主人公想爱而又对舆论有所畏惧的心理值得肯定,<王风·扬之水>表达的是戍边士卒对妻子的强烈思念之情,<王风·采葛>表达的是丈夫对新婚妻子的深切恋情.孔子的这些评论,为辨正和澄清汉儒以来对这四篇作品的严重误读提供了最早依据.  相似文献   

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其中第二十三简评论了<诗经>中的<鹿鸣>、<兔罝>两篇作品.孔子认为,<鹿鸣>描写君臣宴乐,强调君臣以道义相交,尚德效善,符合诗人本意,分析准确透彻;<兔罝>表现了重贤思想,评论带有春秋时期借题发挥、重视实用的解<诗>特点.孔子的评论为辨正汉儒以来对这两篇作品的误读提供了最早依据.  相似文献   

4.
晁福林 《文史哲》2011,(3):122-131
上博简《诗论》第29简的简文谓:"《?(卷)而(耳)》,不智(知)人。"知人"是孔子师徒的一个重要政治命题,目的在于知人善任,使贤者为官。简文之义启发我们重新认识《左传》及汉儒的相关论析,其所论《卷耳》诗旨在于写后妃助君主求贤审官,是符合被编定的《诗.周南.卷耳》篇的意蕴的。《卷耳》篇和其他不少《国风》之诗一样,都是王朝遒人"采诗"之后由专门的王朝职官予以整理加工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原创之诗与整编之诗的不同,乃是造成《卷耳》篇歧义迭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陆华 《兰州学刊》2008,(12):194-195
文章是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读书札记,主要涉及第四枚简、第二十枚简的内容。文章试图从文字、语法、训诂的角度对简文中一些富有争议的内容,如“与贱民而[谷兔]之”、“人不可[解干]也”等的释读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新材料带来新的研究课题,促进新学问的涌现.对于《诗经》学史而言,近年面世的以上博简《诗论》为代表的简帛资料,不仅大大促进了对于诗三百篇的研究,而且促进了《诗经》学史的研究.在上博简研究的带动下,近些年关于《诗经》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如果说上博简《诗论》补充了《诗经》学史源头的话,那么,上博简《诗论》面世以后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则是一部《诗经》学史的尾,这个一首一尾的形成与联贯对于“重写学术史”而言,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8.
晁福林 《文史哲》2005,(2):26-33
上博简《诗论》第21号简简文认为不可以称赞《诗·大车》篇表露的那种“嚣”的道德精神状态。原因在于“嚣”的状态不符合恰当的“度”。我们可以通过简文从一个侧面看出孔子的情爱观念。鼓励大胆追求爱情与提倡男女情爱应掌握一定的“度”,要符合“礼”,这构成了孔子情爱观的两个基点。本简采用以诗解诗的方法,通过对《湛露》篇的分析,说明对于《大车》一篇不可称赞的原因所在。这种独特的解诗方式,展现了孔子启发弟子深入思考问题的匠心。  相似文献   

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简称上博简)陆续公布后,其《诗论》作者问题遂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大致形成了孔子作、子夏作、接受春秋《诗学》的人所作三种代表性观点.对《诗论》作者的考察应把握两个关键:第一,隶定""作"孔子"还是"卜子";第二,确认""的言论是否贯穿《诗论》全篇.研究发现,有三条证据可以证明""隶定为孔子无疑:其一,《鲁邦大旱》为""隶定"孔子"找到了铁证;其二,战国铜器简帛合文为""不能隶定"卜子"找到了旁证;其三,先秦传世文献为"卜子"与"子夏"的关系找到了反证.仔细解读《诗论》文意可以发现,""言论确实贯穿全篇.因此,孔子为《诗论》作者不容质疑.  相似文献   

10.
<桧风·隰有苌楚>是<诗经>中意义深远却易被误读的诗作之一.对于此诗,前人或释为讽刺诗,或视为悲观厌世之作,或以为是一首爱情诗.通过对诗中关键词语的辨析,这是一首意境美丽、节奏欢快的诗作,没有必要作为一首政治诗来读,若非要从中体味出"亡国之音"来,则与诗旨大相乖戾.上博简<诗论>第26简论析此诗"<隰又(有)长(苌)楚>得而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此首诗心的契机.对于此诗,从忧生之叹的视角可以看出相当凄美的的意境,但这种误读化欢快为低迷、变明亮为阴沉,与诗心出现了不小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晁福林 《河北学刊》2005,25(4):109-115
"民性"问题是先秦儒家一个重要理论观念.在孔子的理论体系中,这个观念不仅见诸<论语>一书,而且在上博简<诗论>中亦有重要表述.从<诗论>简文中可以看出,孔子通过<诗·鹿鸣>体悟到"币帛"在礼仪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由此而看出"民性"所固有的对于和谐的追求.相关简文由<诗>而论及"民性"观念,是认识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上博简《诗论》简中关于"知言"与"不知言"的相关评析,可以使我们看到孔子对于《诗.大田》与《墙有茨》篇的深刻理解。关于这两首诗的意旨,前人多有不同的解释,得《诗论》的简文不仅可以化解相关歧义,而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孔子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3.
上博简《诗论》及《诗·杜》篇 ,谓是篇与“雀 (截 )服”有关 ,并谓是篇的“情”达到了极至。就《诗·杜》的内容看 ,关于其主旨的释解 ,朱熹的“求助”说比序、笺的“刺时”说为优 ,而王安石、姚际恒等的求助于宗族、兄弟之说又胜于朱熹之说。简文的“雀 (截 )”可读若绝 ,所谓“雀 (绝 )服” ,指超出了“五服”的亲族关系 ,意与“绝族”相当。《诗经》诸篇常表现“复我邦族”的呼唤 ,是对于同族兄弟友情的盼望。《诗论》两简关于《杜》篇论析 ,深入指出了走出宗族者失去兄弟间的怡怡之乐所产生的幽怨情绪 ,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逐渐松动而造成社会巨变的景况  相似文献   

14.
杨春梅 《文史哲》2004,(1):163-167
上博藏简《孔子诗论》,在整理者复原的文本之外,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编联。与此相关的其它问题如关于留白简的认识和处理,《诗论》的体裁、性质的判断,类序的确定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上博简《关雎》七篇诗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考释了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有关《关雎》七篇的记载,指出:《诗论》之“ ”即孔子,简文主要是孔子之论;孔子与毛《序》论《诗》都强调礼义教化,其论《关雎》《甘棠》《燕燕》之义或相同,或相合,但论《 木》《汉广》《鹊巢》《绿衣》却各不相同,很难从《诗论》简文里找到毛《序》为子夏所作的直接证据;简文对好色、求福、有爱、有恶、溯本的“民性”,看不出有明显的否定倾向,强调的是利用,是“反纳”和“喻”。  相似文献   

16.
上海博物馆29支《诗论》简,不能全归诸孔子名下,其 中既有孔子之说,也有孔子弟子之说。孔子这位解《诗》的弟子,很可能是子羔。传孔子和 子羔《诗》说的,是孔子弟子子羔以外的再传弟子。先秦儒家传《诗》,孔子以下,是多元 而并非单线,其中也有子羔一系。  相似文献   

17.
上博简《诗论》第25号简提到“《肠肠》小人”,其中的篇名应当是《大雅·荡》篇,而非《诗·君子阳阳》篇。《荡》篇首章与后七章在辞语、文意等方面皆有重大区别,后七章系汉儒混入者。其首章方是真正的《荡》篇的一部分。从这章内容看,它抨击和咒骂天命,正是孔子所谓的“不畏天命”的“小人”之貌。简文为判定今传本《荡》篇的后七章属于另篇提供了重要旁证,并且,对于认识《诗》的成书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晁福林 《东岳论丛》2005,26(5):124-131
《诗·齐风·猗嗟》篇为孔子所重视,上博简《诗论》两次提到此篇加以评析和肯定,即是明证。《猗嗟》一诗的史事涉及到春秋前期鲁桓公被杀于齐这桩公案。历代大儒研究此诗时多表现出对于鲁桓公夫人文姜的强烈敌忾情绪。分析这桩公案,对于说明孔子赞美《猗嗟》一诗的原因具有直接作用。上博简《诗论》的相关评析,让我们看到了孔子孝道观念和家国观念的一些细微之处。  相似文献   

19.
从王权观念变化看上博简《诗论》的作者及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博简《诗论》的撰著时代虽难以准确推知 ,但可从战国秦汉间儒家王权观念的变化中略窥端倪。《诗论》对于周文王和其他周王都非常赞美颂扬 ,对于敬奉周天子的朝臣和士大夫也给予关注和赞扬 ,而对于佞臣谗人的痛斥则表现出浓厚的尊王观念和维护周王权威的态度。这些皆与孔子只颂圣王、不批昏君的思想一致 ,而与后儒有较大区别。可以说上博简《诗论》的思想内容出自孔子 ,而撰写文字则是其弟子手笔  相似文献   

20.
《诗论》说《关雎》等七篇释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李学勤 《齐鲁学刊》2002,2(2):90-93
《诗论》为亲闻孔子《诗》学的弟子所作,对照文献, 最可能是子夏。现在看,《诗论》和《诗序》、《毛传》,在思想观点上虽有承袭,但实际 距离是相当大的,即以《关雎》等七篇而论,差别即很明显。《诗序》不可能是子夏本人的 作品,只能说是由子夏开始的《诗》学系统的产物。但无论《诗序》还是《毛传》,都确实 有《诗论》的影子,这对我们认识《诗》学传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