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日本汽车产业一直加速对外投资布局,海外生产比率持续攀升。在对外投资理论的多维视角下,日系车企对华投资演变体现出深层特征,如投资动因弱化垂直型投资因素,偏重水平型投资;区位选择从分散转向相对集中,并形成产业集群;投资方式从边际部门向比较优势部门转移;投资影响反映在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双重效应等。钓鱼岛事件后,中国市场上日系车购买意愿降低,日系品牌在华销售份额大幅缩水。事实上,从2008年起,日系车在华市场占有率便呈下降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竞争优势弱化。日系车企以钓鱼岛事件为契机,重新布局在华生产投资战略。在日本汽车产业在华投资模式发生转变之际,中国应在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市场环境等方面对日系车企加以政策引导,加强中日节能环保技术合作,以推动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跨国公司步欧美之后开始不断加强在华R&D的投资活动.在国际竞争环境驱动下,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首先被认为是其海外投资阶段性发展战略的必然,同时也是其全球化R&D投资战略的一环.在市场需求驱动下,作为技术换市场的方式之一,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是其应对我国产业政策和市场特点的手段.在获取资源驱动下,包括丰富的人力资本在内的中国技术资源积累是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获取利益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及作者的调查,分析了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中国后的市场行为变化。文章指出:在垄断市场结构中,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存在垄断倾向。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中国继续坚持开放政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内产业的保护程度降低,同时允许多家跨国公司进入,推动了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形成和完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竞争行为将日益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日本跨国公司步欧美之后开始不断加强在华R&D的投资活动。在国际竞争环境驱动下 ,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首先被认为是其海外投资阶段性发展战略的必然 ,同时也是其全球化R&D投资战略的一环。在市场需求驱动下 ,作为技术换市场的方式之一 ,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是其应对我国产业政策和市场特点的手段。在获取资源驱动下 ,包括丰富的人力资本在内的中国技术资源积累是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获取利益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伴随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和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服务业跨国公司对中国直接投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总括公司正在成为对中国服务业直接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投资独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预计日本服务业跨国公司对中国直接投资组织结构将从垂直一体化向网络化转变;行业结构将从生产性服务业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转变;进入方式将从独资向并购转变;地区结构将从东部沿海地区少数超大型城市及特大城市向中西部主要商业城市拓展。  相似文献   

6.
影响跨国企业投资行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决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投资在地区分布和部门选择方面存在着差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自然也脱离不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做的投资选择。因此,中国跨国公司应以发展中国家为投资重点,以小规模制造业、资源开发和石化工业、轻工业为部门发展重点。所不同的是,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还要受国家计划的决定。国家有权利对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进行指导,企业能在自主权限范围内决定符合公司自身利益和目标的投资行为,同时企业也有义务为了国家利益进行并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在中国这个特定的投资环境中,面临困境的国有企业在经济成长性、国家政策、市场及人力资源等方面仍具有比较优势,与跨国公司形成优势互补,构筑了双方合作的基础。作者强调引入跨国公司改造国有企业的效应是双重的,一方面国有企业可以此摆脱困境,走向现代企业制度之路;另一方面,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产生负面效应,需要采取正确、有力的政策保障,才能兴利除弊,使双方的合作沿着我们预定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特点、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家磊 《学术交流》2005,(12):111-114
中国加入WTO后,伴随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在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等方面出现的新特点,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呈现了向服务业、本地化和独资控股方向转变的新趋势。对此,我国应采取相应对策: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开放;构筑中西部开发的新优势;促进跨国公司参与国企改造;组建企业集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有着极为密切的相互关系。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整体来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但在不同动因驱使下,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所导致的贸易效应也不尽相同。要充分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就要积极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在继续发展资源寻求型直接投资和市场寻求型直接投资的同时,逐步扩大创新资产寻求型直接投资和效率寻求型直接投资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采取了一系列市场攻略。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攻略不断调整,在投资战略、合作战略、经营战略、技术战略、产业战略等等方面都逐步地从短期性向长期性转化,从分散化向系统化转变。在与外资企业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中外企业逐步由契约关系转向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企业向外资企业学到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等;外资在华企业成为中国企业技术引进的载体。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加快了中国企业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11.
苏杭 《日本学刊》2015,(2):93-108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推动着产品由"一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转变,将分散的区域生产网络连接成全球生产网络。在此背景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和领域上都实现了突破,在企业层面,伴随日本企业海外分支机构采购—销售模式的变化,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网络化发展的新态势。目前中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时期,应借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延续产业优势,推动海外分支机构的本土化,积极嵌入全球生产网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给诸多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人工智能对高校就业市场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将对就业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作为就业市场供给的重要来源,其人才培养也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就业结构的变化将倒逼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调整人才需求萎缩专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专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应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创新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规格向复合型、创新型和综合型转变;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调整;人工智能等新的教育技术将加快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的主要趋势 (一)从"简单一体化分工"转向"复合一体化分工" "简单一体化分工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以进入中国市场为主要目的,"在当地生产,在当地销售";"复合一体化分工战略"则是指跨国公司将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纳入母公司全球生产体系.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策略,有效地吸引了以避开贸易壁垒为主要动机的"简单一体化分工"的跨国投资.  相似文献   

14.
刘增科 《学术交流》2006,(6):122-125
世界各国政府对跨国投资政策的选择,皆立足于本国的利益得失,谋求利益最大化。跨国公司的培育包括两种模式:政策诱导型培育模式和市场自主成长型培育模式。跨国公司在不同培育模式下的成长是有区别的,我国跨国公司的培育要依据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同,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综合考虑国家长期利益,对各跨国公司采用差异化的培育模式。对资源获取型及技术获取型跨国公司,应采用政策诱导型培育模式;对拥有劳动力优势和小规模制造优势的跨国公司,宜采用市场自主成长型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贺俊 《学习与探索》2008,(2):137-141
中国高增长行业市场结构的演变特征与成熟市场经济中高增长行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基本一致,即都经历了由市场经济结构分散化向集中化发展的过程,但由于中国高增长行业面临特殊的制度转型和经济发展条件,因此与成熟市场经济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企业的竞争行为集中于价格竞争,技术创新投入较弱.中国高增长行业产业政策的重点应该不是限制企业竞争行为,而是改变企业资源投入的激励结构,从而引导企业竞争优势、特别是主导企业的竞争优势从生产效率向技术创新能力转变,最终实现产业竞争力由成本优势向产品创新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垄断行为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国外跨国公司投资的市场结构与进入壁垒效应的分析 ,发现跨国公司在我国已经具有行使垄断行为的可能性 ,同时对其可能发生的具体垄断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与效应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人们将视线更多地关注于中国和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与潜力之时,两国其实已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悄然起步,不仅增长迅猛,而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竞争优势。本文从投资规模、投资主体、投资行业、投资区位、投资方式和投资绩效与收益方面对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然后在实证分析中印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印度经验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日本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行业、地域结构的发展变化,可将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50、60年代的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期;第二阶段:70年代的调整过渡时期;第三阶段:80年代以后的全球经营战略时期。本文拟就对日本跨国公司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成因作初步探讨。一、50、60年代的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期所谓“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在1971年初次发表的宏观经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对50 、6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形态所作的理论概括。他说:“所谓(顺)贸易导向型(以区别于美国的逆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其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并购投资、企业联盟和外包服务正在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主要方式.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方式也应发生转变.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方式的选择应是:技术、品牌寻求型投资应以并购、合资为主;销售网络寻求型投资应以企业联盟为主;外包服务寻求型投资应以合资、独资为主;直接融资寻求型投资的进入方式应以发行股票为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日本跨国公司在对中国投资的不同战略阶段,选择了不同的R&D投资组织形式.日本跨国公司对中国R&D投资的行业结构是伴随其对中国投资战略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目前,日本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设立的R&D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机与电子机器、机械、化工医药和汽车及零部件四个行业.从投资地区结构来看,日本跨国公司对中国R&D投资企业则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针对日本跨国公司对我国R&D投资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我们应构筑包括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政策、改善R&D支撑环境政策和促进跨国公司R&D溢出政策在内的吸引外商R&D投资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