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宝春 《东方论坛》2014,(3):F0003-F0003
正对于新时期探索戏剧的研究,虽然已有徐晓钟、谭霈生《新时期戏剧研究》、李庆成《新时期的戏剧》、刘平《新时期戏剧启示录》、高音《北京新时期戏剧史》、田本相主编《新时期戏剧述论》等著作面世,但其中很多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宁殿弼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戏剧的研究,对于新时期探索戏剧尤为关注,做了长期的跟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发表了《新时期探索戏剧成因考释》、《新时期探索戏剧的戏剧观》、《论新时期写意型探索戏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比较戏剧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张哲俊的《中日古典悲剧的形式》,刘彦君的《东西方戏剧进程》,孙玫的《东西方戏剧纵横》、《中国戏曲跨文化研究》,李强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中外剧诗比较通论》等。而郑传寅教授的《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又在这一领域中增添了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  相似文献   

3.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黎羌教授是一位长年从事中西戏剧文化比较、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与民族戏剧学研究的专家,十余年来他撰写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民族戏剧学》《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等书,在民族学、戏剧学学界享有盛誉。新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的《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是他在上述著作基础上形成的更为优秀经典的学术专著,为当今方兴未艾的民族戏剧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学科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的戏剧创作是从诗剧开始的。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二年,他一共写了八个诗剧,即《黎明》、《月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广寒宫》、《孤竹君之二子》。其中《凤凰涅槃》等六个诗剧分别收入诗集《女神》和《星空》。可以说诗剧创作既是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的滥觞,又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中,有一个“向戏剧的发展”阶段。所谓向“戏剧的发展”就是指诗剧的创作。他说:“我  相似文献   

5.
创刊于1932年4月,由潘孑农、汪锡鹏、徐苏灵共同主编的《矛盾》刊发了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其中洪深对现代电影的一篇评论,以及徐迟、李金发创作的部分现代派诗歌,都未收入三人的单行本、文集、选集和全集之中。这些佚作有的堪称佳品,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史料价值,对更全面地研究三位作家的创作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纪之交的三十余年,美国戏剧在经历了尤金·奥尼尔和田纳西·威廉斯等戏剧明星的相继陨落、美国戏剧的低谷之后,又迎来了一个高潮,涌现出一大批如托尼·库什纳(Tony Kushner)、奥古斯特·威尔逊(August Wilson)、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苏珊·洛莉·帕克斯(Susan—Lori Parks)、玛莎·诺曼(Marsha Norman)、温迪·瓦瑟斯坦(Wendy Wasserstein)和琳恩·诺塔奇(Lynn Nottage)等优秀的剧作家和如《天使在美国》、《钢琴课》、《天使坠落》、《蝴蝶君》、《压迫者/被压迫者》、《罗森斯魏格姐妹》和《毁灭》等大量的优秀作品。所有这些给百老汇、外百老汇乃至整个美国戏剧增色不少。总的来看,世纪之交这三十余年,族裔戏剧蓬勃发展,女性戏剧生机盎然,同性恋戏剧独树一帜,各色实验剧将美国戏剧引入一个新阶段,使得整个美国戏剧舞台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场面。  相似文献   

7.
杨村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剧作家、导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他一生导演了百部戏,诸如《清宫外史》、《枯木逢春》、《蔡文姬》、《上海战歌》、《兄弟》、《红岩》等,都曾轰动过剧坛,使人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不少戏剧场面深深刻进了人们的心里,以致几十年之后人们仍旧记得那些感动过自己的细节和场面。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是和杨村彬先生善于运用中国传统的意境处理方法处理戏剧场面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戏剧的繁荣,自明以来戏剧理论也日益发展起来了,戏剧的社会意义、音律、词采、结构等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诸如钟嗣成的《录鬼薄》、徐渭的《南词叙录》、王骥德的《曲律》、李开先的《词谑》、凌濛初的《谭曲杂扎》等,这些论著均有独树之处。然而虽是珍贵,但终嫌太偏或太散。清初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在借鉴吸收前人戏曲理论研成果的基础上,综合戏剧创作和演出的实际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戏曲领域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戏曲理论体系。《闲情偶寄》(主要是《词曲部》《演习部》)就是李渔戏曲生涯  相似文献   

9.
评胡星亮著《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须生南京大学胡星亮博士新近推出他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版,以下简称《戏剧思潮》,引用该书仅注页数)为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的渊源、发展及走向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本书对研究对象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曹禺以他闻名遐迩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人们对他的戏剧理论却缺乏应有的注意。曹禺的戏剧理论是他自己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研究他的戏剧理论,有助于对他的剧作的深入理解,对于繁荣戏剧创作也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曹禺的戏剧理论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四十年代初期出现的“战国派”,是一个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文化团体。在它的成员中,陈铨是在政治上滑得最远、在文艺上散布毒菌最多的一个。戏剧创作是他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解剖一下陈铨的剧作,对进一步认识“战国派”的社会政治思想、文艺思想不无裨益。 抗战中期,陈铨先后写了《黄鹤楼》、《野玫瑰》、《蓝蝴蝶》、《金指环》、《无情女》等多幕剧和《自卫》、《衣橱》等独幕剧以及收录在《戏剧与人生》中的一系列关于戏剧的文章,对戏剧有着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认识关汉卿戏剧创作的发展,这是关汉卿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有关关氏戏剧创作年代的考证文章中。尚未涉及他的早期作品。本文通过对《陈母教子》、《玉镜台》、《西蜀梦》、《哭存孝》等四个剧本的思想感情、艺术情趣以及编剧技巧等方面的审视,推断这些作品应为关氏早期的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13.
《赵氏孤儿》是我国最早传入欧洲的戏剧,也是18世纪唯一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18世纪的英国至少有3个《赵氏孤儿》的改编版,分别是1741年威廉·哈切特的《中国孤儿:一出历史悲剧》、1756年托马斯·富兰克林翻译的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和1759年亚瑟·谋飞的《中国孤儿》。这3个版本借鉴了原作不同的情节,表达了改编者不同的诉求。考察这3个改编版本,可以揭示中国戏剧与英国戏剧的融合,让我们在一个侧面了解《赵氏孤儿》在18世纪英国的传播状貌。  相似文献   

14.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中国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还是近代以来的事。1915年,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发表了他在戏曲研究中带有总结性的巨著《宋元戏曲考》,从此揭开了我国古代戏剧史研究的序幕。之后四、五十年中,各种戏剧史专著陆续问世,其中以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1936年)、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1940年)和任半塘的《唐戏弄》(1958年)最为学界瞩目。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是我国戏剧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刀。它在“古人未尝为此学”的情况下,对古剧资料的发掘、整理和  相似文献   

15.
曹禺的《雷雨》中有显而易见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特别是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受莎士比亚的影响,曹禺在刻画《雷雨》的人物时充分利用了区分对比、心理分析和疯子形象等戏剧手法。而在构建《雷雨》的情节时,曹禺也使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多条线索和戏剧反讽等戏剧技巧。莎士比亚对曹禺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仔细阅读了发表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98年各期《戏剧叙事学研究》专栏中的论文,感到受益匪浅。这些文章涉及西方、印度和中国这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从文本叙述和舞台叙述两个方面入手,紧紧围绕显在戏剧叙述、潜在戏剧叙述和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特征,对某个时代、某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思潮框架中,救国、立国似乎是被不断边缘化的命题,"立人"才是其思想建构的逻辑基点。曹禺早期戏剧创作尤其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戏剧中的"立人"思想一直占据创作主导地位,这与他建国后的戏剧创作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对当今戏剧站在文化启蒙立场反思女性观,重新审视女性主义思潮,有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美学家。他通过《论戏剧体诗》、《与多华尔的谈话》、《关于演员的异见》等论著建立起来的启蒙主义戏剧理论,是欧洲戏剧美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转折,不仅对近代欧洲戏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文学潮流开辟了航道。  相似文献   

19.
斯宾塞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非戏剧诗人,但他的十四行诗集《小爱神》却具有明显的戏剧性特征。本文结合戏剧的基本要素,从戏剧情节结构、戏剧语言、戏剧人物刻画及矛盾冲突等方面分析了《小爱神》中的戏剧性,指出诗人正是运用这些戏剧手法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效果,突出了诗歌的主题,赋予了诗歌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谭继琼,女,1973年5月19日生,重庆云阳人。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重庆市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主任,重庆市三峡川剧团团长、党支部书记,重庆市剧协副主席,万州区文联副主席,万州区剧协主席。谭继琼主攻花旦,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基本功扎实,唱做念打俱佳,文武兼备。曾主演《白蛇传》《人间好》《武松杀嫂》《鸣凤》《白露为霜》等大小剧目。2011年6月凭借《鸣凤》的出色表演成功摘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并在“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和中国戏剧奖·优秀导演奖”。多年来潜心于川剧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及普及、推广演出工作,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种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