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全面考察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基础,从高校共青团视角,运用系统理论,采用典型个案实证和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高校共青团构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孵育机制即组织动员、资源整合、新老传递、成果转化、竞赛孵化和制度优化"六大机制",对于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创新发展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区联动"有效地整合了高校、园区与城区的创新资源,建立起以创新创业为基础、以知识与价值创造为纽带、以知识产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动体系,是产城融合发展、城市转型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新模式。这种新的城市转型发展模式依赖于市场的利益驱动机制、政府的引导保障机制、中介的支持服务机制以及人才支持与文化引领机制。这种产城融合的新形态在中国形成了三种实践模式:校区驱动型"三区联动"、园区驱动型"三区联动"和城区驱动型"三区联动"。在不同类型的实践模式中,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城市社区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有着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与创业型大学是目前我国大学发展中所面对的两大新课题,两者之间在行动主体、组织载体、组织文化、经费来源、运行方式、实现方法与价值目标等方面存在许多共性的东西,若能充分有效地把握和开发利用,将有利于降低创新与创业成本,实现合作跨越发展。二者应实现五个方面的"互动":组织的互动——推进组织功能的衔接与资源共享;文化的互动——促进协同、创新、创业的相互激荡;人才的互动——加深高层次人才的汇聚与交流;目标的互动——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经验的互动:倡导组织发展中的学习与提升。还应实现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以体制机制为突破,以互利合作为原则,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的"互构",使协同创新与创业型大学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提升,推进大学发展、科技进步与社会受益等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探索,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链为核心,融合其他创新资源成为"小空间大聚集"的创新生态区。在"互联网+"时代,"小实体大网络"的众创平台可以获取创意、实现开放式协同创造、孵化创新创业型企业,对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特色小镇众创平台的运营创新中,认知盈余是主要创新资源,小镇创客是核心创新主体,"三个端口两个转换"是重要的创新基础。特色小镇应基于全球产业发展的视角定位特色产业链,基于新生产组织方式进行相应的社区规划并加强创客服务工作,以更好推进特色小镇众创平台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创业时代",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实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要鼓励并教会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深化女子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女生"四自精神"、缓解就业压力等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校应面向创业型经济,结合女大学生创业的特征完善课程设置,重点培养女生的创新精神与科技创业技能,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体验式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是城市创新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当代中国大学与城市创新互动发展的障碍,提出"泛大学社区"营造的设想,希望通过打通边界、推进社会化融合、在泛大学社区积累社会资本、演化知识创新社区和学习型组织,并通过培育知识创新中介服务、为各创新主体搭建网络、构建泛大学区域创新生态体,引导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持续出台政策以支持小微创业,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关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2018年国务院"双创"升级战略后,需要进一步思考政策优化路径.文章选取2002至2018年间中央及部委发布的创业政策文本172件,对政策文本进行内容挖掘,以了解中国创业政策热点议题的演进态势,为后续政策出台提供思路参考.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借助政策工具分析和政策文本挖掘手段、语义网络分析法,运用Ucinet工具等,深入分析国家政策关注点.研究发现:近17年来中国创业政策呈现"倒U"型发布态势,2015年达到高峰后,发文数量有所回落;中国创业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政策链逐步形成,围绕每个时期的国家战略以及"根政策",中央和部委之间的政策呼应性较好;政策主体呈现多元化和协调性趋势,联合发文数量快速递增,形成复杂府际关系;政策工具呈现全面性和非均衡性趋势,"政府采购""对外承包"等拉动需求的政策工具使用率偏低;政策关注点呈现深化性和时代性特点,"产业融合"、创业"服务"、创业"保障"等都成为关注点,但"小微+新技术"组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体现有所不足.本研究自建"中国创业政策文本库",对政策文本进行测量和数据挖掘,并展开阶段性演化分析,分析思路与结论,都体现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高校要结合校园创业文化的灵活性、互动性、渗透性,积极发挥模拟型、组织型、宣传型、实践型创业文化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启蒙教育、自我塑造、思想引领、实践认知作用。同时,要平衡好创业与学业、创业文化和其它文化、校内与校外资源等三个关系,做到趋利避害,努力减少校园创业文化可能存在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铁山 《南都学坛》2011,31(6):113-115
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是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它们在核心教育价值理念、正确处理大学、政府和企业复杂关系、创建世界大学科技园以及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方面为世界创业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受此影响,我国创业型大学在正确定位创业型大学的地位、积极探索创业型大学新模式、以大学科技园为平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换以及大学创业教育和科技文化建设等方面为我国创业型大学未来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未来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职能为研究对象,从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观念更新、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手段现代化和服务人员专家化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研究发现,创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汇聚等优势,能够...  相似文献   

11.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互联网+"思维与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运用扎根理论,选取我国金字塔底层人群中特殊的城市外来工的创业案例,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探索资源拼凑对创业机会与金字塔底层价值实现的中介作用和创业能力对资源拼凑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创业机会是创业者价值实现的基础。产业集群下的市场空缺提供的"低科技"和行业经验知识丰富的创业机会能提高底层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而亲密社会网络提供的新创业机会能帮助创业者转型升级;2.资源拼凑对金字塔底层创业机会与价值实现有中介作用。"选择性拼凑"最少资源,通过"内部挖潜"实现创业。"并行拼凑"多种资源,通过"外部扩展"实现转型升级;3.创业能力对金字塔底层创业的资源拼凑有调节作用。创业能力弱时倾向"选择性拼凑"。创业能力强时可以采用"并行拼凑"。  相似文献   

13.
破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瓶颈,关键是解决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导致的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问题。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殊性使其创新体系分为创新生产、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的根源是三个环节衔接不畅,不同主体逻辑分化导致的部分环节“自我循环”、创新链条短化,叠加小农户创新需求难以表达、创新服务供给成本高,使创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如果不建立创新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强调创新供给的资源投入,可能造成更多的资源沉淀和投入浪费。农业农村创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大量具有创新内生需求的主体和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有助于打开创新“自我循环”,畅通创新要素循环流动通道,促进农业农村创新均衡发展。从完善创新体系的需求出发,以联动创业与创新为探索方向,以高质量创业补齐创新体系短板,是增强农业农村创新动能的有效机制。要把创新导向和创新价值的创业纳入农业农村创新体系,统筹生计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建立创新型创业的孵化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营商和发展环境,推动农业农村创业与创新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融合是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必然要求。在梳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索两者有效融合的必要性。遵循立德树人和过程规律性原则,以构建协同发展的育人格局、搭建融合的育人平台、提升融合的育人动力三个维度为目标,通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创新实践载体、深化教学改革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5.
开展劳动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是党在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坚持“五育”并举育人的重要抓手。劳动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具有深刻的关联性,二者融合是主流趋势。为助力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出了以下建议: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融合育人理念;建设“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融合育人效果;加大“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投入,改善融合育人条件;实施“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提供融合育人设施。  相似文献   

16.
在时空语境转换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之下,梳理东北移民群体的创业历程,挖掘东北移民文化的创业精神,找寻移民创业文化的内在特质,建构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创业文化,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题中之义。东北移民创业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被动生存型"移民创业文化;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组织动员型"移民创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的"自主发展型"移民创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新兴移民创业文化的注入,有利于营造尊重创造创业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培育东北本土的区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是工程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解决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的重要途经。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从新工科的基本特征和新工科人才要求出发,结合地方经济转型的实际,充分发挥"厅市共建"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及要素,深化学科融合、产教融合、优化课程、教学改革及质量评价模式,建设多元、系统、逐步提升的计算机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蔚然成风,他们创办了经验创业型、小商小户型、就地取材型、产业集群型、资源整合型、互联网+型等6类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技术、项目指导等,返乡创业路径仍以小商小户型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力。面对返乡创业的新趋势,需要政府搭台、社会帮扶、农民工努力,共同推动河南省农村领域"双创"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经过创业资源和能力的累积,我国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逐步具备了创业条件,并率先实现自主创业,成为缓解农民工就业难题的重要力量。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就业分层特征,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农民工创业的就业创造效应。但实证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创业参与度和成功率还较低,且多集中于传统服务业,属"难民型创业",就业创造效应低。因此,政府推行"转移安置"与"鼓励创业"相结合的农民工就业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能力,加强行业引导,鼓励农民工在制造业领域的创业活动,对促进农民工的"企业家型创业",提高就业创造效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创新2.0的知识经济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高校也将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外高校的创客教育发展迅速,在创客空间建设、创客课程设计、创客教师教学、创客自主学习与创客互助共享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中国高校创客教育还面临着平台建设落后、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教师资源匮乏、教学方式传统等问题。为此,应当围绕创客"创新、实践、分享"的理念,打造资源共享的优质创客平台,深化创客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创客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培养机制,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和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