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基层干部有"大作为"、有"深思维"、有"新姿态",以确保基层服务的具体、精确且点对点实施。但现实工作中,基层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的选拔、任用存在"高素质"内涵、"专业化"认定、"存量干部"处理简单化的问题。配合双循环格局建构,基层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培养应确保实践能力"软着陆"、人才蓄积"有存量"、实施计划"分段走"、实施队伍"有配比"。  相似文献   

2.
丁辉 《领导文萃》2013,(11):77-78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大老粗"干部的笑话。说的是1971年,林彪叛逃,摔死在外蒙古,全国掀起批林高潮。上面传达的文件里有一句:"林彪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生产队开批斗会,队长向大家传达说:"这个林彪很坏,走的时候还偷了马克思的一件大衣。"这个故事是否实有,无从考证,在那个"有文化基本上等于有罪过"的特殊时期,基层政权有许多这样的"大老粗"干  相似文献   

3.
王一 《决策探索》2015,(1):79-80
"反腐"注定将成为人们盘点2014年时绕不过去的重大主题。中纪委"打虎""拍蝇",让幻想"反腐只是一阵风"的官员连连失望,"反腐"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其实,古代也有"中纪委"。那么,"中纪委"在中国古代相当于什么机构?古代的"中纪委"又是怎么反腐败的?自从有了皇帝,就有了"中纪委"我国最早的"中纪委",应该始自秦代,也就是说,自从有了皇帝就有了"中纪委"。从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就设立了"中纪委",这个机构一直延续两千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4.
随着法律法规越来越全,规章制度越来越多,程序性措施越来越严,各种直接非法交易的风险越来越大,各种"托"应运而生。比如,发表文章有专门的"文托",卖药有职业的"药托"。在对买官卖官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的现实情况下,具有"地下组织部长"、"业余组织部长"、"第二组织部长"之称的"官托"也越来越有市场、越来越受到青睐。对此,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并切实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5.
吴刚 《领导文萃》2012,(14):41-43
近来,人们逐渐感到国际社会有些不对劲儿:"盯"住中国的人越来越多,"找茬"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甚至一些"兄弟"国家竟直接"叫板"。于是,国人稳不住了:抱怨"韬光养晦"的有之,急于想在国际舞台上"亮肌肉"的有之,甚至想教训一下那些不知好歹的"小兄弟"们的也有之,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心中产生了不知所谓的幸灾乐祸。历史上诸如此类的事件真是太多了。公元前195年,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过世,懦弱的刘盈继位,但真正执掌朝政的却  相似文献   

6.
"八小时之外"工作法就是在"八小时之外"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工作,使自己在工作上获得更大成功的方法。用好"八小时之外"工作法,既是一个人"八小时之内"工作的重要补充,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八小时之外"工作法具体表现为如下"八要":一是"八小时之外"要坚定酬勤信念。信念决定行动,只有坚定"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的信念,"八小时之外"才会有工作动力和干劲,才会有工作目标和方向,才会自觉主动、  相似文献   

7.
<正>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年轻干部的成长事关重大,尤其是处在价值多元、思想多变的时代,年轻干部更容易产生"为"和"位"的心理困惑":有为才有位"还是"有位才有为"?本文以"为"和"位"为切入点,浅析年轻干部"成长烦恼"的心理困惑及应对策略。"有为有位"型年轻干部的心理困惑及应对策略。"有为有位"型年轻干部较易产生夜郎自大、急功冒进心理,表现为坚信自己有过人之处,急于做出一番政绩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对目前的位置不满意、处心积虑寻求新的跳板,极易掉入贪  相似文献   

8.
组织管理过程中,正副职领导"联手搭台",角色分工有"红"有"黑"将更能高效管控,引领管理有"实"有"虚"将更能迅速实施,约束限制有"控"有"放"将更能务实变通,任务担当有"压"有"纵"将更能加深信任。但若取向有误也会加剧腐败风险、迎合风险、搭便车风险和被架空风险。这就需要正副职领导"联手搭台"中,正职把关,副职加速;正职守规,副职解读;正职定调,副职补漏;正职划线,副职发挥。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13,(4):24-27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摸着石头过河"房宁成功的政治改革,多是逐步探索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我国学术界、舆论界一直以来有一种议论,认为中国的政治建设以及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有理论指导,需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需要进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以求"突破"。这些议论和看法本意和初衷是好的,但坦率地说,它们大多属于似是而非的外行话。国内外大量经验证明,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刘灿 《领导文萃》2010,(13):28-29
<正>没有人会对领导干部该不该学习产生疑问,更没有人会对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业务知识说"不"。但在"术业有专攻"的基础之上,领导干部若能多些"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岂不更令人振奋?!而领导者要想使自己有才气,就得多读书,而且要隔三差五地读点"闲书"。古人有云"多见者博,多闻者智"。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歇后语用到领导干部读书上恐怕再合适不过了。"领导"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  相似文献   

11.
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需要。语文教师应具备这样几个"善":"形善",衣着得体而端庄,具有语文教师的"范";"心善",有渊博的语文素养,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独特的人格魅力;"言善",善于用文学的语言解读文本,用高超的语言艺术驾驭课堂;"行善",有"好读书"之"行",有"好口才"之"行",有"善写"之"行"。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只有我们的语文老师各方面都美好了,才有可能塑造学生的美好。  相似文献   

12.
基层治理中若手段方法过于"有力",容易因为刚性压制过度而有损亲近感、沟通交流不足而加剧供需失衡、管理艺术欠缺而诱发暴力行政、意图表达错位而引致事与愿违。领导干部应该明确治理的根本在于满意,有"温度"才能有感情;治理的关键在于效力,有"温度"才能有配合;治理的过程在于疏通,有"温度"才能有交流;治理的难点在于管控,有"温度"才能有缓冲。这就需要"力度"与"温度"兼而顾之,既严守法治底线又秉持服务初心,同时丰富管理艺术,扩展协作技能。  相似文献   

13.
正"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14,(22):95-95
正忘性真大妻子:"哎,车快来了,有零钱吗?"丈夫大惑不解:"你忘性真大。自打和你认识后,我口袋里就从来没有过整张的!"一名毕业生去应聘,招聘人员问:"你在学校都考过什么证吗?比如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什么的。"学生:"考过啊,我有很多证。"招聘人员很感兴趣,就问:"都有哪些证?"学生:"都是准考证。"也是有证  相似文献   

15.
侯磊 《领导之友》2014,(5):26-27
正领导者在工作中,不仅要遵"法"、重"理",还要重"情"。感情是领导工作中最动人的元素。领导者同部属之间的情感,源自尊重、源自真心、源自关心、源自沟通、源自服务。情浓最能暖人心,情浓自能化坚冰。有"情"的融合,一定有"力"的聚合,有工作的崭新局面。领导干部对部属多一些情感关怀,是应有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6.
梁晓声 《领导文萃》2012,(15):114-115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两字。我想,"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个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从"现在时"出发对"将来时"的一种叩问,是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叩问。  相似文献   

17.
方卫星 《决策与信息》2008,(11):153-154
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思想渊源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民族化"思想;有李大钊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境"并"交相为用"的思想;有胡适关于"输入学说时三个注意"的思想;有党内其他人和共产国际的影响;有中国学术界提出的"中国化"概念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管理中,单位的管理激励措施经常会呈现一种失效状态。破解激励麻痹症,要把握"诚"字,让下属有信心;把握"度"字,让下属有激情;把握"旨"字,让下属有信念;把握"远"字,让下属有奔头。  相似文献   

19.
姬建飞 《领导之友》2014,(12):50-50
正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有说功成名就的,有说金榜题名的,还有说富甲天下的,等等。太祖均不置可否。有个叫万纲的大臣回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皆愕然。太祖却龙颜大悦,连夸其见解"甚独"。古往今来的史实证明,敬畏法纪是为官从政的前提,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是一生平安的保障。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也曾出生入死、身先士卒,抓获"中国头号悍匪"张君,当是"有  相似文献   

20.
印章的释义     
《秘书之友》2014,(1):F0002-F0002
正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制作材质有金属、木头、石头、玉石等。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先秦及秦汉的印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