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红艳 《殷都学刊》2003,(1):104-106
江淮官话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有入声,考察江淮官话的入声,对古今语音演变的探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江淮官话59个方言点为研究对象,详细描述了古声入声韵及入声韵尾在江淮官话中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杨蔚 《学术研究》2002,(6):169-172
在历史演变中,粤语入声发生了一些变化,体现在各粤方言点中。入声分化后,调类数量由少到多,共有五种分化类型;其分化除以声母清浊为条件外,还以韵母主元音的发音状况为条件。我们考察了珠江三角洲、粤北、粤西三大片粤语的人声情况,认为人声的分化是入声消失的前奏;在相对低、音时长的韵母主元音的冲击之下,入声韵尾在某些韵部表现出弱化的趋势;入声调值正向舒声调值靠拢;入声字在失落韵尾后可能有不同的归向趋势。  相似文献   

3.
藏本《图经衍义本草》源自元刻。全书音注数量不多,但内容丰富。其中同义异音类型涉及到了中古汉语语音演变的若干问题:声纽影以相混;韵部止蟹摄细音、梗摄三等入声与臻摄入声合流,入声韵尾消失;声调浊上变去。音注基本上是依据口语,符合宋代语音发展规律,且带有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4.
入声的变化是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声调演变的重要表现之一,入声字的归调也是汉语方言分区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入声字的归派是各地方言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东北官话研究中尤为重要。东北官话入声字尤其是清入字的归调问题至今还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东北官话清入字的归派与北京话清入字归派的异同,也是学界长期关注而一直悬而未解的问题。以黑龙江方言为个案,系统考察清入字在黑龙江方言中的具体归派情况结果显示,东北官话清入字归派与北京话清入字归派的差别不能以派入字数多少为比较标准,而应该以两种方言各调类差别字的数量与总数量之比作为比较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两种方言清入字归派差别最大的是阳平,其次才是上声。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上声、去声两调归派的差别,主要因为明代江淮官话的迁入扰乱了北京话派入上声的进程而产生了二次归派,在二次归派中,部分北京话受江淮官话影响派入去声,而在黑龙江方言中仍然保留上声;阴平、阳平两调的差别,一部分也与此事件有关,表现为北京话中一些读阴平、阳平的字,黑龙江方言中读上声或去声,保留更早的层次。另外,阴平、阳平的差别也与两种方言与河北等方言的不同接触有关。两种方言清入字归派比较的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5.
怀集县是广东省北部的一个主要流行粤方言的县。这里的粤语以县城的下坊话为代表语,它与广州市粤语的比较起来,具有如下的语音特点:1.部分非组字在下坊话中读双唇音[p]、[p■];2.古知母、澄母部分字读[t]声母;3.古见系字有齿化的现象,在流、深摄三等前读[■]、[■■];4.古全浊声母无论平仄大部分字均读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5.有以不圆唇元音[E]作主要元音的系列韵母,读这些韵母的字广州话主要元音大多是[a];6.咸摄开口三等、咸摄开口四等[-m]尾变[-n]尾、[-p]尾变[-t]尾等。  相似文献   

6.
林州方言属晋语邯新片,其入声字读音较为复杂,有促声、舒声和舒促两读三种读音。本文使用参照析层法,参照移民史和周边内黄、邯郸和长治三点方言,离析出林州方言中存在中原官话、晋语邯新片及上党片三个不同的历史层次。林州方言入声字的复杂读音与林州历史上复杂的移民来源和方言接触有关,是方言接触层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瞿建慧 《云梦学刊》2011,32(1):136-138
湘语部分方言点出现了宕开一精组字与宕开三庄组字韵母合流读合口呼的现象。宕开三庄组字读合口呼是受到江开二庄组字的影响。宕开一精组字读为合口呼的原因是韵母的主要元音[’a]与精组声母舌尖前音[ts tshs]相拼时比较费力,于是产生了一个过渡音u。  相似文献   

8.
汉语的音节以主要元音占优势,几乎每个音节都有主要元音。这个结论是从汉语的音节可以缺声母、介音、韵尾而不能缺主要元音的实际得来的。就韵母而言,也是不能缺主要元音。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首先要抓住主要元音。一、广州方言音系中组韵能力最强的是哪些元音?是a和e。a能跟什么韵尾结合组成什么韵母,(?)也能做到,所不同的是a能自成韵母或音节,(?)则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二等麻韵在广州音是a(如:巴、怕、诈、家),三等麻韵于广州音是ε(如:且、写、爹、者、车)。广州音以a和(?)组成的韵母是哪些呢?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黄钟通韵><音韵逢源>二韵书的基础音系是东北方言,根据二书的韵图及满文音注与<广韵>音系比较,初步得出结论如下:(1)知、章、庄合流,从而使声母更加简化;(2)精、见组细音已经舌面化;(3)日母字混入疑母、影母;(4)全浊声母已经消失;(5)尖团音问题复杂,韵图与音注存在矛盾;(6)韵母存在着遇摄、通摄以及少量的臻摄(合口入声字)相混,蟹摄(合口一、三等)与止摄(合口三、少量开口三)相混,蟹摄(开口一、二等)与止摄(少量开合三)相混,果摄、假摄、山摄、宕摄相混,咸摄、假摄、山摄相混,臻摄与深摄相混,山摄与咸摄相混,梗摄、曾摄、通摄相混,宕摄与江摄(少量)相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罗湾客家话是清朝年间由广东迁至陕南商州的客家移民的方言。罗湾话古全浊声母不论平仄一律送气,少数非组字读双唇音,少数溪母字读擦音,f、hu-不分,基本没有撮口呼音节,古入声韵尾p、t、k已脱落,古阳声韵的m尾并入n尾,蟹咸山摄一等、二等、三四等韵母有别,臻摄开口见系舒声字、曾摄一等白读读入山摄,梗摄舒声存在复杂的文白异读,有六个单字调,平、入声分阴阳,部分古次浊平、次浊上、全浊上字读阴平(次浊上字最多)。与其他客家话比较,罗湾话保留了客家话的一些典型特点,同时也发生了若干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 三假如《中原音韵》时期,北方话的入声已经如同现在的石家庄方言那样,入声没有塞音韵尾而且不太短促,韵母接近阴声各韵,调值仍然自成一类,在这种情况下,元曲作家们又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汉语上古音研究和汉藏语系比较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上古汉语声调的性质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音高在中古汉语以迄现代汉语各方言以及台语、苗瑶语和藏缅语有声调的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了动摇。如果上古汉语声调的区别性特征不是音高而是音长或音质,那么,所谓上古“声调”的不同也就是韵母(元音或韵尾辅音)的不同,实际上可以看作韵部的不同,正如入声与阴声、阳声的对立。  相似文献   

13.
入声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特别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北方方言中的入声,虽然覆盖面较广,从山西、河北、河南,向东南绵延到江淮,向西南延伸到四川、云南,但由于分布零散,入声问题并未引起特殊的重视。最近,由于“晋语”独立的问题,使北方方言的入声问题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李荣先生1985年在《方言》第一期上发表了《官话方言的分区》一文,主张将“晋语”从北方方言中单独划出,将其余部分划为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北方官话、兰银官话、北京官话、胶辽官话和江淮官话等七个官话区。在同年《方言》第三期上,贺巍先生发表了《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着重论述了这一地区的官话区的划分标准,使这个问题又深入了一步。 笔者曾在前年和去年分别调查了汤阴县和沈丘县的方言,重点调查了汤阴话和沈丘话入  相似文献   

14.
林州方言经历了一个推链式的音变过程,来自成山摄的-a失去韵尾,推动原属于假摄的*-a发生向-c后高化的运动;豫北晋语阳声韵尾消变的顺序跟普遍的汉语方言韵尾消变的顺序和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对粤东闽语n韵尾分析发现,n韵尾在山、臻二摄中一部分属于文读层,一部分属于白读层;在曾、梗二摄中全部属于白读层.从语音演变规律来看,粤东闽语n韵尾向η韵尾演变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鼻化韵是n、η韵尾尚未完全合并前由两者弱化并脱落而来.  相似文献   

16.
以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为研究材料,运用了“韵脚字归纳法”、“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押[-m][-n]韵尾的诗词韵脚字进行系联,将具体韵部与《中原音韵》的相关韵部对比,指出明末汉语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对比结果发现:《西游记》近体诗涉及[-m][-n]韵尾的韵脚字可归并为真韵、先韵、寒韵、桓韵四部,词韵中涉及[-m][-n]韵尾的韵脚字归并为真韵、寒韵两部;同时印证杨耐思先生的观点:16世纪初汉语官话[-m]韵尾已经完成转化;江淮官话中寒桓分韵的语音特征自中古.明末.现代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本汉和他的汉学名著《中国音韵学研究》以及相关的汉语言文字学成就 ,特别是中古汉语语音的研究、现代方言的撰写及其对历史语音学研究的价值。中古汉语韵母的拟测是制订《方言字汇》表的基础 ,有关辅音韵尾构拟 ,三、四等的主元音构拟 ,一、二等重韵 ,《广韵》十六摄各韵开合口一至四等的韵母构拟 ,都从构拟原则和具体构拟两个方面为中古音构拟作出了重要贡献。该表还是古今韵母历史演变图表。文章还概述了《中国音韵学研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贡献 ,也指出了它的若干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18.
试论客家方言对粤语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语作为强势方言,对客家话影响较大.但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客家话对粤语亦产生影响.本文论述这些影响,内容有古全浊声母的送气读法;晓、匣母合口读f;疑、日母(细音)合流为鼻音;溪母保留送气;特殊的kv、k‘v、声母;精、庄、章组的分混;晓、匣母细音读擦音;韵母缺乏撮口呼;舌尖元音 ;蟹合一帮组读 i或i;山、咸摄细音保持复合元音的读法;古鼻音韵尾的丢失与归并;粤语、在石歧郊区话的混读;四邑话舒声调与客家话声调的类型接近;中山客话与石歧话声调数目.  相似文献   

19.
<正> 清代音韵学家江永在论及入声时说:“韵学谈及入声尤难,而入声之说最多歧,未有能细辨等列,细寻脉络,归于一说者也。”①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入声处于一个比较复杂的语音地位。一方面,从调类上说,它是个促调,是和平上去等舒声调类相对立的一个调类;另一方面,从韵母结构上说,它有一套不除阻的清塞音韵尾,是和阴声、阳声相鼎立的一个韵部。入声的这种地位,可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越 《浙江社会科学》2022,(9):129-134+160-161
杭州方言主要分布在杭州老城区,是宋室南迁的直接产物。其接触形成的历史、方言岛形式的分布、传承至今的宋韵官话语言标记,均承载着千年宋韵文化;其官话与吴语并存不悖、珠联璧合、选择性借用等语言创新,都是宋韵文化最好的诠释。杭州方言不仅是宋韵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其本身也是宋韵文化的一个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