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4年 8月 2 0~ 2 1日 ,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是一次世界性的中国学盛会。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芬兰、古巴、阿根廷、西班牙、俄罗斯、捷克、苏丹、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埃及、伊朗、越南、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百余名国外学者和 2 0 0余名国内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中 ,有不少国外学者具有中国背景。这也是一个以文化为主旨 ,高层次、开放性的学术研讨会。到会发表有关中国问题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9~10日,武汉大学举办了跨文化对话:媒介伦理与新闻专业主义国际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汇聚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3.
淞沪会战后,日本制定了进攻南京的计划。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在进攻南京的过程中,《东京日日新闻》、《东京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等主流媒体纷纷派出随军记者,刊发了大量相关报道,在统一国内舆论、动员民众参战、援战等方面起到了操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耿兆锐 《浙江学刊》2015,(2):140-145
约翰·密尔作为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之一而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学界也是更多焦点集中在他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逻辑学、伦理学等方面的思想,但是较少研究他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之间发生的一切。其实,密尔全部工作生涯都与东印度公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人生最美好的三十五年都是在东印度公司度过。本文将尝试探索这一新领域,为读者呈现密尔不为人知的一面,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他。  相似文献   

5.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是世界文学史上非常另类的流散作家。到目前为止,他已出版了29部作品,题材各异。他的最新作品《作家周围的人》以"自我"为圆心,通过对沃尔卡特、鲍威尔、甘地、福楼拜等人的评价,探讨了特立尼达式、英国式和印度式等的观察方式,建构出一种独特的流散之圆。本文从时间关系、"自我"圆心、流散家园等方面探讨了这一现象,其视角和观点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6.
“一战”期间,对于中国是否参战问题,国内的主战派与反战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与斗争.段祺瑞政府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历经艰难的选择与复杂的过程,在对德关系上,从袁世凯时期的局外中立转变到对德抗议与绝交及最终宣布对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阵营.这一外交举措与实践,标志着中国政府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民族认同和加入国际体系的开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严宇珺 《创新》2022,(5):61-69
文章为系统梳理国内共同富裕研究进展与热点前沿,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11日中国知网篇名或关键词为“共同富裕”,文献来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的947篇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对共同富裕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研究热点主要涵盖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演进历程与经验启示、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等方面,研究前沿趋势主要包括共同富裕与新发展格局的关系、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的关系、共同富裕与反贫困的关系等方面,但仍存在研究持续关注度较低、高影响力高产作者较少、学者间互动合作有待加强、核心研究团队有待发展等不足。基于此,文章从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关系、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共同富裕研究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8.
50年代中国在尼赫鲁外交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在印巴关系中的地位 战后,英国留给了南亚两个敌对的国家:巴基斯坦和印度。宗教、民族等方面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决定了后来的次大陆战略格局:印巴对抗。  相似文献   

9.
魏建国 《学术交流》2003,2(3):153-157
雇佣兵制度是英国中世纪产生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它的出现引发了英国一系列制度性连锁反应 ,导致了英国社会生活发生了不同于中世纪传统的转向 ,表现为 :土地可以买卖 ,农村经济市场化较早 ,国王与贵族的关系结构出现了新的调整 ,以及雇佣劳动阶层的产生、军事贵族向土地贵族的转变、乡绅阶层的兴起等社会结构的变化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四国的思想库为对象,以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参考资料,从思想库的起源、概念、功能等方面对思想库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指出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与媒体”研究者国际论坛在悉尼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与媒体”研究者国际论坛于 2 0 0 0年1 1月 2 7— 2 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这一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主办 ,澳大利亚广播管理局协办 ,同时得到澳大利亚儿童电视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与资助。会议组织委员会成员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加拿大、瑞典、墨西哥、美国、意大利、阿根廷、葡萄牙、日本和南非的知名学者。这次论坛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提供了交流各自研究成果的机会 ,并由此推进对包括电视、出版、广播和因特网在内的各种媒体开展多样性研究和进行政策问题的讨论。论坛还为传媒研究者和使用者 …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英国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近三十年来工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发展的主要趋势.文章指出,社会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是这些国家的特点,其表现之一是,在自立人口中雇佣劳动者的数量和比重增长.雇佣劳动人数与企业家、自立人口数量之间对比关系的变动直接影响了阶级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对比关系.然而,在这期间变动最剧烈的不是在阶级之间,而是在阶级内部.雇佣劳动者人数普遍增长,他们的成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雇佣劳动力的绝大多数是产业工人;现在,非体力劳动的被雇佣(职员)集团发展迅速.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工业无产阶级仍然是工人阶级的基本核心,其人数占全体工人人数的一半以上.工业无产阶级绝对人数虽然继续增加,但矿工、码头工人、运输工人、纺织工人等传统职业的人数普遍下降;某些新的加工工业部门工人的人数增加了.  相似文献   

13.
1944年5月至1945年2月的国共谈判,是中共主导下的、以联合政府为主题的、抗战时期国共最后一次谈判。此次谈判的主要特点是背景决定谈判的进程。背景的构成及其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日军的进攻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美国对国共关系的干预导致中共问题国际化;民盟对联合政府的支持决定了中共的政治优势而预测中的苏军入华参战问题则制约着国民党的妥协程度。联合政府口号的提出,标志着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由改良转变为革命。  相似文献   

14.
据俄罗斯《心理学杂志》1993年第1期报道,去年5月27至6月2日在莫斯科举行了国际学术讨论会,议题是《心理学的历史进程:过去、现在、将来》。有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他们来自德国、美国、英国、匈牙利、西班牙、捷克、南非、中国等10个国家和俄罗斯的12个城市。会议期间分4个专题进行,共听取报告35篇。在“心理学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毛利霞 《学习与探索》2007,46(6):223-227
19世纪上半叶,霍乱在英国出现后,时人留下了众多关于霍乱情况的记载和论述,后人大多从政治史、社会史方面分析这一历史现象,但尚未揭示出霍乱频发的环境原因。因此,很有必要从环境史角度重新探讨19世纪发生在英国的霍乱,以加深对人与霍乱、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从当时英国的公共卫生状况以及饮用水污染情况来看,霍乱不仅仅是穷人的疾病,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病",更是人与环境关系失衡的恶果。从环境史的角度,全面而深入地研究19世纪英国的霍乱猖獗原因以及控制情况,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处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仍有极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顾客导向型政府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雁红 《社会》2003,(10):57-60
公共政策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国家政府 面临着严重的税收削减危机,而现实的政治 状况决定了不能因此而减少政府实际为公众提供的服务。进入80年代初以来,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的政府相继推行了政府改  相似文献   

17.
《创新》2007,1(4)
<正>张可云,男,1964年生,湖南临湘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国内知名区域经济学家。曾赴英国研究"欧盟国家地区经济关系与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18.
江瑞平  于潇潇 《日本学刊》2012,(5):16-31,157
恢复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中日经济关系获得了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层次逐渐提升、机制日臻完善、影响空前增强等方面。恢复邦交正常化40年后,两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中日经济关系加速转型,主要体现在实力对比关系逆转、相互依存格局易位、主力驱动系统调整、新型分工体系确立、多层合作模式构筑等方面。展望未来,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前景仍十分乐观,主要趋向包括自贸合作可望全面推进、财金合作势将稳步扩大、中国对日投资前景广阔、节能环保合作逐渐提升等。  相似文献   

19.
李静 《社科纵横》2013,(11):107-111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为寻求美国的保护,在不同时间、地点多次向美国表示,希望构建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太平洋条约,但美国对澳的建议不感兴趣,英国对此也没有太大反应。战后英国承认英联邦国家可以在本地区内承担防御责任,由于自己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直接控制太平洋地区,所以认可了澳大利亚的建议,但并没有在行动上帮助澳大利亚。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考虑澳的建议并提出"岛屿链"方案,即太平洋公约草案(不包括英国)。英国对这个不包括自己的条约表示强烈反对。由于英国的反对,美国放弃了自己设想的太平洋条约,转向了缔结美、澳、新三方协议。面对这一状况,英国内阁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接受三方条约,但坚决反对美国试图让菲律宾加入条约。美国采纳了英国的意见,放弃让菲律宾加入条约。1951年9月1日,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了《澳新美同盟条约》。  相似文献   

20.
樊珺 《社会福利》2002,(2):35-37
英国救助儿童会很早就在其国内开展了儿童福利机构小型化与家庭化方面的工作,并通过实践证明了儿童在类家庭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这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