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社科界》2003,(3):51-53
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成都市社科界和全市人民一道,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充分发挥社科优势,组织市级学会的专家、学者结合各自学科特点,以多种形式推出“万众一心,战胜‘非典’,弘扬民族精神”科普报告会和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2.
抗击非典,中华民族充分弘扬了团结统一、科学民主、改革开放、爱好和平和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其文化传统深厚,其时代主题鲜明,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秉承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最终战胜非典,而且能够战胜任何艰难困苦,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彻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抗击“非典”斗争 ,来理解民族精神深刻而广泛的内涵以及民族精神在灾难面前的重要作用 ,从而动员全社会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与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是三个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具有鲜明时代性、实践性和丰厚的理论内涵。是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振兴的深层次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动力。是构建民族新精神、创造中华民族的现代品格和时代风貌的需要。更广泛地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整体利益,齐心合力地为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在我国蔓延,中华民族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胡锦涛同志说:在当前这场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干胜利的精神.这是对抗击非典斗争中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新的概括.其中民主科学精神是主旋律.正是由于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才使我们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抗击非典这场无硝烟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抗击“非典”对大学生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战斗经历中 ,大学生教育经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但同时大学生教育也经历了由应急期的粗放简单到逐渐回归理性和审慎这样一个过程。在历经了这场SARS疫情的“洗礼”后 ,大学生教育获得了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它给予我们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良好契机 ,也给予我们关于大学生教育方式、方法及途径的新的启示 ,丰富了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 ,有力地推动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教育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弘扬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激励和凝聚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弘扬民族精神,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8.
“非典”危机的爆发,不仅是一次突发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更是一次典型的社会危机事件。“非典”危机 事件构成了对民众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逐渐波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因 此,构建我国危机治理机制已势在必行。笔者试从构建应对危机事件的预警和快速反应、依法行政的法治 化、媒体的信息公开化、群防群治的网络化等机制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精神 ,历经五千年的传承、充实与发展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基本内涵。在“5·31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同志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确定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这个总任务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 ,为我国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和",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和结晶.正是这种"和"的文化理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文章依历史顺序对此作了粗线条的梳理与初步的诠释,为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和"的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社会责任之缺失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华 《兰州学刊》2006,(8):173-175,184
科技成果的应用导致了日益增多的负面后果,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也随之凸现。在现代“大科学”的背景下,造成科学家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科技行为主体的扩大造成了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模糊;科技成果应用后果的难以预测影响了科学家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当代科技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的不断强化,使科学家面临行为选择的困惑;社会责任的道义本质无法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沙莲香 《河北学刊》2003,23(5):64-68
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已经不可避免;因此,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研究和确立也势在必行.本文基于这个社会事实,对发生在今春北京的"非典"作一种社会学思考,重点是论述民间社会所担负的社会功能运作角色和它抗击"非典"的潜在力量,并提出城市的社会生态问题.因为社会生态问题同样涉及民间社会的功能运作,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非典"时期江西民众社会心理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民众的疫情风险认知、认知水平、心理行为变化、对政府举措的评价、经济发展的预期等8类指标为基础,对"非典"时期江西民众的社会心理行为进行了两次调查,通过对两次调查结果的研究分析,得出了江西民众"非典"期间社会心理行为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是其社会价值问题。从理性的角度分析,社会价值是自人类社会以来的教育价值选择;教育的个人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有过张扬,但到目前为止,在人类教育中它还只能是处于非主导地位。就目前我国社会及教育的状况来看,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发展的需要,社会价值还将仍然会是我国现阶段教育价值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赵冬 《晋阳学刊》2006,(2):118-120
科学家的社会角色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以后,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基本上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担负起造福人类的重任:一是把科学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并成为“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二是思考科学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其他一切方面的影响,从而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敦促科学应当正当地应用于社会建设。虽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家在这两方面的责任,其表现内容和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但科学与社会发展的事实表明,科学家的双重身份越来越强化了。  相似文献   

16.
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对东盟经济尤其是旅游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部分东盟国家造成了社会恐慌和不稳定,使东盟内部关系以及东盟与中国关系遭受了严峻的考验。从正面效应来看,"非典"疫情促进了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18.
SARS危机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RS危机对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是迅速而巨大的。全国五大城市调查结果表明:在非典流行期间,超过半数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但这种变化能否成为日后的习惯,还是更多地应看作应付突发疫情的临时性措施?本文结合上海甲肝流行等历史事件,研究与分析了SARS危机对国民生活方式的可能影响,指出后SARS时代国民生活方式并不会因此而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比摧残身体的瘟疫更可怕的瘟疫,那就是摧残灵魂的瘟疫。一个医务工作人员不再愿意从事这项在他看来是极其危险的工作,他是不是在犯罪呢?抑或是不道德呢?享乐与物质享乐主义的核心词是“我要”。长时间来,我们过多地宣扬了科学的福音成分,而没有能够去正视与剖析其魔鬼的成分。我们试图通过“敬畏与恐惧”这两个词达到一种有节制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论广东的抗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广东人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凝聚、迸发出“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抗非精神。广东的抗非精神源自岭南沃土的培育,抗非精神将推动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