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湖南农村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救助是农村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活、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对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通过自然灾害救助,孤寡残疾救助和贫困户救助等措施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救助,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救助理念落后、救助方式单一、救助资源缺乏、保障机构不健全等问题。新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应从社会救助理念、社会救助方式、社会救助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救助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以能力扶助为主,提升受助者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受助者有尊严地获得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自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的政策嬗变。21世纪以来,针对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国务院先后出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一系列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但其在运行中仍存在救助标准偏低、救助覆盖面不足、救助配套政策缺乏、救助资源整合不到位、救助管理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为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和扩大农村社会救助范围,应从规范与整合救助项目、优化制度设计、增加资金来源、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在权利上理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救助项目当逐步齐全,救助标准要适当适宜。改革开放以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政府坚持基本生活救助为主,分类实施整合社会力量,逐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新型城乡居民救助制度,并逐步拓展到五保供养、教育、医疗、住房以及临时救助,救助人数众多,救助标准不断提高,救助项目持续扩大,救助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社会救助事业还面临着救助项目偏向于资金救助而服务类救助略显不足,救助方式上偏向于单项救助而综合救助较为不足,社会救助的科学性不足以及实施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要将传统互助文化融入现代社会救助事业,探索建立以救助对象为主的综合救助办法,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救助机制,形成城乡整合的社会救助办法,推进社会救助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的主要部分,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制度一并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基石。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存在诸多问题:立法空白、政策缺失、保障对象不确定、保障标准偏低、保障资金难以保证以及社会认识有偏差。为此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科学合理的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关的法律体系;科学规划,构建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农村救助体系;规范保障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建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待遇合理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定期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的检讨制度。  相似文献   

5.
1978年以来,中国初步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社会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救助力度不断增强、法律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然而,中国新型社会救助还存在救助理念滞后、二元分割现象明显、责任分担机制不合理、待遇调整机制不科学、对象瞄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研究认为: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方向是确立积极的社会救助理念、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发展、完善瞄准机制、建立合理的待遇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变迁,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传统的救灾救济阶段、以城市反贫困为主的改革阶段和城乡统筹、逐步定型规范的阶段。在社会救助制度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制度名称从“救济”转为“救助”,制度内容从单一生活救助向综合救助过渡,获得救助从接受恩惠转为公民权利.提供救助从道义扶助转为政府责任,这些均意味着制度的精神动力和道德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仁慈逐步迈上了正义之路。然而,目前制度的发展完善还任重道远,但可以肯定的是正义作为中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根基和精神动力的终极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7.
从收容遣送到社会救助制度变迁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和生效宣告了收容遣送制度的终结。从收容遣送到社会救助制度变迁说明了中国社会在进步,体现了对基本人权的人文关怀。然而,救助制度的良好运作则有赖于与现行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社会救助资源不足、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的瓶颈。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社会救助领域是实现公民社会救助权的重要保障。以社会救助社会化为突破口,以培养发展公益慈善类非政府组织和民营企业为载体,建立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为支持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双轮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基本建成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反贫困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迄今为止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我国的反贫困行动目标和任务将发生重要变化。为了使社会救助制度在未来的相对贫困治理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应该针对当前社会救助制度中的不足而加以改革。论文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的新要求,讨论了我国社会救助的标准与结构调整问题,以及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制度通过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人口、人均劳动时数或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对劳动投入量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经济增长。高水平的社会救助制度会引发经济活动人口的减少与人均劳动时数的缩短,导致劳动投入量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低水平的社会救助制度则引起补偿效应和失健效应,并通过二者的综合作用影响劳动投入量并最终影响经济增长。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给付水平偏低,需要适度提高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保障水平并倡导积极社会救助理念。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贫困救助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需要的保障。目前我国农村的贫困救助制度是以多元化的形式存在的,如"五保户"供养制度、扶贫工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这些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这种多元化的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救助资金不集中、救助对象重复等。因此,将多元化的贫困救助制度进行合理整合是其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传统农业社会的家族救济机制以及单位、集体的保障逐渐弱化。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现代社会理念开始形成,而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未充分富裕,欠发达地区存在更多的贫困现象,这些地区对于国家的社会救助尤为依赖。但由于各种原因,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救助不够完善,没有真正实现救济功能。因此需要通过经济政策、法规建设、市场机制、管理引进、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救助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第一道安全网,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对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诸如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救助水平低、救助方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有待在救助项目、救助方式、资金筹集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加以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唐钧 《21世纪》2001,(5):42-43
社会救助制度(Social AssistanceProgram)在我国称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保障文献都提到,社会救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出于人类恻隐之心或宗教信仰而对贫困者施以援手的慈善事业(Philanthropy)。 然而,开现代社会救助制度之先河的。是16世纪才在欧洲出现的国家济贫制度(Poor Relief by State),即由国家通过立法。直接出面接管或兴办慈善事业,救济贫民。当时,工业革命引发的激烈的社会变迁,使原…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作为一种现代性社会公共制度,是现代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子系统。社会救助制度以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为根本宗旨,是保障人的尊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促进社会安全与和谐的重要制度设计。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保障)制度问题,是当前我国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6.
发展服务型救助是新时期我国城市贫困救助在救助理念、内涵、形式等方面的全面拓展,是以提供服务的形式开展的社会救助,是城市贫困综合救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城市贫困救助既有的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和应急救助互相搭配、各司其职,可以有效地解决反贫困实践中制度刚性与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应从框架设计、机制设计、技术设计、监督评价机制、经费保障等五方面创新发展服务型救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和生效宣告了收容遣送制度的终结。从收容遣送到社会救助制度变迁说明了中国社会在进步,体现了对基本人权的人文关怀。然而,救助制度的良好运作则有赖于与现行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国实际,阐述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建立养老服务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对策建议:将社会救助范畴进一步延伸至养老服务领域,设置相应领导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建立科学、严格、快捷的甄别和反应机制;完善社区功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社区建设,为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提供可靠的平台支持;建立和完善财税及信贷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非营利组织、企业及个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供给,为养老服务救助提供必要保障;建立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监督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作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农村特困生活救助制度基础之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救助标准、覆盖面、制度的长效性等方面较农村特困生活救助制度又有了较大的发展,遵循的是普遍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代际正义具有两个不同的时域和两个不同的维度。从代际正义的时域"在场各代之间的公平",以及代际正义的维度"代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视域分析,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代际正义价值。代际正义的价值诉求彰显了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正当性,可以有效地消除社会弱势群体的"弱势"状况,阻止社会弱势群体"弱势"的代际循环,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关怀。作为一种发展型救助,教育救助特别彰显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代际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