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虚法师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佛教领袖,几十年来,人们对他的评论,大都偏重其佛教革新活动和佛教教义的阐释,很少有人知道他与社会主义还有一段“因缘”,并且曾经参加过中国社会党和组建过“新社会党”。即使近几年出版的太虚传记,也很少提到这一重要史实。笔者认为,太虚早年宣传的“佛教社会主义”,是其佛教救世思  相似文献   

2.
佛教中的“结界”一词有多重含义,各派的结界做法亦有差异。唐代以前,东南佛寺的结界记录较少。道宣解释并发展了《四分律》中以秉法为目的的结界规范。北宋南山律师择梧、允堪、元照等在东南寺院多有实践。南宋之后,律宗沉寂,在僧俗认知中寺院结界的含义和做法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结界的做法受到密宗的影响,另一方面“结界元始本欲秉法”的意义被淡化了,士大夫甚至将寺院大界相理解为具有产权分界意义的“界至”。律宗结界在东南地区被传播、实践和变化的历史,既反映了佛教各派间的相互影响,更反映了佛教严明戒律和世俗明确产权这两种不同趋势的相遇和互动。  相似文献   

3.
“三性”的有机统一是通达佛性本真的根本途径 ,是宇宙构成由单一转向丰富的必然过程。“遍计执自性”是人们对名言、自相所表征的现象世界的执持 ,似于一种迷恋于普遍有效的、本质一般的形而上学追求。一切有为法 ,表象世界的产生都是有条件、有原因的 ,是因缘生成的 ,因而是依他而起的。“向着事情本身”、回到真实的反形而上学呼声似乎是对“圆成实自性”的回应。本真毕竟是真 ,终归要克服和超越任何主客二分、物我对立的形而上学企图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是在一战后的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文学现象,王蒙在新时期的六篇创新之作就被认为是“东方意识流”。然而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在本质上仍属现实主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流。  相似文献   

5.
佛教伦理本质上是“和”的伦理,和谐在佛教生命伦理思想中处于重要地位,佛教伦理以缘起论为其道德哲学基础,以心灵的道德和谐为根本,由心的外在呈现和人的社会关系及与自然界关系的存在方式的不同,表现为人与人的道德和谐、人与自然的道德和谐,其内在的生命伦理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构成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建构的一种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天台宗的“一念三千”、“华严宗的“心融万有”、禅宗的“万法尽在自心中”、法相宗的“一切唯织”诸方面论证了“三界唯心”的佛教世界观和佛学的“心学”特色,由此推导出佛教以现实美为虚妄不实的心造幻影、以脱俗净心为审美境界的美本体现,并论述了美学中佛教唯心说的投影。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的诗人地位是人所周知的 ,但他为诗之本意以及他的诗歌的实际影响超出了“诗界” ,却往往是人们所忽略了的。黄遵宪“诗界革命”的实质是思想革命 ,从本质上说黄遵宪是一位启蒙思想家、革命政治家和教育家。兴教育、开民智才是他的“诗界革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8.
宣卷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民间讲唱艺术,其演唱的底本称做宝卷,宣卷源于唐代寺庙中僧尼的俗讲,元代正式形成,吴语区的宣卷是明代中叶由北方传入的,清代乾隆以后有长足的发展,近现代成为吴语区流传最广的民间讲唱艺术之一。宣卷从产生起便同民间的信仰活动结合在一起,并具有明显的教化和娱乐功能。一、吴语区宣卷的渊源和发展概况宣卷源于唐代的俗讲。唐代的俗讲是佛教僧尼在寺庙中向居家二众宣扬佛法的一种讲唱艺术形式。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宋手写卷子中便保存了许多俗讲的底本,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讲经”,底本称“讲经文”,是演释佛教经典的;二是“说因缘”,底本称作“因缘”,“缘起”,或简称做“缘”,演说佛教传说故事。唐代俗讲世俗娱乐的特点已十分明显。著名的俗讲僧文淑“公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老子之“道”的深入研究和深切体悟,把“道”分成三层四种状态:无形无质、有形无质、有质无形、有形有质,并用图解说明了老子“道”的升华过程和运动方向。“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道”由“有形有质”向“无形无质”运动,又由“无形无质”向“有形有质”运动,周行复始,有规律不等量,难以预定。把宇宙分为“三界”:下三界人、事、物,中三界天、地、人,上三界时间、空间、宇宙。“三界”的存在形式和状态一层高于一层,“三界”总论为道大,是老子对万物(包括人类)从精神、思维、思想、品格、人格、性格上的划分。人的完善的存在应该是从“下三界”上升到“上三界”,再由“上三界”回到“下三界”,周而复始地变化而不断地求得新生。  相似文献   

10.
唯意志论是一种主张意志高于理性并且是宇宙本体或本质的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早在欧洲中世纪,邓斯·斯各脱已开唯意志论的先河。在近代哲学家中,康德有明显的唯意志论倾向,认为实践理性(本质上就是意志)优于纯粹理性,以为前者能使人们探索到宇宙本体的真相。继康德之后,费希特也曾强调“自我”,认为“自我”是  相似文献   

11.
整体论研究:哲学与科学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语]整体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至少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同时它也是东方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质。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明确提出整体论(holism)这一范畴,以此彰显“在自然界中,通过创造性进化而产生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趋势”。今天,整体论之所以成为哲学与科学反思的焦点,主要的肇因在于,基于还原论的当代科学愈益凸显出其局限性,并昭示了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界图景:一方面,科学的演进似乎使人们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由数理结构决定的可分析重建的因果秩序,可以用超弦论宇宙创生,以基因观生命起源,最终构建一个从形而上学、万…  相似文献   

12.
释真观是由陈入隋的高僧,也是当时著名的佛教艺术家、文学家。其辞赋创作深受佛经文学及讲经、唱导等宗教文艺形式的影响,自觉采用了对话体、讲经文的“释经名”以及唱导文中的“杂序因缘,傍引譬喻”等文体策略,刷新了当时的辞赋创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关于期货交易的客体 ,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都颇大 ,其中“合同说”和“商品说”是两种流行的观点。“合同说”认为期货交易的客体是合同 (合约、契约 )或标准化合同 ;“商品说”认为期货交易的客体是基础商品 ( underlying commodity)。这两种观点均未揭示期货的本质。“合同说”未能将期货与一般的民事合同区分开 ,不利于期货法与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所建立的合同法体系相协调。“商品说”则混淆了远期交易与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虽源于远期交易 ,但与远期交易有着本质的区别。期货交易的客体其实是金融市场上的一种新的交易工具 ,它与传统的基础商品交易完全不同 ,其规范的英文名称是 derivative,中文译名为“衍生工具”  相似文献   

14.
律宗形成于唐代,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戒体”理论为中心的。虽然戒体思想源于印度佛教理论,但在本质上则是以道宣为代表的中国佛教思想家们的理论创造,他们力图从本体的层面上解决佛教徒持戒修行“因何而成”和“如何而成”的问题。由唐至宋,律宗思想家们对戒体理论作出了本体性的构建,并探讨了其所具有的“业力”和体用的意义及功能。其实质即是通过“善种子”的本体化思维不仅完成了对实体化的“色”、“心”的超越,也促进了中国佛教理论向深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佛教的俗讲是中国宝卷的渊源 ,它是佛教僧众向世俗民众讲经说法的活动 ,其内容为讲解经文 (讲经 )和说唱因缘 (说法 )两大部分。宋代 ,在佛教信徒的法会道场、结社念佛的活动中 ,孕育和产生了宝卷。宝卷继承了佛教俗讲的传统 ,而同南宋时期勾栏瓦子中出现的说唱技艺“谈经”等无关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与印度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所在,佛教独创的核心理念就在缘起论。依缘起论观察社会,就形成了佛教独特的众缘和合社会观。当然,这一社会观中也渗透着佛教“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的终极指向,正因无常,即社会总的来说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无我,社会的各组成部分都不能执于自我,各因缘才能协调、互助、达致和合,相对的社会稳定向上才能保持。由于构成现代社会的因缘有变,因此相对于传统社会,其和合的内容、方式与相互关系都在调整改变之中。文章从现代社会家庭、社会组织、社会阶层的和合,现代僧团与佛教信众的和合,法律与政治秩序的和谐三方面作比较,简要论述了其与传统社会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吴鹏同志的近作《关于“无限宇宙”的新探讨》(载《学习与探索》1987第3期。以下简称《新探讨》),提出了对“无限宇宙的否定看法。他认为“整个宇宙……全部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物”。吴鹏同志的这个结论,正是哲学界的同志早已坚持的普遍看法。哲学讲“宇宙是无限的”,并不是同“宇宙是有限的”对立着去讲,而正是从对立统一中去讲。由  相似文献   

18.
特里·伊格尔顿一直关注着文学的本质问题,在2012 年出版的《文学事件》一书中,他借中世纪经院哲学中一个常见的术语“共相”深入探讨了“文学的本质”这个宏大问题,并由此对文学进行了一种“反本质主义”式的“本质主义”界定.在他看来,关于文学的本质主义界说和反本质主义界说之所以同时存在,是因为人们各自站在实在论和唯名论的立场上去理解文学:非要为文学找本质、下定义,是一种极端实在论的观点;而非要认为文学没有本质,则是一种极端唯名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赵朴初老人走了。几十年来,他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佛教信徒逐步走上充满光明,充满智慧的“人间佛教”大道上。他高瞻远瞩地号召全国佛教徒团结起来,爱国爱教,勇猛精进,庄严国土,投身四化建设,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作贡献。我与赵朴老的因缘我是在赵朴老主持我国佛教事业的年代出的家,并在老人家不断督促和鼓励下成长起来的。这可以说是我与赵朴老的最大因缘。且我与老人家见面的机会不算少,加起来该有上十次吧。最初的见面因缘是在1992年4月12日上午,老人家视察少林寺,是我做的接待。那天上午,天气晴朗…  相似文献   

20.
“无我”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契入佛教哲学的关键。世亲在《俱舍论》中分别从五蕴观、因缘观等方面对“无我”思想作了严密、全面的论证,并形成了一套从微观到宏观,从理论到方法的立体有机的“无我”理论体系。这为研究者深入“无我”理论提供了便捷的入口,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