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上海投资、到上海发展、在上海安家”已成为当今台湾人的热门话题和一种潮流。十多年来,奔赴上海的台湾人像滚雪球似的不断壮大。由于有了众多台湾女性的不断加入,这个奇妙的“雪球”变得色彩靓丽。据估计,目前常住上海的台湾女性多达八九万人。这些进入大上海的台湾女性,几乎每个人都有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吞并了中国台湾。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本从台湾征兵共20万人。由于日本人将台湾原住民称为高砂族,便将从台湾原住民中8次征兵所有的2万多人称为“高砂义勇军”,这2万多人被派往马尼拉、新几内亚、拉哇鲁。高砂义勇军上了战场后在日军中地位极低,给日军打杂挑担,被日本人称为“苦力者”,没有地位,也没有军阶,最后能活着回来的,只有三分之一。就在这三分之一中,多数还是伤残。日本战败后,少数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将在战争中战死的高砂义勇军的灵位放在靖国神社中,还宣称“台湾人是爱日本的”、“台湾人愿意做日本人”。而事实上在日治时期的台湾原住民,是被日军或胁迫或利用下被迫或少部分自愿成为“高砂义勇军”的。本文从原住民祖灵信仰的角度,研究高砂义勇军,探讨他们悲剧性命运的一个成因。  相似文献   

3.
去台湾之前,跟台湾朋友接触,印象最深的是台湾人的礼貌与热情,还有台湾女生的柔声细语……伴随着吾谷网台湾特色农业考察团的成行,有幸和台湾有了7天的亲密接触。也许是工作关系,此行对我这个第一次走进台湾的人来说,没有美景美食的太多感触,而感触最深的是接触到的每个人,我想唯有用”震撼”一词才足以表达我对他们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笑蜀 《可乐》2010,(11):67-67
马英九专程拜会陈树菊,从她手上一口气买了价值两万元新台币的青菜,成为她最大的客户。他盛赞她是台湾的“爱心大使”,展现了台湾人的善良,展现了台湾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台湾寻根文学分别于1940年代、1950-60年代、1960-70年代三度勃兴,因历史激发力的不同在文化心灵诉求上各有侧重。从文化心理层面整体审视,上述台湾寻根文学的三度勃兴与台湾人内在主体的二元分裂密切相关:首度勃兴源自台湾人与日本人之间的主体分裂,再度勃兴源自台湾人与大陆人之间的主体分裂,三度勃兴源自台湾人与西方人之间的主体分裂。三度勃兴的二元分裂虽各有不同但皆导致台湾人无根的失落,这正是寻根的前提。三度勃兴显示出台湾人对于母体文化身份认同的强烈渴求,对于走向现代而不自我迷失的精神寻寄。  相似文献   

6.
饮食文化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是地域文化体系的生动表达。台湾菜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台湾人社会生活必不可缺的基本要素,且是台湾历史变迁与文化展演的见证,蕴含着超越物质性本身的丰富意涵。这一有效讯息需要通过历史文献学视角下的纵向考察及文化人类学层面下的横向研究得到。虽然台湾先住民确立了台湾人饮食的最初基调,但台湾菜的框架与主体乃由明清时期迁居台湾的闽南人与客家人所奠定,不断发展融合并延续至今,构成完整的饮食文化体系。虽然日据时期台湾菜一度奢靡之风盛行,但光复后很快“由奢入俭”,并经由与内地多种菜系的互动融合,呈现以融合为基础的创新性和“高档餐饮与夜市小吃并存”的层次感。台湾菜不仅是台湾风物地产的直观展现,且将台湾的文化展演过程以一种微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可谓是台湾社会发展转型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7.
熊向晖 《今日南国》2013,(10):34-34
1972年,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成功当选为台湾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新官上任三把火,蒋经国迫切地想干出一番成就来当时,台湾社会奢靡之风盛行,造成了大量“舌尖上的浪费”。于是,蒋经国决定从台湾人铺张餐饮的陋习开刀,想狠狠地刹一刹社会上的奢侈之风。他颁布政令,一面严禁公私餐饮浪费,一面在公私宴请中大力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汤,一桌十人的就餐标准..  相似文献   

8.
自唐朝起,就有汉人往来大陆和台湾进行贸易活动,历经明郑、清朝、日据时代和二战后四个时期,台湾的汉人数量不断增长。在一个以汉人为人口主体成分的台湾发生"去中国化"现象,这需要从文化类属的变化着手探讨。日据时代的"皇民化运动"第一次改变了台湾社会的文化类属,形成了"台湾人"是日本人的群体认知氛围;民进党为"台独"而推行"去中国化"第二次改变了台湾社会的文化类属,形成了"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群体认知氛围。由此造成两岸文化认知裂痕,成为实现两岸统一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伊乐 《21世纪》2010,(11):59-60
充满田园风情的乡村小镇作为台湾人赖以生存的美丽乡土,承载了台湾人浓浓的眷恋与乡愁。台湾导演侯孝贤在其影片《悲情城市》中,以其标志性的长镜头让人体味到了九份山城的苍凉与怀旧,随着影片的热映,台湾的特色小镇便以其东方古典的怀旧风情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  相似文献   

10.
徐百柯 《今日南国》2008,(16):68-69
在台北这座城市里,几乎所有重要的公共场所,像国父纪念馆前、捷运站口,都有慈善组织的人。他们三五一组,胸前举着募捐箱;市民放入善款,他们鞠躬,道声“谢谢”。建筑评论家史建在四川地震后不久来到台湾,看到的便是这番场景。9年前,经历过一场大地震的台湾人,如今面对海峡对岸的灾难,倾注了更多的关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日文史料,介绍了目前鲜有人论及的本世纪上半叶日本及台湾总督府在潮汕地区的活动情况,集中考察了日本及日系朝鲜人和台湾人在汕头成立的日本人协会及其日本人居留民会。也讨论了朝鲜人和台湾人在潮汕地区的活动及人口和职业状况,同时叙述了伪汕头市政府的主要人员及他们附逆成立的东亚联盟汕头支会的有关情况,这对于了解和认识潮汕地区近代化过程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台独史观”在“民族叙事”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围绕着“压迫与抗争”这一主题,将台湾历史歪曲为所谓“中国人”对“台湾人”的“民族压迫史”。而在“台独史观”对明郑台湾史的论述中,该主题则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弱化再到强化的过程。从早期将郑成功和明郑政权污蔑为与荷兰、日本一样的“外来殖民政权”,到民进党初次执政时期转而鼓吹明郑政权在台湾“独立建国”的“东宁建国论”,再到如今大肆攻击郑成功和汉族移民“压迫屠杀台湾‘原住民’”的“原民史观”——这种转变,揭示了“台独史观”的“民族叙事”本质,就是“反中国化”和“反中华民族化”,只是迫于台湾人民的强烈中国认同,才一度对其进行弱化。如今,随着“台独”势力的得势和“台独”思想在台湾民众中的传播,“台独史观”也逐步撕去其伪装,开始朝着更加极端的方向迈进。我们必须对“台独史观”的这一动向保持高度警惕,并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台湾作家赵淑敏女士的短篇小说集《惊梦》,以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社会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从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中可以探求台湾女性生存的现实和情感心理的轨迹。 一、自尊自立的新女性 现代女性解放的含义有二,首先是“人”,具有独立价值的人;其次是“女人”,与丈夫有同样尊严又有性别差异、需求的“女人”。台湾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妇女的个性独立成为可能。而台湾社会男女思想解放的不同步,又使女性的独立生存面临困境。妇女经济上的独立和地位的提高,是女性的初步解放;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才能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 赵淑敏《惊梦》中自尊自立的新女性,正是受过高等教育、经济独立而又有自尊自立意识,敢与传统世俗抗争的女性形象。 《港》中的陈奇芳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女性经济上的自立,人格上的自尊,精神上的自强,在她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32岁的陈奇芳,既漂亮,又有才学,是大学里的副教授,可至今仍为“老小姐”。她曾有过志趣相近的朋友,然二人同考研究所,男友名落孙山。当陈奇芳以优异成绩获硕士学位时,两人的情也走到终点,现代科技虽在发展,但思想观念却呈滞后,男尊女卑、女性依附于男性的传统观念令她的男友退缩。小说给我们揭示了经济独立、事业成功的女性生存  相似文献   

14.
李琼 《女人世界》2006,(1):62-63
“健康”与“美丽”孰轻孰重? 根据北京中卫女性健康研究院对北京、上海、天津、郑州、成都、大连、福州、广州、无锡、杭州等10个城市的1.4万名25岁至50岁女性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85%以上的人都曾经有过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等症状,但绝大多数人对于自己身体的异常症状根本不予重视。至于这些异常症状是如何产生的,能够解释清楚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有相当多的女性十分重视容貌的“美丽”而忽视自身的“健康”,盆腔炎、人工流产、不孕以及患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的比例仍相当高…… 女性特有的生理特点,以及面临的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下,很容易患各种妇科疾病,因此女人更应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WOMAN WORLD》作为女性的朋友和知己,我们大声呼吁:——女性,我们要善待自己!  相似文献   

15.
樊秋 《百姓生活》2013,(7):56-56
1949年5月26日,上海宣布解放。旧上海青帮老大黄金荣竞没有逃走。黄家上上下下20多口人,都住在“黄公馆”:黄金荣没随同蒋介石去台湾,原因有四:一是台湾人生地不熟,他去了无势无力;二是他的财产大都是不动产。他曾向杜月笙商借20万美元,以便逃亡之后作花费之用,杜月笙居然没有答应,撇下他去了香港;三是他年已八旬,多病缠身,不像杜月笙小他20岁;四是他知道蒋介石大势已去,私下已跟共产党有所接触。黄金荣自己声称:“我已经是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和“女性主义小说”是张爱玲小说的两个代表特征,也是她笔下一段段残缺婚恋的关键词。于其中,能看到上海这个有着极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的都市对女性主义小说极为重要的影响,并从中体味到女性主义小说的精粹;能捕捉到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女性对精致细腻生活的刻意追求;能体会到个性解放的思潮下市民阶层的转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也能清晰而又模糊地看到都市中欲望对人的驱使与人对欲望的放纵。  相似文献   

17.
黄春明是台湾当代乡土文学中最早成名的一位。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社会内容,在他的小说中,由于大多是对台湾普通人特别是“小人物”命运的关心,使他的作品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唤醒了许多沉睡的台湾人,赢得了“小人物的代言人”的称呼,被认为是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的作家,始终洋溢着迷人的  相似文献   

18.
清末的爱国主义者丘逢甲1895年从台湾内渡回祖国大陆后,写下了大显的关心国家、民族安危,决心要收复台湾的爱国主义诗篇。记游诗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这些记游诗,不但可以进一步了解一向写诗善学古人,井主张“诗界革命”的丘逢甲的诗歌理论和实践,而且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诗人本身。丘强调写诗要“诗中有我”,诗中有人;主张诗要“留心风化”、“以经世为心”,以热爱祖国、探求其理、要求改革、力挽危难为宗旨去开辟诗境,注意诗的“开阖变化”,“不拘一格”,并始终跟随社会生活前进的脚步去不断发出爱国主义的声音。从这些侧面,可以使人感到丘逢甲的确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著名诗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发明了瓷器,却无全球认可的品牌。台湾人陈立恒,融合东方文化神韵与西方现代设计时尚,以自己的德文名“Franz”作为精品瓷器品牌进军全球,改变了这一历史。  相似文献   

20.
杰弗里·哈利、雨果·雷斯多尔、林馥等发表的三篇文章分别显示了马英九上台后美国军方、西方媒体和台湾青年对当前两岸关系的不同审视角度。剖析这些文章,可以得到若干关于当前两岸关系现状和走势的启示,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台湾人认同”意识对和平发展新局面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