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的特性     
艺术的特性是什么?也就是说,艺术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质的区别是什么? 建国以来,普遍的权威的说法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有的文艺理论教科书都是这样写的,只是词句稍有变换。“形象”成为论述文艺特性专章的标题。对于形象涵义所做的说明虽略有不同,但基本意思也是一致的: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真实的生活图画。 这个观点主要是欧洲的,往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摹仿说”,直接来于别林斯基。他有一段阐明这个观点的话经常被人引用:“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政治经济学家被统计材料武装着,诉诸读者或  相似文献   

2.
究竟什么是音乐形象?音乐形象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新编《辞海》中说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艺术分册.136页)这个定义涉及“艺术形象”这一概念.什么是“艺术形象”呢?同书的解释是:“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文学分册,5页)音乐属于艺术.也适用于这一定义,既然如此,音乐形象自然也是“具体生动的图画”了.对音乐形象的这种认识来自苏联的音乐美学界.  相似文献   

3.
形象是诗的生命.诗人艾青说过:“离开了形象思维就无法谈诗.”那么,怎样表现诗的形象?孙绍振教授在他的《文学创作论》中这样说:“通常我们所说的形象是客观生活特征与主观感情特征的统一.……从诗来说,二者不是统一于生活的特征,而是统一于感情特征.”所以他认为“诗的任务之一是表现自我的心灵.”他引用了别林斯基的一句话:“抒情诗用形象图画来构成人类天性内在本质的虚无飘渺的,无定型的感情.”这就是说诗的形象是和图画并列的,不同于小说、戏剧的形象.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图画、形象,才有意象、有境界,从而产生艺术魅力.吸引读者从有限的语言文字的构  相似文献   

4.
论艺术夸张     
作为一种独立的创作手法的“艺术夸张”,以其“高度的激情,高度的放纵”去表现生活,创造形象,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使创作者无不痛快淋漓。高尔基说:“真正的艺术拥有夸张的权利”,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真正的艺术”也必须相应地拥有探讨夸张的义务呢?  相似文献   

5.
文学区别于哲学社会科学,其特殊本质应该是什么呢?别林斯基认为是形象。他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我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理论,受此影响,也一直把形象性视为文学的特殊本质。近年来人们发现,文学作品里有形象,科学著作里有时也有形象。于是,一些论者又主张用情感性来概括文学的特殊本质。在我们看来,上述两种意见都不无偏颇之处。文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相区别,既在于情感,也在于形象。准确地说,文学作为艺术的特殊本质,应该是情感性和形象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艺术?这是作家批评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胡秋原曾借用普列汉诺夫的观点,认为“艺术者,是思想感情之形象的表现”、“艺术是借形象而思索”。这句话我们可演绎成这样一个结论:艺术是用形象来表现思想感情。这与鲁迅的“美术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是一个意思。它们同样包涵这样的内容:所谓形象、天物乃客观存在,但一旦经过表现、美化之后,它就不得不带上主观的色彩,打上作者的烙印,艺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主客观的统一、客观真实与主观真诚的统一。胡秋原和鲁迅对文艺的这种相同界定,是他们后来许多观点有共同之处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究竟什么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尽管已经有不少文章作了有益的探索,我们觉得仍然有研究的必要。所谓特征,就是构成该事物的基本条件,就是此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界限。找不到这样一个界限,就只好浑沌浑沌了!艺术的基本特征要搞不清楚,不但理论上混乱,而且影响到创作实践。 近些年来,大家讨论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形象说”;一是“情感说”;一是“合成说”;(反映生活、形象性、情感和美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合成体)。我们觉得这三种说法都有些合理因素,但也都不准确、不科学。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张舜民也说“诗是无形的画”。可见诗与画有着许多共同点。其实,在语言艺术的领域中,不仅诗,就是文,尤其是记叙、写景、状物、抒情一类的文章,也和绘画有着不少或明或暗的相通之处。众所熟知,绘画反映生活主要是运用色彩和线条。尤其十分讲究色彩的艺术运用,靠精湛的着色艺术来刻画形象,赋予形象以活的形神风貌,表达作者特定的生活感受和审美情  相似文献   

9.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既是黑格尔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黑格尔的艺术本质观,这个定义从“理念”和“感性显现”两个方面的统一揭示了黑格尔的艺术本质论就是形象论。并且对艺术情感本质论的"激发情绪"说进行了批驳。  相似文献   

10.
巴金通过自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创作实践,逐渐品味和把握了艺术美的真蒂。他不是用严谨缜密的理论体系,而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了他对艺术美感的领悟与感受,由于这些语言发自一个“说真话”的、有良心的艺术家的心灵深处,由于这是他五十多年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因而显得极其精辟、独特。“图画”和“朋友”——美的形象可感性巴金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艺术美感的形象可感性特征。谈到《激流三部曲》时,他说这三部书里他“所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巴金:《关于(激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先生说:“意义含蓄是漫画的一个特点,一目了然的漫画是没有味道的。”应“似暗实明,使人在思索之后有所领悟”真是精辟之谈。漫画是造型艺术?作者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段,借助线条、色彩和形体直接造型,画面上的一切都具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直观可视,历历在目,不象文学形象那样,读者只能通过想象去感受形象。因此思想倾向的隐蔽性与艺术表现的含蓄性的统一,对漫画艺术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文学作品之所以与众不同,其原因就在于它的传达方式。文学不同于其它社会科学,它是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别林斯基在谈到文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区别时指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他还说:“科学通过理性分解活动,从活生生的现象中把普遍观念抽象出来。艺术通过想象的创造活动,用活生生的形象把普遍观念显现出来”。同样,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其传达方式却又别具一格。一座雕像、一幅画、一次演出,人们可以通过视听与触摸,用直接感受的方式欣赏它、接受它,理解形象的意义。然而,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是以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观念中,文学批评不过是一种创作的附庸,一种处于从屈地位的“二等艺术”(默克·克里格尔语)。自然,从事批评的批评家的形象也不佳,狄德罗先生就曾赠给我们的批评家一个相当精彩但也相当刻薄的比喻:“旅行家说,有一种野莽人对过路人喷射毒箭,这就是我们的批评家的形象。”(《西方文论选》374页)海明威则称批评家为“在文学身  相似文献   

14.
散文的感情     
有感情的不一定是艺术,艺术却必须有感情。离开感情,艺术就不复存在。李泽厚说:“艺术如果没有情感,就不成其为艺术。我们只讲艺术的特征是形象性,其实,情感性比形象性对艺术来说更为重要。艺术的情感性常常是艺术生命之所在。”(《美学论集》)文学是语言艺术,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运用语言表达人物的感情和作者自己的感情。这一点,王国维早已在《文学小言》里说过:“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他非常明确地把“情”看作是文学的“原质”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绘画艺术的自我意识,是在摄影的刺激下形成的.绘画与摄影的区别表现在眼、手、心三个方面.摄影提示了绘画不是模仿,而是“有意味的形式”.绘画的“形”不等于“形象”(再现性形象),而毋宁说是“形式”(抽象性形式).绘画线条的意义从笔触中获得肯定,笔触和线条是画家身体活动的结果,因此绘画作品中有一个“看不见的身体”存在.构图是绘画处理中最根本的问题,其与空间互为表里,空间意识表现为画框意识与平面意识.绘画史呈“从形象到空间”的趋势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贾宝玉是《红楼梦》最重要的典型形象,也是不易把握、议论颇多的一个形象。有说他是“贵公子”的,有说他是“多余人”的,有说他是“叛逆者”的,也有说他是“新典型”(或曰“新萌芽的代表”)的。我们不想从政治角度给他一个什么鉴定,而是想在分析他所赖以生长的土壤的前提下,着重剖析一下他的感情系统,及其与他的归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源氏物浯》是在日本古典文学中最有代表意义的艺术杰作,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它在日本古典文学中著称为艺术的高峰。室町时代的文学家一条兼良在《花鸟余情》一书中,说:“我国的珍宝中,没有一个超过《源氏物语))的”;江户时代著名的文学家本居宣长在《玉之小栉》一文中,说:“此类物语书中,唯有这部物语(指源氏物语),特为优异,独出心裁,大概空前绝后,无与伦比。”这种说法,未必恰当,然而,它却反映出对这部巨作的历史评价。《源氏物语》出于1001~1016年期间,比欧洲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十日谈》(1354)还早三百年。就在这个时期,如此规模宏大,内容深刻,形象生动的艺术作品,经一位女作家之手创作出来,实为令人钦佩。《源氏物语》问世以来,有不少评论家、文学研究家发表过许多评论文章和研究论文,作过不少考证,探讨过作品的重大艺术价值。有的站在儒教的立场上说,它表现了“劝善惩恶”的思想;有的从佛教的观点出发,强调“宿世”观念;有的说,它描写的是“贵族青年的恋爱”,“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之事”,甚至有的说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奸通”等等。总不能脱离普遍的“人性”、抽象的伦理道德原则以至宗教的教义。  相似文献   

18.
王朝闻先生说:“灵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它不仅促成独创的形象的产生,而且也是推动创作活动的一种心理动力,它加强着艺术家的创作冲动”,①在艺术创造工程中,灵感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它)不可强求,来去迅捷,这正说明看似全凭主观意志产生的灵感,常常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艺术家应该对它有一个明智的态度:尊重它,而不是凌驾它;引发它,而不是塑捏它。”②摄影艺术创作同样也需要灵感,摄影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认为,古往今来文艺作品中的先进妇女的形象,应该受到特别的赞赏。周恩来曾从理论角度对传统戏剧中的先进妇女形象给予充分肯定,说:“古代,没有社会主义,但有中国人民优良的传统,人民创造了他们的理想人物,如穆桂英等。”又说:“《杨门女将》是好戏。” 周恩来还赞赏其他类型的古代先进妇女形象。他看了京剧《望江亭》说:“这个戏唱腔好,人物少,矛盾突出,谭记儿这个妇女有反抗精神,机智勇敢。”还建议将其作一关键性的修改,他指出:“杨衙内不过是个浪荡公子,没有什么官衔爵位,皇上不会让他当钦差,戏里可以把他说成是假冒的。”后米的演出,正是按照他的意见安排的。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说:“对于艺术事业,‘怎么写’这个问题比‘写什么’更为重要”。这就是说,作家面对选择的题材,从什么角度入手,用何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往往最能显示出一个作家的艺术独创性、创作个性和艺术功力。古今中外有经验的作家,在他构思写作的时候,是非常重视“怎么写”这个问题的。尤其是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如何设置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能否深刻地反映小说所要描绘的社会生活内容,对于能否充分地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是极为重要的。在这方面,我国当代作家柳青的创作实践,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经验。长篇小说《创业史》的得以成功,梁生宝和梁三老汉的形象塑造能得到人们的称道,可以说无不与作家设置梁家父子“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