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日军策划常德作战的原因及过程、日军实施常德作战的战术原则、中国军队参加常德会战的情况、日军占领常德后在确保常德和再占领常德问题上的争议等方面,论证了常德会战在抗日战争史及日军侵华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抗战以降,国内各阶层始终关注对日反攻战略的推进,国民政府也不断调适其对日反攻战略。在此态势下,1945年4月日军发动“湘西会战”,欲达到摧毁芷江机场、压迫国民政府屈服、避免日后陷入多线作战、掩护桂柳等地军队撤退之目的,为防卫其本土服务。中美空军尤其是空军第五大队英勇战斗,始终掌握制空权,力图构筑陆空协同作战体系,战绩突出,是湘西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保证。国民政府以会战胜利为契机,命令军队转入对桂柳等地的反攻,标志其仓促调整并实施对日反攻战略。国民政府此举与中共在敌后实施的普遍的局部反攻,协力推动了抗战胜利的早日到来,由此也凸显了湘西会战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徐殿勋 《山西老年》2013,(11):19-19
抗美援朝时,我在海空雄鹰团的前身——空军十七师四十九团一大队任军械主任。当时的空战激烈而频繁,经常有大批量、多层次的飞机升空作战。有时,最先升空作战的飞机,因油、弹即将耗尽或在空战中负伤不得不返航着陆,而后面的飞机仍在继续升空。  相似文献   

4.
194 3年1 1月2日,湖南抗日重大战役之一的“常德会战”爆发,日本侵略军调集驻华中占领区1 0余万精锐部队分三路进攻常德。中国军队奋起抗战,在纵横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线阻击。驻守常德城区的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八千将士浴血奋战,大部战死。在外围作战的彭士量、许国璋、孙明谨师长相继阵亡。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向世人宣告:中国人宁死不当亡国奴!“常德会战”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战争留下的创伤仍然长久不能弥合,它留给后人深深地思索。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用审慎的眼光,去探寻这场战役的历史大背景。一 “常德会战”的政治背景1 94 3年…  相似文献   

5.
常德会战     
李伽 《源流》2009,(12)
常德会战,又称“常德保卫战“,指1943年中国军队在常德与侵华日军进行的一次大会战。会战中,负责保卫常德城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在易攻难守、无险可凭的  相似文献   

6.
由湖南文理学院主办、常德市细菌战受害者调查委员会协办的“纪念‘常德会战’6 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 2月 7— 8日在湖南文理学院举行。来自省内外的 6 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 5位参与过“常德会战”的中国老兵共聚一堂 ,就“常德会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影响、“常德会战”期间民间抗日情况、日军进攻常德的意图及其进犯期间所犯下的种种罪行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讨。中国老兵亦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 ,再现那“惨烈”的历史画卷。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应该肯定“常德会战”中与日寇寸土寸血、殊死拼搏的中国官兵之壮烈行为与抗战精神的一面 ,这既能体现出一种宏阔的历史视野 ,也是对历史的宽容与充分尊重 ,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完整统一。本刊现开设“‘常德会战’研究”专栏 ,推出三篇研讨论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常德会战是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中日双方投入较大兵力的一次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诸战役中少有的、令世人为之瞩目的一次"惨胜".常德会战的"惨胜",充分体现了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值此世界各国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此次会战,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常德发动细菌战攻击 ,给常德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常德会战是常德细菌战的继续 ,细菌战是日本侵略中国和世界的依靠力量。常德细菌战只是日本违反国际公约和人道原则的一小部分。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对于因美国包庇而逃避了军事法庭审判的日本细菌战战犯 ,我们必须予以充分地揭露和批判 ,日本政府更应深刻反省 ,认罪赔偿。  相似文献   

9.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视国际公约(法),在战场上频频使用化学武器,致使众多中国军民伤亡。大量史事证明,在1943年11月初至12月底的中日常德会战中,由于日本华中派遣军在作战中多次实施毒气(弹)攻击,致使中国第六、第九战区的参战部队伤亡惨重。此战中“日军使用毒气次数之多,为抗战以来所仅见”。  相似文献   

10.
江西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江西组建起来的新四军和游击队在敌后打击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江西的各党派、各阶层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救亡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军民的斗志;江西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进行了赣北战役、南昌会战、上高会战、湘赣会战、浙赣战役等,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为彻底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1940年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疯狂轰炸。日军为此制定了“101作战计划”,在空袭中混合使用了集团轰炸、连续轰炸、照明轰炸以及投入零式航载战斗机的“零式”战略,给重庆造成 巨大损失,外国驻渝机构也未能幸免。空袭后,重庆的救赈工作比较及时,积极防卫,显示了重庆人民“愈炸愈强”的战斗信念,粉碎了日军炸垮重庆的野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抗战“以空间换时间”、“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2.
空袭综合征是现代战争中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对战争胜负具有重大影响。它是一定的生理病症和心理病症的结构性反应。其预防措施主要是制订现代空防战略,建立强大的空军;加强人民防空设施;构筑强有力的军民心理防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发挥媒体监督和治理功能,防范污染和促进污染整治是环境治理体系中必不可缺的环节。尤其是在城市空气重污染期间,媒体监督能否有效促进地方政府落实应急管理措施、减轻重污染程度,是关乎大众健康的重要议题。研究发现,城市空气重污染期间报纸关于空气污染的报道显著增加,空气污染报道显著促进了后续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而且本地报纸空气污染报道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同时,空气污染报道的作用效果还取决于媒体本身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城市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监督机制。因此,环保部门应重视协调各级各地新闻媒体机构,使其在环境领域发挥治理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际空难损害赔偿国家责任的存在具有正当性,禁止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的国际法原则是基本要求,主权责任理论是国家责任承担的理论基础。马航MH17航班空难中,国际不法行为和损害后果在国家责任要件中是不容争议和辨驳的。国际空难可归因于国家的国际不法行为可包括一国武装力量的不当行为、一国国家航空器不当操作与他国民用航空器的相撞行为、一国不法分子对他国民用航空器的非法干扰行为、一国机关或个人的错误或失误行为、武装叛乱行为等,其中为武力袭击民航客机者提供武器装备的国家也具有一定条件下的可归责性。过错要件对于国际空难损害赔偿国家责任的方式和程度有重要影响。在不承认武装叛乱组织的国际法地位的前提下,乌克兰这个主权国家对马航MH17航班被导弹击落至少存在过失责任。国际空难损害赔偿国家责任虽有实现障碍,但依然有政治解决、国际诉讼和协商谈判的路径可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汽车内空气品质的特点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提出在车内单独设置至气净化器及加强车用空调系统中的通风净化功能两种空气净化方式,综合利用过滤、活性炭吸附、光触媒和负离子法等技术净化车内空气,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源。  相似文献   

16.
国际航空运输管理体制是国家间通过签订航空运输协定,规范它们之间国际航空运输活动所形成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航空运输管理体制单边主义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末,多边主义和双边主义并存是国际航空运输管理体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航空运输管理体制呈现出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倾向。通过对双边管理体制和多边管理体制的利弊分析,预测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二者并存依然是国际航空运输管理体制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航空运输迅速发展,国际空难赔偿案件日益增多,而每一起案件的解决都关系到管辖权问题。文章从区分国内空难案件与国际空难案件入手,对1929年华沙公约所规定的四种管辖权以及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增加的第五种管辖权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法院确定国际空难赔偿案件管辖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航空承运人的告知义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中国和欧盟有关航空承运人告知义务的法律规定,指出中国法律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欧盟法律的可借鉴之处。同时考察了中国法院近年审结的有关航空承运人告知义务的案例,在此基础上,对承运人如何履行告知义务进行了详细讨论。文章认为,承运人应将与航空旅客运输相关的规定、行业惯例等以书面的方式,全面充分、清晰明白地告知旅客。  相似文献   

19.
航空刑法问题的研究是中国航空法学研究领域起步较早、成果较多、逐步增长的研究方向之一。研究内容上呈现出对国际航空犯罪的研究多于对国内航空犯罪的研究、积极关注和跟踪国内外重大航空事件和现实问题、不同学科间知识交融有所实现的特点。但在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国内航空刑法问题等方面依然存在单一、狭小和薄弱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空刑事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