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显形与隐形──海明威艺术风格侧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明威创作上的“冰山原则”,不权揭示了文体的结构关系,也表现了现代艺术的走向和审美情趣。物象简洁直观而富有穿透力,具体表现在作品的组合式结构、直观的物象和博动着生命活力的口语中。意蕴深厚开阔而富有多层面性,具有情感的隐蔽性、开放性和超越性诸多特点。显形外观──物象与稳形意味──意蕴,二者共存于同一结构中,构成一座完整而宏伟壮观的艺术大厦。  相似文献   

2.
品味克莱夫·贝尔的“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尔提出艺术乃“有意味的形式”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即他极力贬低再现写实性艺术,并为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的艺术实践作直接的理论论证。在他看来,一切艺术的基本特点绝不在于对现实的再现,而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在一切艺术中唤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普遍性质,也就解决了艺术的基本性质。这性质即“有意味的形式”:“离开它,艺术品就不成其为艺术品;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没有”①贝尔是由情感出发来探讨审美和艺术本质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对某种特殊的现实之感情的表现”②,“艺术家…  相似文献   

3.
象任何事物一样,文学风格也有它的形式和内容,有它的外部表现形态和内在意蕴。作品的语言、结构等形式方面的表现特点构成了风格的外部形态;而作品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内容方面的格调气韵则属于风格的内在意蕴。文学风格乃是作品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从外部形态到内在意蕴的统一中显示出来的独创性的艺术特征。一般地说,风格的外部形态是外露的、具象的、有迹可寻的,因而易于为人察觉;而风格的内在意蕴则比较深邃、空缈,需要从形式到内容对作品的思想意境和审美特征作全面的分析之后,才能窥其概貌,因此常常被人忽视。一个作家在语言运用、谋篇结构、剪材描写等方面,力求形成自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生活在文学创作中是第一性的,富有哲理、美学意蕴、思想内涵的生活永远是作品成功的根基;而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感受、扬弃,进而挖掘出生活的思想真谛,艺术地恰切地表现生活,亦是作品的成功因素;品格是指作者的人格,要想做好文,必须首先做好人.作者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要有人道主义的思想情怀,要有积极向上的唯美道德.多种正确因素的组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生活在文学创作中是第一性的,富有哲理、美学意蕴、思想内涵的生活永远是作品成功的根基;而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感受、扬弃,进而挖掘出生活的思想真谛,艺术地恰切地表现生活,亦是作品的成功因素;品格是指作者的人格,要想做好文,必须首先做好人.作者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要有人道主义的思想情怀,要有积极向上的唯美道德.多种正确因素的组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21,(2)
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一直被视为是风俗画和乡村题材的大师,但德沃夏克认为勃鲁盖尔的作品中蕴含着更加深刻的意味,它与同时代意大利艺术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不同绘画体裁在形式与技巧上的差异,而且在于作品中深层精神意蕴的根本性不同。本文以德沃夏克对勃鲁盖尔阐释为线索,专注于德沃夏克对勃鲁盖尔绘画中"风俗"及其深层精神向度的发掘,并试图指出德沃夏克对勃鲁盖尔的阐释,本身表明了他们二人都置身于一个不断发展而又一以贯之的精神传统之下,并且都面对着逐渐严峻却又一脉相承的现代境况与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论它写什么、怎样写,也不论它是什么样式、形式,其内在意蕴都必然包含着作者的某种认识和评价,某种价值取向,这就是作品的主题。韦勒克说:“一部文学作品的‘材料’,在一个层次上是语言,在另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行为经验,在又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思想和态度。所有这些包括语言在内,都以另外的方式存在于艺术作品之外;但是,在一部成功的诗或小说中它们是被审美的这一原动力吸引在一起从而组成为复调式的联系的。”①可见,作品的主题,或称审美目的,就是融贯作品中的思想和态度。文学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文本中每一个细节都触动、包含着下一个细节 ,并细腻地描绘和展现出人类的情感 ,透露着丰富的意味。每一个语言符号都被用以荷载着一种情境 ,而情境与情境之间又互相联系 ,并触动下一个情境 ,从而使整个形式充满意味。对《江城》的文本分析揭示出语言、情境与有意味形式的表达的内在关系 ,亦可见出它们共同生出的对文本艺术成就或称魅力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言的情意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的情意性特征,是指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状物、绘景时浸透其中的感染人、影响人的情意特征。若对情意进一步探究,情可以诠译为感情,意可以诠释为意蕴。这里所说的感情是指情状、情味、情致。这里所说的意蕴是指蕴含的意义、意味或者说是指蕴含的理趣。美国阐释学家赫希指出,意味与意义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意义”是指作者写作时意指的东西,“意味”是指一部作品对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含义1。根据这种阐释,我们也有理由从“意”中分析出“意义”和“意味”两个相对的概念,以“意义”指称文学语言的表层的意思或浅层的意思,以…  相似文献   

10.
肖凌 《北方论丛》2011,(5):38-40
勒克莱齐奥在创作中对理想国度的营构,使他的作品文学意蕴既具时代特征,又具人类永恒主题。《乌拉尼亚》等作品中的理想国度、天上的国度,都是以文学的理想国,表达对人类生存之路的诗意追寻与人性回归。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产生的源泉,文学作品是创作主体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化表达。要对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做出较为完整的理解和阐释,应该把握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三个不同的层次:客观现实世界、意识世界与无意识世界。  相似文献   

12.
对刘宋文学现代意义的研究肇端于20世纪前后,由于文学界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发轫、发展,学者对刘宋文学的关注由诗文扩展到小说等多种文体,由文人作品转向民间作品等多个层面。其后关注研究的学者增多,至21世纪前后,研究达到了高潮。刘宋文学研究的特点体现在,文献的蒐集与文学研究互相推动,形成了刘宋文学研究的繁荣;研究不均衡,就作家而言,选题过于集中在重点作家、作品,对次要作家关注不够,而就文体而言,刘宋作家及诗文、小说作品现存较多,现有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存在相当大的研究空间;尚无学者对刘宋文学进行整体的把握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界凝聚着一种反思意识。这种意识催动了我们对文学批评的现实处境和发展趋向的深入反省。批评的反思不仅唤起了批评创造和理论建构的热情,而且重新凸现了批评界对批评的学科意识和批评的价值担当的关注和强调,为批评的本体建设及批评的当代形态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真"与"可能世界"的关系是互为条件的,前者表明的是命题与命题之外的现实世界中事态的符合,而后者表明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事态在相对同一的基础上如何以现实世界为基础表述出来,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使我们适度精确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所指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文学鉴赏论研究文学的欣赏活动,强调文本读者参与实现文本的价值,并且发挥着主体作用.译者进行文学翻译时,首先鉴赏原作,理解体会原作的价值,在此基础上翻译文本.分析《飘》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汉译本可以看到,译者在选择鉴赏对象,再现与再创造作品艺术形象以及对同一文本进行独特的理解与阐释时,即早在翻译的鉴赏阶段译者就已经发挥着自己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与价值论意义上的至善或正义是有机的整体。在哲学史上 ,真理问题始终是与价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以真理为研究对象 ,其目的不仅仅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 ,而在于追求最崇高的存在。真理与至善是人类永恒的心理追求。真理与至善根源于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定性 ,客观真理是一种逻辑的存在 ,而不是现实的存在物 ,只有在与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发生联系的时候才有意义。人类的普遍理性与个体理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赵明 《宁夏社会科学》2006,2(4):149-152
在屠格涅夫小说中,爱情被当作特别展示的对象,并经常在不同层面上扮演着不同角色:它不仅辅助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奠定作品的基本氛围;不仅用于表现人物性格,考验他们行动的能力,而且成为某种理想的象征,传达出不同的人生意蕴。更为重要的是,爱情在屠格涅夫的人格意识中具有某种命定或先在的意蕴:它引发的不仅仅是美好与和谐,还有冥想、恐惧、灵魂的颤抖和对永恒与死亡的思索;它并非只是作为文学创作的技术手段存在,而是具有某种哲学层面的形而上思考和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于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嬗变而言,"语言转向"无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话题,但目前我国学界对于该概念的认识却是含糊不清的。事实上,这一时期西方文论中发生的"语言转向"包括两方面——语言学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二者在知识背景、理论旨趣上的有着显著区别,语言学意义上的转向重在审美的语言形式,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注重语言活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寻根文学"的精神谱系与现代视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 《河北学刊》2006,26(3):131-136
寻根文学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既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文学现代性生成的阶段体现;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也是启蒙话语的重新续接。虽然它的文化内涵和审关属性与其寻根宗旨存在偏离,但置于现代性视野中看,它是有着自身特殊的精神谱系和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建荣 《云梦学刊》2006,27(2):46-50
马其昶阐明屈赋微言的原因,一是适应时代潮流,凸现爱国思想;二是认为前人因未充分发明屈赋的旨趣而没有真正了解屈原作品。马其昶阐明微言的具体内容包括字词句义、章意题旨等多方面,其层次有二:一是在博采众说的基础上渗入,二是直接阐发个人见解;其内容主要是结合屈原生平、思想、经历以及典籍所载的楚国史实,发掘屈赋的内在意义,并以此来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其不足之处主要是存在一些主观臆测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