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普遍追求的目标,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体现出来的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基于服务型政府对行政伦理的特殊要求,我们有必要从服务理念、角色定位、行为模式和行政伦理制度内化等几个方面构建我国新形势下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伦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政府权力资源效益的概念,并从政府本身、社会发展、经济转型、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参与国际竞争等五个方面对政府权力资源效益进行了经济伦理价值分析。政府权力资源效益的实现,依赖于政府伦理建设,针对政府伦理建设的具体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营企业的再发展 ,需要企业家来领导。本文通过分析民营企业家的现状 ,探讨了三种类型 ,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民营企业亟需进入企业家经济  相似文献   

4.
诚信、公正和责任是政府信用的伦理要素,关涉着政府信用的高低。而目前我国政府在制度、组织和行政人方面存在的某些失范现象,却损害了诚信、公正和责任的政府形象,使政府信用陷入伦理困境。社会转型是这种困境出现的根本原因,而制度的合理性、组织的公共性不足以及行政人的道德异化则是导致这种困境的具体原因。对此,从制度伦理、组织伦理和行政人道德三个维度可以实现对政府信用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5.
牛文浩  王娟 《创新》2015,9(3):68-71,99
我国土地财政风险可分为财政、金融、社会风险三大类。在众多原因中,政府义利观的不健全是影响土地出让收入稳定性、形成巨额政府债务及威胁信贷安全、拉大社会阶层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不断培育和完善政府经济伦理意识并通过改革政绩评价机制等方面来划分各级政府的收支责任,不断完善土地出让制度,才能突破理念及旧制度的瓶颈,实现包括各级政府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武全 《唐都学刊》2004,20(3):56-58
比较东部与西部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西部民营企业在现阶段的规模特征、技术特征、行业特征、产品特征、管理特征、人员素质特征、资金来源特征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特征等,针对西部民营企业在企业制度、资金来源、人才去留、企业文化建设、市场信息渠道、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等方面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白羽 《浙江学刊》2002,2(1):193-195
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道德生活的外部条件 ,迫切需要适应新的社会条件的道德运作方式 ,制度伦理体系的构建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有效方法。法律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是制度伦理体系构建的两个维度。制度伦理体系的操作系统应体现经济、政治和伦理目标的一致性、相应监督机制的完善和社会利益制约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张琳  高煜辰 《社科纵横》2014,(8):110-112
中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公务员中行政伦理失范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造成政府公信力降低等问题;对此,本文从中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分析美国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依据中国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求能够修复中国公务员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9.
"家族制"与民营企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民营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从"创业结构"向"发展结构"转换,如何按照现代公司的制度框架建立科学制度体系,如何为二次创业奠定坚实良好的制度平台.然而民营企业广泛存在的家族制与实现规模经济、提升企业素质的矛盾日益凸现.深入认识和研究"家族制",变革家族企业制度,对浙江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缜密思辩民营企业家族制度,深刻揭示其弊症和局限,并对民营经济的制度创新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松梅  张震 《社科纵横》2007,24(4):54-56
中国的公共行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也要不断地进行相应变革,但在转型期所存在的体制的不完善和行政主体行为的不规范所引发的诸多公共行政的问题,尤其行政伦理失范,已成为公共行政发展中不容忽视且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共行政的发展和完善为目标,主要从“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之必需”和“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提升行政素养,塑造行政人格的重要措施”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来说明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是我国公共行政走向“面向现实、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韩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任薇 《探求》2006,(5):45-48
公共伦理制度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共伦理管理的普遍趋势。本文重点介绍了韩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概况,主要涉及伦理立法和机构管理的内容。借鉴韩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国的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应做到对公职人员道德要求实事求是,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道德“自律,”更要强化公共伦理制度的“他律;”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应注重实效性,防止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前的30年,我国经济活动追求的是经济行为的社会整体伦理结果,是以既定的整体伦理标准来限制、决定经济行为的实现方式。而现今,经济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结果,最大限度地达到经济行为的自身目的。文章就此作出了分析并提出,在我国从伦理经济走向经济伦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经济伦理规则是保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8,(9):79-83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城市,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乡村社区,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社会地位使城中村与周边城市格格不入。在公共伦理方面,城中村村民整体的公共伦理意识较城市居民有些差距,形成了一种对比明显的状态,可以称之为公共伦理的"孤岛"。为了解决城中村的公共伦理问题,需要从制度改革、社会体系重组、经济和道德建设多方面同时进行,使城中村的公共伦理体系向城市靠拢,打破"孤岛"现状,并且最终在体制、经济等方面走上真正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杨颖  贾劝宝 《社科纵横》2006,21(5):12-13
经济伦理问题是一种必然存在,是由经济主体本身存在伦理关系所决定的。研究经济伦理问题,对于贯彻中央关于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研究这一问题应关注的几个方面是:明确学科性质;界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原则;选择研究方法,定准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5.
袁友军 《社科纵横》2010,25(6):98-100
论文分析了传统儒家伦理的关系主义思想,指出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着浓厚的关系治理现象,提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技术含量的提高,民营企业应该把关系治理和企业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现代家族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6.
贺利平 《社科纵横》2007,22(6):34-35
制度的伦理化即政治、经济和法律及其体制建设,必须赋予伦理的底蕴和道德的依据,这也正是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对制度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制度的伦理化这一角度,谈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政府政策支持和有力指导下,中国民营企业逐渐从边缘角色成长为对外投资的主体。当前,企业内生成长动力与外部环境压力共同作用,使得民营企业"走出去"具有较强扩张冲动。本文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历史和发展态势进行了梳理,对走出去的五大动因和存在的五大问题进行了相关剖析。提出从政府、中介和企业自身建设三个方面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丽生  郭燕 《社科纵横》2006,21(12):54-55
行政伦理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市场经济本身的弊端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失范现象。制度缺失所造成的公务员角色冲突和公务员自身现代职业精神的缺乏是导致公务员行政伦理素质欠缺的主要原因。公务员法的出台是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制度上的完善,但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信念伦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制度伦理与社会道德进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仁武 《探求》2002,2(4):35-38,6
道德建设不能就道德论道德,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和巩固要通过制度的力量来调整和规范。制度伦理是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的统一,它是社会道德进步的基础。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道德“失范”的问题,必须从制度伦理环境的建设入手,制定并完善一整套能够有效约束社会成员的合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吴灿新 《探求》2010,(3):76-77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制度伦理研究:寻找公共道德理性的生成路径》一书,是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李仁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制度伦理建设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拓展了制度伦理研究的新视域,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值得推介的伦理学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